《空港》:漂泊不定的记忆
作为海外华文小说作家,张惠雯常以其对情感与记忆、漂泊与还乡等母题的精准把握受到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在其新作《空港》中,文本依旧延续了对这些主题的探讨与思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艺术层面的突破和创新。
《空港》的女主人公是辗转于新加坡、中国等地工作生活的博士,“她”与志远在二人共同好友忆云的撮合下相识,就此开始了一段横跨近十年的友谊。这十年间,二人始终保持着友谊以上、恋人未满的关系,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遗憾错过。从情节看,《空港》并不复杂,但从主题与叙事技巧的角度看,它却可谓暗藏玄机。
第三人称的巧妙运用是《空港》的一大特点,也是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手段。整篇小说最重要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她”,另一个是“他”。志远常以“他”的形式出现,而作为叙事者的女主人公则自始至终以“她”这一符号示人。在二人以朋友身份交往的过程中,“他”带着“她”四处散步、观光,创造机会一起躲雨,主动承担接送工作……这段情节颇显浪漫,而第三人称的运用更是使“她”和读者一同抵达了情感的彼岸。跟随着叙事者的回忆,读者看到了犹豫不定、害怕亲密关系的“她”,看到了体贴善良、浪漫又绅士的“他”,以及最终选择结婚生子、走向琐碎生活的忆云。借助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读者得以更清醒地看清他们三者的选择与命运,同时洞悉他们的来路与去处。
观遍全文,《空港》中的时间可谓跳脱,且几乎没有出现明确的时间点,像“十多年前”“几年以后”这样的时间转换俯拾皆是,让读者和评论者必须细细梳理时空顺序,才能连缀起全文的脉络。这样的设计并非作家刻意卖弄,为增加阅读难度所为,而是符合记忆流动的规律,截取生活横断面所需。多地辗转不仅是作家个人经历的投射,还与作品中漂泊不定、转换无常的记忆形成了映照。在频繁的时空跳跃中,“樟宜机场”成为“她”生发回忆与感慨的催化剂,《空港》在实现意识流小说的穿插闪回效果之余,兼顾了传统线性叙事层层递进的流畅性。
在结尾处,作者终于解释了题名“空港”背后的意蕴——“她想到她其实也没有抱什么希望,冲动啊,惊喜啊,出其不意的决定,那是人年轻时才会发生的事。到了某个年纪,就不应该期盼惊喜、奇迹……你有的只是平静,无风无浪的、真正的平静。”人们年轻的时候,就像一艘艘小船在空港中横冲直撞,在大海上漂泊无依;但等到行至中年,大多也都看清了变幻无常的世事,也就会像小说里的“她”那样,在岁月的磨洗下成为“空港”本身,风平浪静,不悲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