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雄安记》:用心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

发布时间:2024-04-07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叶梅、赵晏彪、贺颖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雄安记》是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作。作者用充满发现的眼光,寻找并记录下河北雄安这座新兴城市禾苗拔节般茁壮成长的历程,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留下了生动的文字记忆。

这部作品题材重大,立意高远。“雄踞北方,以安天下”,雄安新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中国的一篇新史诗。建设雄安新区目的是为了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首都北京向低碳化、数字化转变。充分利用华北白洋淀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地热资源,以及靠近北京的区域优势,帮助实现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移,通过建设首都和雄安新区、北京通州副中心这个“一城双翼”,有效解决大城市病,推动北京形成新双翼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因此雄安新区建设是“国之大者”,是千年大计。《雄安记》旨在及时反映自2017年建设至今六年来雄安所走过的峥嵘岁月与非凡历程,讲述新时代中国改革再出发不止步的新故事,是一部为雄安新区作史立传的报告文学。

在作者看来,雄安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在白纸上描画最新最美图画的匠心之作。是在原先条件和基础几近一张白纸的地方横空出世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这无疑是新时代的一首恢弘史诗。《雄安记》注重从科技之城、生态之城和人文之城三个维度,以三足鼎立的方式在纸上描绘这座新城的优美形象。

首先是科技之城。在作者笔下,雄安新区是一座拔节生长的城市,仰赖的正是先进的科技,科技是雄安新区得以立足的支撑与梁柱。在这方面,作者着重选取了包括雄安高铁站建设、固安特大桥建设等具有新时代标杆性质的一些地标式建筑,它们都充分运用了先进科技,以此凸显科技之城的风采。雄安高铁站采用BIM技术,先在三维空间虚拟建造,再打造自动化的数控钢筋生产线,从而提高建设效率25%。这座高铁站甚至每一段钢筋都有二维码,都可以追溯它是何时由谁施工的,由此构筑起质量安全的钢铁防线。同时雄安高铁站又是一座能耗超低的绿色建筑,4.2万平方米屋顶都采用了多晶硅光伏组件,年发电量可达580万度,一年即可减少碳排放4500吨。采用装配式的站台、吸音墙板,可以起到很好的降噪效果,铁路沿线运用隔音隧道、全封闭声屏障等,亦可大大降低铁路建设运营对沿途居住区生活区等的噪音污染。

除了铁路交通之外,还有智慧车站、智慧工地、智慧园区、智慧书店、智慧公交,互联网+、智慧+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堪称完美的运用。尤其是,仅仅用了20天便开通了5G信号,实现与京雄高铁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和开通的高效率,实现了共建共享和全覆盖,充分体现了中国速度。包括采用海绵城市先进理念,尽量收集利用雨水,实现超低能耗。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这座获得鲁班奖的标志性建筑,其建材都是预先在工厂里制作好组件,再通过装配式的构件拼装像搭积木式地高效建楼,这种建楼的方式亦令人震撼。马路上的智能路灯可以按需亮灯,每年可节省72%的电量和60%的维护成本。同时路灯还集成了无线网络、摄像头、气象监测器、充电桩等综合功能,能够实现用智慧路灯为手机充电及上网等。智慧城市建设也包括地下花园式的再生水厂和区块链支付方式,帮助工人当日就能拿到工资等。诸多新鲜的事物和例子,系列先进技术的采用,让雄安这座新城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

科技之城还体现在对地热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实现地热供暖,做到冬季取暖不烧煤。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做到全城没有一个窨井盖。而地下管廊又能通过超强大脑来进行运维,对其中的每一根钢管都编有独立的编号,而且可以在数字空间里同步先做出模型来,管理维护相当便捷。又譬如,原先在地下库,导航信号不畅,司机找不到出口。科研人员通过刻苦攻关,创造性地发明了5G+北斗+无源定分技术,可以达到厘米级乃至毫米级的定位,从而实现了移动网络信号全覆盖无死角,让司机在地下库里能轻而易举地精确地找到停车位或出口。所有这一切新颖的事物在作者看来都非常有趣,也非常生动,而且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描写上作者对这些新事物也使用了最多的笔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而作者的娓娓讲述,自然也能激发读者盎然的阅读兴趣。

《雄安记》生动地描绘了作为一座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城的崭新风貌。绿色是雄安新区的基调和底色,这座新城的规划和建设始终本着环保、节能、低碳的原则,遵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条件。在这一方面,作者主要列举了白洋淀的治污和水源保护。原先,从1949年以来白洋淀曾经发生过4次干淀,特别是1983年至1988年甚至有5年时间湖水都干涸了。而且白洋淀的水源污染相当严重,周边有很多高耗水、高污染、高能耗的低级产业和水产养殖业、小作坊等,旅游粗放落后。近年来,通过实施17项工程,实现天地一体化、生态检测,减少污染,涵养水源,从而让白洋淀恢复了碧波荡漾,绿水长流。与此同时,雄安还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实施“千年秀林”工程,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实现了从一到一百七十五万棵树木的种植。更令人感佩的是,这种绿化的理念也是最先进的,采用不同植物品种、散点式种植、全冠苗种植,实现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林。换言之,雄安新区的绿化造林,竭力仿照和逼近原始生态自然的本貌,努力做到生态最优化。这些生态建设理念都非常先进和新颖,也是雄安为中国改革发展创造和提供的可资借鉴推广的极其重要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模式。

当然,在作者看来,雄安之所以能够枝繁叶茂蓬勃发展,最重要的根基在于拥有强大的文化作为精神支撑。雄安从建设伊始便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注重对当地的文化传统很好地进行传承弘扬和发展,尤其是确保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根脉不断、红色文化基因不断弘扬光大,以强健这座新城的精神本色。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选取了雄安古代的“容城三贤”,尤其是其中写下了“铁肩担道义,辣笔妙著文章”的杨继盛;选取了抗日战争时用“大抬杠”猎枪打鬼子的荷叶军雁翎队和孙犁笔下的《荷花淀》等,以此张扬这块燕赵大地的侠义之风和红色传统。作者也列举了包括芦苇画、莲子珠串、曲艺西河大鼓以及葛城记忆博物馆、圈头村音乐会、古秋风台、渔猎文化、容城八景等一系列雄安独特的文化事物与人物,以凸显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历程是建立在与传统文化进行紧密结合,与当地的实际、与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这样一种全新的建设理念之上。这也是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且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作者认为,雄安的建设之所以能够一日千里磅礴向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一大批了不起的建设者,他们就像雄安森林中的一棵棵的树,这每一个的个人都是社会的细胞,他们也是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元素,每一个人的奋斗成长都融入到了这座城市的拔节成长之中,汇聚成了雄安新区发展壮大的磅礴力量。这其中,包括雄一代、创一代、北漂归来的创业者和科技从业者,以及那些勤勤恳恳地在雄安务工、建设、设计、书写等各方面的人员,他们是雄安建设真正的英雄,也是成就这座新城的主人公。作者通过讲述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凸显了这座城市非凡的发展过程,赞美了劳动创造和奋斗拼搏的精神,张扬了改革创新、勇于开拓的时代风采。因此,《雄安记》无疑是一部富于新意、及时而有力的文学报告,它为雄安的发展、为新时代十年留下了一份结实的文学印记,可谓是新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篇中国好故事。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