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渤海传》:历史到自然的全景画卷

发布时间:2024-08-3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你了解渤海的成因吗?你听说过渤海黄海分界线的传说吗?你知道曹操的《观沧海》指的是哪里吗?请你阅读《渤海传》吧,它会带你走进“渤海”,去领略那些无尽的精彩。

《渤海传》是一部深入探讨渤海渊源的知识宝典,作品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托,展现了渤海的丰富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渤海的形成、黄渤海分界线到海岛海岬、水道灯塔等,每个细节都生动描绘了渤海的独特魅力。

作家为了创作《渤海传》,进行了长达7000公里的实地考察,9次出行,最长的一次行走历时13天。这些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为作品的真实性和深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渤海传》呈现出既有历史的纵深,又有地理的科普;既有民俗的传承,又有文学的开阔。它对于解读渤海与齐鲁文化、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关联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填补了我国“四大海”立传的空白,而且对于渤海的研究和认识有着重要的贡献。

色彩浓烈的神话传说是《渤海传》最亮丽的一笔,不仅增强了阅读趣味,也为文学作品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奇幻元素。比如渤海黄海分界线的传说,美丽的鲅鱼圈的传说,神秘的葫芦岛的传说等等,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提及海,必然写到船,船乃是探索海洋奥秘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打捞沉没于海底淤泥之中的古船,实际上就是在打捞渤海的影子,往小了说是舟楫发展的轨迹,往大了讲则是对华夏民族文明史的挖掘。作家通过对海底船只的刻画描写,与时空展开对话。那一段段历史、一片片硝烟,都以纪实的手法展现在我面前,既有着真实的压迫感,又有着现实的紧迫感。

中国汉字之美,是中国审美元素与精髓的具体体现。每一个汉字无不饱含形、声、意。汉字保留了古老的历史痕迹、地理状貌和人文形态。汉字的拆解与组合,是一种文化思想的呈现。作家以“岬”为例,引经据典,谈到了左思《吴都赋》“倾薮薄,倒岬岫”六个字,汉字的精妙被左思运用得灵活舒展。倾与倒,薮与薄,岬与岫,在体会左思的才气时,我也被汉字的形体之美震撼,岬与岫,甲与由,峰峰对照,好像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就是两个形声字拉成的一条线,地理状貌和汉字构形心有灵犀,相得益彰。多美的汉字!多美的渤海文化!映衬了数不清、道不尽的中国审美元素,汉字的所有想象都在现实中得到了完美结合,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丰厚滋养。

红海滩鸟浪,海蚀与落日,万亩苇海,候鸟,斑海豹,碱蓬草,辽河口大白楼等等,每一处景色都如此壮美。作家深入景色内部,近距离用笔着色,用心描摹风情万种的渤海。作家也以生命观照生命,对一棵草、一只鸟、一株树的解读,让读者真正感受到自然赋予生命的百般美好。

生命的绝色景致并非全然在于本身,而是在于观者的发现,它往往在景深处。当你发现后,再次回到观赏,就会有了更大的欣喜,那种超拔是生命获得的愉悦,是一番醒悟与新生。王秀梅的文字不仅呈现了渤海之滨的美,更多的是那种生命里所隐藏的丰盈与力量。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