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永远不放弃的是对生活的感知

发布时间:2024-08-3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读罢《南疆木器》,恍然觉得自己已经忽视了生活许久。木罐、木碗、花木箱子……是记忆里蒙着灰的童年。书里讲述的是新疆的器物,但翻着书页,却有熟悉的琐屑与温和。就这样,被作者的讲述不断带入,鼻尖是散不去的木质香调。偶尔也有从童年睡梦中惊醒的瞬间,眼前仍是高高的木柜子,它也是位陪伴我许久的老朋友。回忆总是让过去带着欧根纱式的滤镜,但周围的一切,也值得好好端详。或许这就是我与诗人的区别,我对生活总是少些敏锐,多些钝感。但幸好有此书,唤醒了我木讷的眼睛。

我们忽视生活有多久了呢?谁会在意我们身边几乎随处可见的零碎物件?蔡淼用自己的诗呼告,他在乎。蔡淼在后记中说,他充满了对木器以及其背后故事的好奇。在一次采访中,蔡淼说“喀什是我的诗意故乡”。他的文字,对器物的深情,也是他对这片土地,对生活的爱。摇床、烛台、根雕、木枕、木杯,我见过吗?我见过。我看见它们了吗?好像没有。

而蔡淼的讲述,总是透过木器,看到更多。在他眼中,木头房子总是带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木篮子里装满春天的声音,木制馕托让他写下,有馕的地方就有家。这些小小的物件,是通往生活之美的捷径,是浓浓乡情的依托。而我们总是忽视了,陪伴我们许久的小玩意。捧书的时候,思绪又被拉向远方。好像每次离家,我都会带着一把从小用到大的檀木梳子,已经记不清是几岁生日谁送给我的礼物。手掌般大小,细细地闻好像还会有木香。睡不着的夜里我总是摩挲着它。每次离开,祖父母总会站在阳台上,那是一面大大的,他们能看到我,我却看不到他们的单面玻璃。所以,我几乎没在家里留下些什么,但总是背负着他们的目光。器物勾连着许多的记忆,关乎我们曾经走过的时光。

蔡淼的木器是他对南疆的感知,他的文字,是唤醒每个人独属记忆的钥匙。透过这本书,回味我们的故事。木器更天然地具有某一种文化的印痕。南疆有木器,我的家乡呢?我又在想,想到黄河水的泥沙奔涌而下,小时候出远门奶奶会给我带上一捧,说在外地水土不服可一起服下;想到泥土做成的砚台,在幼时陪伴我写下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字,那时爷爷的字苍劲有力,到今天,才恍然在年节时发现,他已手抖到难以握笔。曾经我习以为常的许多东西都已悉数改变,我投入匆忙的生活,努力伴随人群向前走着,却忘了身后的人,我们的记忆。蔡淼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南疆的木器的讲述,而是一把把钥匙,唤醒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在看似单调无味的日子里拾取一些遗落、忽视的东西。

因此,我更觉这本书,看似凡俗,其中却拥有妙理。而且就算退一步讲,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凡物又如何,我们本就是凡人,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堆积起当下的我们。

当下的生活节奏似乎总是太快。街上行人来去匆匆,写字楼在夜晚总是灯火通明。我们总是忙着赶路,忙着卷,忙着在琐屑生活中找寻一些世俗功名,从而证明自己的功勋。但生活总是要用来体会的。蔡淼在南疆找到了解码,慢下来的时间,给生活以美,给人以答案。时间让大树成材,也雕刻出这本书的模样,这本书里总是能看到关于时间的句子。从孩童梦里的星河,到耄耋老者久远的故事;从罗汉床上醒来,又想起三千年前的守望。“茶水肥黑,是时间的颜色”。蔡淼始终关注着时间流逝的印痕,笔触总是或深或浅地流露出陈旧、阴郁的感觉。但他年轻,诗文中自然而然地有青涩、可爱,告别与遗憾带来的苦涩。埋于地底的夫妇,他问,“若干年后,不知道地下的爱情是否会发芽?我只看见簌簌而下的桃花,轻轻落在他们的心尖。”时间给我们带来许多:成长、老去、别离痛苦,但时间总会滋生新的希望,也会让艮久的期待开花结果。当下的我们,正是由无数看似渺小的时刻组成,我们也因为这些小事,成为不尽相同的个体。时间让记忆生辉,让生活拥有诸多体味。酸甜苦辣,爱恨嗔痴,如果行路太匆匆,总会遗失很多。在我看来,哪怕是痛楚而带来的新的战栗,也是感知我仍在生活,解救于我疲惫麻木的苦药。慢下来,让自己体味。无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木一样的寻常器物,或是独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特别纪念,更多对生活的感受,都需要我们去闭眼倾听器物的呢喃,去俯身感受人间的美妙。这本书的存在,就像冥冥中的指引,带着我们脚步放慢,目光放远,带着我们去感悟,去感受,让我们终于意识到,人活着,要看到、要珍惜的有太多。

读《南疆木器》这本书的时候,更像是在走入一场奇妙的穿越之旅,短短时间,物转星移。从中可见,蔡淼文字的深刻感染力。读书,是透过文字,读懂作者,也是透过文字,看到自己。可以说,这本书有一种神奇魔力,带着读者走进的不仅仅是美丽而富饶的南疆,更唤醒我们每个人对生活的感知。在当下,生活节奏愈加快速,压力愈加繁重,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正如挖掘一座一直存在于你我生活,但总被忽略的宝库,静下来,读下去,总会收获良多。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学生)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