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为人间耕耘一片精神绿地

发布时间:2024-08-3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主旋律既是大事记,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活日常,具体到人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柴米油盐等点点滴滴,凡是与人民世界紧密联系、与人民生活唇齿相依的,皆可成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网剧《我的阿勒泰》播出以来,剧集取景地迅速走红,提前两个月进入旅游旺季。这个以当代民族剧定位的小众题材,短短8集的内容体量,缘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想,既得益于演员团队的精湛演技,也得益于镜头美学的专业呈现,更得益于文学“母本”的有力支撑。这部剧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李娟在阿勒泰地区生活多年,与游牧的哈萨克人比邻而居,有着丰富的日常体验和情感羁绊。源于这份独特经历的塑造,李娟能够以深入传情、明亮动人的笔触,细细铺陈出寂静又鲜为人知的边地生活,全景式再现北疆风物,真实还原当代草原生活,记录世代传袭的游牧文化和哈萨克族人独有的闪光时刻。

随着近年非虚构写作的倡导,远在边地的李娟将其独特的生活,以天真、率性、自然而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创作出阿勒泰系列、羊道系列以及《冬牧场》等作品,获得大量读者青睐。不论是影视剧的热播,还是文学作品本身的成功,之所以能构成一个现象级的文化热点,其中必然有人们期盼和向往的精神追求,有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精神内核,也必然有符合大众审美的色彩基调、满足人民情感需要的价值立场、贴近人民生活的时代旋律。

文学创作如何反映时代主旋律?主旋律既是大事记,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活日常,具体到人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柴米油盐等点点滴滴,凡是与人民世界紧密联系、与人民生活唇齿相依的,皆可成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我的阿勒泰》正是准确把握了“人民需求”这一本质,将边地人民简单而快乐的日常生活,如策马疾驰的快意,置身广阔天地的自在,人与人之间简单深厚的情谊和坚定执着的爱恋,以原生态的烟火味道和肖像图景呈现出来,让人感到无比舒适,恬静从容,又可望又可及。这些美好的精神盛宴,恰是快节奏压力下的人所追求的,也是大家念念不忘、心驰神往的内在原因。

新时代文学应当为人们建造一处处心灵驿站,随时随地打开便可滋养精神、安抚灵魂、补给力量,能够给人以足够热爱的勇气,领略生活之美,感悟人生真谛。诚如《我的阿勒泰》剧中所言,“去爱,去生活,去受伤”,这份真实就是直面生活的态度。文学要描绘我们这个时代,就要塑造当下具体而真实的“人”以及由“人”所构成的生活百态,用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表达人民心声,观照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使人物与读者产生共情。

近几年,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借“东方甄选”点石成金的文案再度热销。迟子建将人们的目引向东北边境的密林中,她以优美纯净的语言讲述鄂温克族悠游平和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以生命的眼光看待万物,透过大爱大痛赞颂生命的顽强和对命运的不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宝水》同样有着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这部“还乡小说”有着强烈而新鲜的乡土气息,叙事者随四时变化细腻还原乡村日常,深情描绘时代风貌,通过呈现一个真实可感、生机勃勃的农村世界,将数千年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投射到现代生活中。还乡的地青萍在宝水村找回了家,赢得了爱,寻到人生下半程的方向,原本失眠的她,在“大地祖母”的怀抱中酣然睡去。她的故事告诉读者,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总有一处栖息地,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历史的洪流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大时代、大事记的缩影,对于他们而言,生活可能不需要宏大叙事,但应该有诗和远方。另一位女作家艾玛的最新长篇小说《观相山》,将带你用海风般温柔而简洁的笔触,从生活的细节层层探入肌理,以温情的眼睛解读人间百态。面对作品中的普通人——中学老师、杂志编辑、退休老人、开网店的女孩等,作家用体恤的情感从他们的精神世界出发,化解现实生活中种种困境与烦恼,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通过小说叙事抵达读者的精神世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学本身内核性、规律性和原理性的东西不会变,这是文学追寻真理光芒、稳定价值体系、感召精神意志、捍卫世道人心的基点。面对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特别是人们精神上的压力与求解,新时代文学要在人间烟火中耕耘出一片精神绿地,让更多人获得救赎,重拾信心,整装前行,在登高远眺时坚信,世界斗转星移,光的指引和爱的力量,一直不曾改变。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