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胶济》:老铁路 新故事
作家李玉梅的报告文学越写越好。她新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风起胶济》展开了著名的胶济铁路百年沧桑的前生今世,讲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突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主题,是一部倾心倾力的优秀作品。胶济铁路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题材不算新。不过,李玉梅怀旧带着敬畏,守望不忘前瞻,写出了一个奋进时代的新气象和新精神,也写出了不一样的胶济铁路的新故事。
读《风起胶济》很自然联想到古人“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意境。作品虽不仿古,却也与古意一脉相承,以“风”为引领,构筑高站位、宽视野、大境界的平台,展开追寻历史、认识现实的思想格局。确实,作品聚焦在“风”上,试图用“风”来象征一种力量,能够改变历史、创造现实的力量。“风”从哪里来,力量就从哪里来。读懂了“风”,也就读懂了所有的故事,读懂了这条百年的铁路。如作品所言:“胶济铁路像一扇窗户,推开它,犹如推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窗户”,看到的是旧中国铁路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同时,又感受到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显然,风从历史深处吹过来。百多年前,西方列强谋划“殖民主义”侵略政策,德国霸占了胶州湾,掠夺丰富的中国煤炭资源,修建了一条铁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从青岛到济南的胶济铁路。“一战”以后,作为战胜国的清政府无力从德国手里收回铁路,眼睁睁看着胶济铁路落入日本帝国主义之手。后来,虽然其一度被国民政府收回,却在抗战爆发后,再度为日本侵略军所强占。山东大量优质煤炭,源源不断运往日本。积贫积弱的国家,无力改变这条铁路的苦难命运。直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条铁路才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风从改革开放时代吹过来。这是一个中国人民摆脱贫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时代。胶济铁路承担起富民强省的历史责任,穿齐鲁而达天下,成了山东交通大动脉,强有力地支持了整个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从青岛到济南,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也被蓬勃带动起来,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构建了山东经济强省的发展格局。如青岛的港口、纺织和啤酒,如淄博、枣庄、潍县的煤矿,如潍坊的烟草、淄川的陶瓷,如胜利油田、淮柴的动力等。可以说,中国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富裕起来的山东人民作出了贡献,胶济铁路功不可没。
风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民强起来的新时代强劲地吹过来,把山东带进了全新的“高铁时代”,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格局,也构建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地。胶济铁路的车速让位给每小时30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列车,然而,胶济铁路的精神血脉却融入了现代化的“高铁”里,连接起欧亚大陆桥,通过“一带一路”,开向世界,领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新的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也许有一天,胶济铁路终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但它的历史、它的精神将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上,永远飘扬。
《风起胶济》用“风”连接起胶济铁路所跨过的三个世纪不同时代的不同命运,有一个鲜明而质朴的思想指向,那就是“人民精神”。胶济铁路的历史,就是山东人民艰苦斗争、英勇奋进和开拓创新的历史,胶济铁路的精神,就是人民的精神。胶济铁路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一代代铁路人的故事。作品从百年前的一张老照片入手,寻找照片中那个铁路测绘员的后人。事实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找到了其血缘意义上的后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家找到了更多的后人,他们与前人之间,传承的不是血缘,而是“劳动者”文化精神。因此,作品用专章动情地写下了几位“劳动模范”的真实故事。
第一位是动车司机孔祥配。他2002年19岁时,当上济南机务段的一名内燃机学习副司机。五年间,和同事们相比,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考上内燃机车副司机,第一个考上内燃机车正司机,第一批电力机车司机,济南局集团公司电力机车牵引任务第一人。27岁就入选中国第一支正式定义的联调联试队伍——京沪高铁联调联试试验小组。第二位是济南车辆段首席工程师刘泉龙。他从一个检修新人到首席工程师,用了七年时间。他从拧下第一颗螺丝开始到当选山东省的劳动模范,坚持着一个工作信念,要修遍各种型号的列车。为了这个目标,他拼命学习工作。第三位叫李舒傲,是位女性,曾经是信号车的一名信号工,如今调到信息管理中心济南CTC工区工作。她长期晚上9点上班,凌晨5点下班,看得最多的就是明月星空。当启明星亮在天边,她一天的工作也到了尾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深深爱上了星空。第四位叫赵侦峰。他从列车员做起,干了二十年,当上了列车长。他的天地,永远是车厢,要做的就是给旅客服务,小到回答提问,大到排忧解难。旅客称赞他的多,责难他的也不少。不过,在他眼里,旅客都是好人。只要记住他们都是好人,什么难题都可以解决,什么委屈都能承受。
作品还写了许许多多铁路和其他相关行业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不难看出,这些故事并不壮烈传奇,甚至还有些平淡。事实上,大多数故事都不传奇,就像老照片中那个测绘员一样平淡。只有读进去,才能意味深长。一代一代普通人的劳动积累起来,就构筑起一条铁路的文化基座,就见出精神,就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改变了历史的命运,创造了现实生活,也就产生了传奇性。今天平淡的劳动,将铸就明日的史诗,不是传奇胜似传奇。作品想通过这些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传承着“人民精神”,呈现深刻的思想: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是劳动者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样一群劳动者干出来的,高质量发展时代就体现在他们的劳动中。如果说,生产力的主体是人的话,那么,我们所说的新质生产力的主体,仍然是这些紧跟时代的劳动者。
应当承认,创造历史的胶济铁路本身也正在成为历史,也将一步步变为工业文化遗产。起点青岛建了一座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终点济南也建了一座胶济铁路博物馆,沿线城镇也有许多地方建了博物馆。虽然有些惆怅,却更像绵长的乡愁。《风起胶济》正是带着这种乡愁进行书写,构成了一部报告文学诗意的品格,展现了这条历经沧桑的铁路独有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