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创作之伞》的独特普法表达
由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李燕燕、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洪波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以下简称《创作之伞》),便是这样一部集法律专业性与文学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普法之作。
半年前,我研读了这部由《啄木鸟》编辑部亲自策划的近二十万字的长篇纪实作品,且是精读。当时应《啄木鸟》编辑部邀约,由我采写警方侦破的几起新型侵犯著作权案件。对于正广泛搜集资料的我,连载于2023年第10期、11期《啄木鸟》的《创作之伞》无异于“及时雨”:作品立足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宏大视野,全面详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从立法酝酿、首次立法、颁布实施和三次修订直至最新版本出台的历史进程,全景式勾勒出中国著作权保护的壮阔版图,精准诠释了《著作权法》所涵盖的法律条文及对应释义,且解读了许多鲜为人知但十分重要的法律“冷知识”。譬如现今法律如何定性销售盗版书籍等行为,侵犯著作权罪的涉罪标准,如何解决互联网时代的著作权归属争议,仅阅读而未转借、出租、销售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等等。全书涉及图书出版、法定许可、影视改编、抄袭剽窃、洗稿、合作作品、网络转载、版权交易等诸多版块,既有针对表象的条分缕析,也有作者独到的深度思考,堪称一部权威的著作权保护教科书。
如此从主题到内容都应归于“严肃”类的书,居然并不让人感觉晦涩深奥,读者被轻松代入并知悉大量原本“生僻”的法律专业知识。除作品结构巧妙、铺陈合理、节奏跌宕之外,书中娓娓讲述的大量公众熟知或陌生的案(事)件,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趣味性与感染力。开篇即引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与著作权之间的故事:1990年10月,马尔克斯受邀访华期间,在书店里发现了大批自己从未授权在华销售的《百年孤独》。一场原本友好愉快的访问,因盗版图书的出现戛然终止,留给国人的除了汗颜、惋惜,还有深刻反思。
可喜的是,199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部《著作权法》正式施行,填补了我国在著作权保护领域的立法空白,标志着我国的知识产权民事法律渐趋完备。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案首次将“侵犯知识产权罪”作为一个独立犯罪类别作出规定,从此加大了对包括侵犯著作权在内的犯罪的打击力度。
斗转星移,《著作权法》自诞生至今已走过三十余个春秋。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保护著作权的决心更加坚定、举措更加有力。2023年3月,浙江嘉兴警方侦破一起特大侵犯著作权案,摧毁多条制售盗版书籍的黑色产业链,涉案金额达1.2亿元,在查获的盗版图书中有大量易中天的畅销书《曹操》。这位“苦盗版久矣”的著名学者,终于欣慰地笑了。
若说名家维权故事极易引起社会关注,那么普通作者的际遇必然激发更多共情。在尚未立法或修法之前,“侵权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太高”,明知作品被侵权却维权无望,已成许多作者的无奈痛点:有因“专有出版权”归属纷争而眼看着自己耗时多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绝大部分收益“与己无关”的作者,有买到假书号而蒙受经济、名誉损失却无法讨回公道的出书人,有呕心沥血采写的特稿被“洗稿”而维权无门的自由撰稿人……所幸随着《著作权法》不断修订完善,辛苦创作的作者们终于有了维权的“利器”与底气。一位因“信息网络传播权”被侵犯而导致创作成果付诸东流的网络作家,愤而诉诸法律,终获赔偿。心头重燃希望的网络作家们额手相庆,多年憋屈得以纾解:“那一晚,几碗羊汤下肚,大家的身体是热的,心也是热的。”
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高度还原的叙事张力、充满温度的鲜活细节——这,的确很“李燕燕”。而尝试以文学的形式实现大众普法,此成功探索对于李燕燕已非首次:她关注聋哑弱势人群的《无声之辩》、讲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女性权益故事的《我的声音,唤你回头》等作品均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收获不俗的社会反响。
这一次,眼光犀利的李燕燕将关注点落到了著作权保护领域。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著作权实乃保护民族的创造力,对于激励全民族创新精神、提高国家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中国,如何提高全社会对著作权的重视和公众的版权意识,让大众充分意识到著作权在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方面的特殊作用,确是一个亟待解答的现实课题。作为作品也曾屡遭侵权的作家,李燕燕起意创作一部贴近大众、直面现实的普法文学作品。她的想法得到了身为国内权威版权专家张洪波的鼎力支持。
两位在各自领域均追求极致的“狠角儿”就此强强联手。一位是长期研究著作权保护的著名版权实务专家,以专业理论、法理解析和真实案例撑起《创作之伞》的骨架;一位是始终高度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近年来以非虚构写作在国内文学界声誉日隆的青年作家,凭借大量细致扎实的采访、生动练达的笔触,全方位赋予作品以血肉、温度与表情。
尽管引史、考证、采访、书写的过程一波三折、充满艰辛,但根植内心的情怀与责任感促使他们不问西东,奋笔书写,终于在八个多月后成就了国内首部聚焦文字著作权保护的长篇报告文学《创作之伞》。
在研读《创作之伞》的同时,笔者的采访也在步步推进。通过采写警方侦办的侵犯著作权案件,笔者得以深入了解到各地警方为打击侵权犯罪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也深刻感知到国家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决心与力度。
毋庸讳言,中国著作权保护意识的树立、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还有一段艰难而漫长的路要走。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更多公民知法、懂法、敬法、守法时,法律一定会真正抵达“秩序、安全、效益、公平、自由、正义”的价值目标。我想,这应该是作者创作《创作之伞》的初衷,也是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最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亦祝贺《创作之伞》图书单行本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