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历史镜像中的立体与真实

发布时间:2024-04-07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走近一位古代人物,等于去揭开与他有关的一段段尘封的历史。熙熙攘攘、林林总总,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副副鲜活的面孔在我们眼前浮现。沉浸其中,不知不觉间那些过去的故事就像刚刚发生,而且就在我们身边眼前……

一些记忆丢在角落,一些则被留下来。人们往往为记忆而执著,却忽略了更为之动容的。滕非冷眼看着,故事里的人和现实中的人无不存在某种交集。当他决定重拾这一切,披一身风雨仿若从大宋的背景里走出来的时候,这,又像极了历史在某一刻的缩影。

《包拯传:大宋孤勇者》这本书很独特,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传记性作品。也许是因为在充满文学性语言的娓娓道来中,多了层次递进及丰富的创作维度,既有小说般的逻辑表达,又有散文性的语境描述,继而产生思想性的碰撞,让我们看到一个有别于平素的包拯形象——不仅以铁面无私、擅长办案为人所知,而且在军事、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颇具杰出的才能。家国命运和个人情怀贯穿着一个人从少年至将老,传奇一生注定成为历史中浓重的一抹,以隐忍、坚韧的精神完成首先作为一个“人”的使命,其次,才是后人所给予“北宋名臣”的头衔。

此书的作者滕非,在这浩浩荡荡二十万字中煞费苦心,从小标题就能看出一二,秉承着一位作家对文字应该持有的态度。小标题使我们对包拯的一生有所感叹,也为阅读书中内容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线索,从“大器晚成”到“艰难起飞”,从“铁面御史”到“人生起落”,归于巅峰时代的“朝堂重臣”,由一段段过往繁华串联起来的起起落落,足以见证北宋名臣的真实写照。这些小标题沿着一条主线展开论证,充满了探索性、故事性,历史的一面镜子照见旧时光影:开封府大堂议事掷地有声,古城包公湖阴阳镜诉说往昔,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清廉为官......天圣五年的颠沛辗转,嘉佑七年的繁华落幕,一路风雨一路歌。

感叹作者的严谨,虽然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当一个故事读,但其学术专业性却毋庸置疑。对于年代背景,历史考究,涉猎人物,作者进行了谨慎的思考,这类作品不容易写出新意,可见其宽泛的知识面,独到的见解对于支撑起二十万字的著作,多么重要且难得。往往历史性题材对于人物的描摹难以跳出旧框架,越往深处挖,越发觉难以驾驭,难免出现与其他同类书籍的雷同现象,而本书却跳出了传统的叙述手法,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使人读来耳目一新,又不拘泥于过去的模式,实现了历史性题材的人性化创作和思想性统一,在新与旧之间完成了整合。一个时期过去,都会成就一段历史,每一段历史必定有新的考量,这大约就是在当下人们重新审视一段过往的意义吧。

“这些人的登场,不但为大宋政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以后长达五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里,他们将深刻影响并改变大宋的历史。”充满文学性的开场白为下文做好了铺垫,作品的开端营造了一个神秘的氛围,读者心里有一个小小的谜团,关于包拯的描述太多了,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你真的能讲出一个不寻常的包拯吗?这个谜团里有读者的兴趣、期待和质疑。然而继续读下去,发现是上了头的,甚至可以说是“上了当”的,只是与以往不同,这是上了“自己的当”。当你完全沉浸于文字里,你会发现一种巧妙的规律,你会因为文字而忽视了写它的人,忽视了年代背景,在你面前的,就是包拯这个人,而不只是从他人的口中得来。一本书若能产生这个效应,那么也就实现了读者和文本的对话,似乎也就读懂了“大宋的天空依旧很大,但属于包拯的空间却小得可怜。”

似乎也就读懂了书中的一些问号。我发现作者擅长把问题抛给读者,这是一种比较抓心的技巧,让人对答案产生强烈的求知,促使人对下文有迫切渴望,所以“环环相扣”的缜密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还是在为读者与文本搭建沟通的桥梁。作者始终明白一本著作要把自身的存在弱化到最小,这样读者才有代入感,才能牵动读者的心灵。“在地方工作不比朝堂,而且担任的还是转运使这样的地方官员,包拯能胜任朝廷交给他的工作吗?”“如此复杂的官场生态,包拯能应付得过来吗?”“后世有人说,包拯当谏官期间是非不分,逢人就告,当年包拯真的是这么做的吗?”我想,一个擅于抛出问题的人,一定是解答问题的高手。果然,不负众望,精彩的情节重塑了一个真实丰满的包拯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作者的真诚。

一如拆解“九连环”,每个平凡的环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在彼此的均衡协调中,顺畅运作。滕非正是有这样的全局观念,在眼光和远见上独立思考和创新,在尝试和毅力的坚持不懈中,将历史和文学相结合,追求美感和价值,实现作品的丰富多样化,突显出大的智慧。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言:把一个个看似平淡无奇的事件转化成文学的语言,让它既符合事实,又符合逻辑,同时又符合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美好遐想,这是他创作本书所追求的目标。

这就不难理解,为了写这本书,滕非专门往返安徽包拯故里数次,感受当地民风,翻阅大量古籍,文中所写均有史可考,绝非泛泛之谈,甚至精确到每一处标点都经历了严肃地推敲,这样的严谨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该有的。包拯一生峭直刚毅的个性在他的生命哲学中亦是有所体现,作家写什么东西亦不是随便写写,必定有其心意相通的境地。我有时候想,文中包拯的政治主张,以及阅世态度,无不囊括了作者的价值观。仿若打开历史的镜子,见自己,见旧人,见时代的车轮滚滚时,尘烟四起,满目苍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