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化煤为美,破解高污染产业生态转型难题

发布时间:2024-08-3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在历史上,长兴县煤山镇虽然是一座以煤为名、因煤而生的浙江煤炭产业重镇,但是,在世纪之初,面对日益枯竭的资源,如何化煤为美、破解由高污染产业向生态产能转型的发展困境,实现破茧重生是摆在煤山人面前的首要课题。在巨大的现实压力面前,煤山人不气馁、不懈怠,坚持开拓创新,坚定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全生态发展的阳光大道。孙侃的报告文学新著《谁持彩练舞山川》以煤山的新时代蝶变为题材,以煤山努力推动“双碳”目标的落地为主线,在历史与文化的交融、现实与未来的辉映之中,追随煤山人民变革创新的实践步伐,生动地再现了广大煤山人民群众明确路子、找好抓手,奋力弘扬和践行“金钉子”精神,将“煤”山变成景美、业兴、民富的七彩“美”山的骄人成就,谱写了一部激昂的新时代奋进史诗。

古人论文曾有“意深者动人深,意浅者动人浅”之说。因此,真正能够感动人的文学作品,除了生活真实、情感真挚外,更重要的还要有深刻的立意。《谁持彩练舞山川》非常重视作品的立意。从整体上看,作品以“新”字破题,并且紧扣这个“新”字,写出了煤山人民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走出的“新”篇章、取得的“新”成就、展现的“新”面貌、焕发的“新”风采。可以说,“新”字是作家组织全篇的总枢纽。新思路、新理念、新产业、新布局、新科技、新模式、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新的增长点……这些无不带着“新”字的词汇在作品中交相辉映、互文互现。通过它们,作品密织了一张展现煤山新征程、新气象、新成就的文学之网,也使整部作品的字里行间自始至终流淌着一种新风貌、新气息。同时,作品中的“新”字也有着多重的丰富内涵,它既是传统之新、理念之新,也是气象之新、胸怀之新,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之“新”和新使命之“新”。因此,无论是煤山人对传统工业基地的有机更新、对产业发展的新的强劲动力的重视,还是他们做大做强的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光伏产业、景观再造、生态修复、旅游矿坑等双碳经济,抑或他们将矿山废弃地改造为优质农田,变昔日岩石裸露的矿山为今朝绿草茵茵的度假酒店,以及零土地技改、资源循环利用、排污权交易、空气换钱、能效账单……这些在煤山发生的一桩桩史无前例的变化,无不凝聚着新时代煤山人的智慧创新。可以说,作品正是通过紧扣“新”字这一立意,充分展现了煤山广大人民群众在破解传统产业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难题,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高水平飞跃上的新思维、新路径、新实践和新作为。

作品成功写出了煤山党员干部自觉的时代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精神,塑造了一大批不忘初心、勇担社会责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党员干部和优秀企业家形象。煤山的山乡巨变是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用辛勤的汗水汇聚起来的。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带头,干部示范,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提升全镇绿色发展的活力,是煤山实现山乡巨变的密码。在煤山,有无数像陆伟杰、杨平、张天任、林国荣、邹承慧、马连珍、俞文杰、胡汉平等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引路人、实践者,也有无数像徐福清、桑爱琴、韩珉华、侯汉忠、张秋月、柳乐德等那样有梦想、有胆识、敢创新、能拼搏的新时代煤山农民。作品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甘于奉献、坚毅跋涉的煤山党员干群形象,展现了煤山新时代奋进历程中最动人的篇章。

众所周知,报告文学中的“报告”与新闻报道中的“报道”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质却距之天壤,“报道”往往只需要再现事件的客观发展过程,但是,“报告”却不应该如此,任何一桩事件要想真正成为报告文学中的“报告”,必须要经过作者缜密的剪裁、情感的酿造、思想的烛照和审美的升华,通过这种剪裁、酿造、烛照和升华,生活的本质、现象的内涵、事件的底蕴、人物的精神、艺术的韵味等才能真正地活起来、生动起来。因此,报告文学作家要想向读者交出真报告,就得下功夫投入真情感,奋力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驰骋自己的艺术才华。在《谁持彩练舞山川》中,作者将自己的耳闻目见、所思所感的煤山绿色发展进程和成就转化为优美、动人的文字。如草长莺飞、翠岭鱼跃的合溪水库,满目翠绿、一尘不染的花园矿区,村景一体、闪耀着动人新姿的革命老区,古色古香的红色驿站,依山傍水的红韵大道,清波荡漾、白鹭翩舞的太湖之滨,清风徐来、树叶清香的龙山绿道,溪水潺潺、别具洞天的太湖石博览园,美轮美奂、充满着现代气息的浙能科技馆……这些诗情画意的描绘既有效展现了新煤山的神采,也让读者陶醉其中。总之,作者倾心的抒怀、会心的吟唱、深邃的思考,既与美丽煤山的山山水水、人文意蕴、多彩现实相得益彰,也很好地契合了作品所要展现的宏大主题。

煤山虽然以煤为名、因煤而生,但煤山最大的财富不是煤,而是煤山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勇立潮头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的绿色精神。煤山最大的资源也不是煤,而是煤山得天独厚的地理风貌、悠久纵深的历史人文和团结奋进的人民意志。作者以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身临其境的实地体验充分展现了煤山的地理环境之秀、历史人文之厚和革命传统之久。同时,作品结构上恣意穿梭,作品所涉人物、头绪非常多,剪裁、驾驭难度很高,但作者布局合理,手法自如。

总之,作者亲历煤山在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中的巨变,聆听煤山过去的沧桑与悲伤,真实呈现了煤山由一度煤尘飞扬的污染大镇转变成今天绿色煤山、双碳煤山的美丽现实。作品以诗意、生动、精准、深情的文字编织了一副红色煤山、绿色煤山、金色煤山、青色煤山和蓝色煤山五彩映现的现代煤山多彩图,成功展现了煤山巨大的山乡变革和活力迸发的精神风采。它为资源枯竭型城镇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现实样本。

(作者系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