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晋华:编辑工作的乐趣
一转眼,从事编辑工作已满三十年。回想起来并没有什么千辛万苦取得的成绩,三十年的时光就这样轻飘飘地溜走了。唯一欣慰的是,这么多年编过的书稿大部分在自己的兴趣范围之内,为之付出得心甘情愿还充满乐趣,可以说编辑这个职业一点都没有亏待自己。在编辑工作中寻找乐趣,一直觉得《论语》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非常契合,也就是把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与编辑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出书方向,在工作中既能尽情享受个体创造力的充分释放,又不辱使命,不辜负编辑肩负的社会责任。 古人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也可以用来形容出版物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每一位编辑必须清醒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大。出一本好书,对国家、社会都有利,自己也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享受到巨大的成就感,这种收益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是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例如,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自1988年出版以来,几代出版人一以贯之、薪火相传,至今已出版两百多个品种,对于国内学术研究而言善莫大焉。许多学者谈起这套书,都说是自己学术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套丛书对社会的贡献与口碑,是图书社会效益最本质的体现,参与其中的每一位编辑能为如此重大的文化工程付出心血,其生命价值感也会由此得以提升,这是对出版人最大的奖励。随之而来的各项荣誉,只是社会效益实现之后的副产品,而不是社会效益本身。出一本坏书,轻则把有用的纸变成无用的书,浪费社会资源;重则造成精神污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直接危害,编辑自身的生活与工作也同时留下阴影。 叔本华在《论学者》中说过:“一个人只有真诚地热爱一件事,才会对它有直接而浓厚的兴趣,才会因为喜欢它而献身于它,才会不懈地探求其奥秘而只是为了爱好。正是这些人,而不是那些为金钱而劳动的人,才创造出最伟大的作品。”如果我们把工作仅作为获取薪水的手段,与生活割裂开来,试图用工作的苦,换取生活的乐,那我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将充满痛苦。因为对于一天而言,除了吃饭睡觉,绝大部分时间在工作;对于一生而言,最宝贵的年华也是在工作,工作几乎就是在书写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如果不能在工作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发掘出生命的乐趣,那么我们的一生还有多少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是为自己而活的?还能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体味人生的快乐? 邹韬奋先生在《生活史话》中说:“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尽自己的心力,替读者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作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编辑工作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充分发挥编辑个人的创造性,从选题策划到编辑加工,从装帧设计到营销宣传,无不饱含编辑的心血。一本印制精美的新书,捧在编辑手中,他收获的是新生婴儿孕育诞生的至真喜悦,如上帝造人般体味着创造的欢愉。这时,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就是享受。这也就是编辑最大的“快乐源泉”。 投资办企业有一句俗语:“做生不如做熟。”但人们总会忍受不住潮流、时尚和贪心等的影响,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编辑策划选题,亦是如此。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编辑自身有专业特长,了解其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同时也积累有广泛的人脉资源,拥有强大的作者队伍,更容易发挥其专业潜能,策划出好的选题。选题运作成功后,逐步推开,扩充根据地,做大做强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围棋类图书,正是循着这样的思路,逐步发展壮大的。2001年开始出版的《围棋教学习题册》系列,是山西人民出版社围棋图书的起点。作者是从未出过书的围棋职业三段胡晓苓老师,职业棋手在我们这些业余棋迷眼中都是令人尊敬的老师,因为可以在棋艺上高屋建瓴地指导我们。她当时烦心的是怎么才能减轻给学生讲课时需要大量复印习题的困扰,这一点又恰恰是最真实的市场需求。当时我们在编辑部主任姚军(2019年任社长)的带领下正热火朝天地编辑一套中学同步教辅《新学案》,姚军是业余5段,太原市的业余围棋高手,我们编辑部办公室也成为了太原市业余高手下班后的聚集地,职业棋手也不时过来指导一下,在围棋上实现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种自由与真性情的氛围,对于出版社这种需要策划、创意的文化单位而言,非常重要。 胡晓苓老师与姚军是多年的好友,她把苦恼与姚军一番诉说,立刻诞生了出版一本围棋教辅读物的选题。过了一段时间,胡老师抱了一堆“书稿”来我办公室,打开一看,好家伙,有复印的,有剪贴的,有手画的,乱七八糟。胡老师呵呵一笑,就这么多东西,你看着弄吧。这下可好,我这个责任编辑第一项工作就是给原稿排序,编页码。接下来又转战排版公司,与排版工人一起研究如何排围棋稿件,主要是如何录入棋谱。工人不懂围棋,我不会排版,取长补短、齐心协力终于搞清楚维思软件棋牌插件的用法。工人在录入棋谱时因为不会围棋,只能数着横竖棋盘线去摆棋子,错误百出,索性我亲自上手把棋谱上的棋子一个一个摆上去,省得看稿子的时候再去标红。当时的维思软件非常落后,棋谱图和文字是分离的,不能自动调整,就像以前的铅字排版一样,一旦删掉一个就得把后面的棋谱依次手动调整。所以我经常把胡老师也喊去排版车间一起干活,遇上需要补图的地方,现场出题补图,省去来回推版的麻烦,由此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书出版之后,利用胡老师在全国职业棋手中的人脉资源,进行宣传营销,从一开始每年销售三五千册逐步发展到《围棋教学习题册(入门)》单品种一年销售10万册以上,至今累计单品种销售150万册,成为围棋培训市场不可或缺的教辅读物。这种全生命周期,打造一本畅销图书的乐趣,对于编辑而言,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 等到编辑江苏围棋队主教练丁波老师的《围棋教学习题册(中级、高级)》时,我的棋力有了质的飞跃。丁波老师是职业五段,我国著名的金牌教练,曾经带领江苏队在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拿下八连冠。他选编的习题非常经典,适合业余4段以上使用。我作为当时接触书稿时业余2段左右水平的编辑,并没有能力想明白每道习题背后复杂的变化,为了发现书稿中的问题,硬生生对着答案把书稿中的习题做了多遍,对于每道题的答案都在反复琢磨如果不这样走会有什么变化,居然发现了不少原稿问题,这股子认真劲得到了丁波老师的高度认可,亲密合作二十余年。书出版后,我发现自己在棋盘上再也无惧战斗了,成了棋盘上的“力战派”,因为编书过程中强制做题,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计算力和对棋形要点的感觉。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编辑这个职业最好的一点就是,总在与不同专业的高人打交道,潜移默化中自己也不断提升。 二十多年来,山西人民出版社深耕围棋出版,不断推出新书,形成了“书海围棋”品牌,许多偶像级的围棋职业棋手都成了我们的作者。出版了陈祖德、聂卫平、马晓春、俞斌、江铸久、芮乃伟等中国围棋界老一辈顶尖棋手以及韩国的曹薰铉、李昌镐等围棋风云人物的著作,每一个名字都是一座高峰、一段传奇。 2012年我们出版了《陈祖德围棋二十名局》。陈祖德是上世纪60年代第一个在中国击败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国人,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1980年在与胃癌斗争中撰写自传《超越自我》,激励了一代围棋爱好者。2012年陈祖德先生又罹患胰腺癌,消息传来,我们作为棋迷心里都十分难过。当时姚军已经是山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他义不容辞地去看望了陈老,希望能够出版代表陈老一生辉煌的对局集,并且婉转地提了一个要求,希望陈老能够挑选各个时期自己最喜欢的照片作为每一局棋的配图,陈老作为早已勘破生死的豁达之人,当然清楚出版社的心意,欣然同意。于是一部经典再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围棋由弱而兴、赶超日本围棋的艰难步履的著作诞生了。作为责编,我在编辑过程中充满了使命感,也深为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围棋爱好者能为中国围棋出一份力感到骄傲。最终,在陈老住院期间,于病榻上审定书稿,见到了即将付印的样书。 芮乃伟老师,是我个人心目中的偶像,她是中国少有的能够一以贯之地、纯粹地生活在围棋世界中的神一般的存在,不受世俗的羁绊,至今仍然能够驰骋于围棋赛场。作为吴清源先生的关门弟子,真正传承了棋道精神。《芮乃伟国际大赛对局精选——吴清源大师评点》《风中的旅人》等都是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般职业棋手认为职业围棋是个残酷的胜负博弈场,而芮老师却完全不同,她用史铁生《病隙碎笔》中的话来解释自己对围棋的执着,“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作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从约伯故事的启示中,我知道: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实是一片空旷,除了希望什么也没有”。芮老师说,把句中的“苦难”换成“失败”,把“福乐”换成“胜利”,就是她对围棋的信心了。我自认为自己也曾在哲学上下过一些功夫,同样也为史铁生从自我真实存在的人生去思考去阐释的哲理所折服,但是芮老师的话还是如闪电般击中了我的心魂,哲理在她这儿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一盘盘呕心沥血、落子无悔的棋局,一步步信念坚定地走过的人生。编辑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是专注于所编书稿本身的价值,而是被外在的利益、荣誉所引诱,难免会陷入马克思所批判的拜物教的窠臼。 依托围棋图书在国内围棋界形成的影响力,201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书海出版社)与路鑫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山西职业女子围棋队——山西书海路鑫队,征战多年,终于在2023年获得了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的冠军,成为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历史上第三个冠军,也是山西围棋第一次夺得职业联赛冠军,还是山西职业体育历史上继山西女篮之后的第二个冠军。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团队也在全国的新闻媒体围棋比赛中屡获佳绩,2019年第三届全国新闻媒体围棋精英赛中更是荣获团体冠军。 纵观三十年的编辑工作,似乎一直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工作,一直在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回想起来特别感谢出版社这么好的平台,感谢编辑这个职业。
(作者系山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