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宁夏城市文学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强调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文化兴盛沃土,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的奋斗目标,赋予了宁夏文学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任务新使命。石嘴山城镇化率高,城市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深厚,传承发展并挖掘地域特质,定位“城市文学、工矿文艺”,打造宁夏城市文学新高地,这是石嘴山文化事业兴盛繁荣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石嘴山的时代命题。
198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19.2%;2000年,这个数字为36.2%;进入21世纪的二十年来,截至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飙至64.7%。城镇化是历史大势也是发展必然。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结构日益被打破,人们的生存方式、情感结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亦随之变化,这为城市文学的繁荣奠定了丰厚的现实基础。各种资源要素向城市、大城市聚集,文学创作也走上了记录、反映、体现和感悟城市生活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作家目光聚焦于沸腾火热的城市生活,创作出不少礼赞平凡人物、表现城市空间特质、揭示城市文化多样性的精品力作。基于系统分析研究和对文学发展潮流的考量,在宁夏这个以乡土文学称雄的地方,我们提出了宁夏“城市文学”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城市文学?城市文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呢?简言之,城市文学是指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其内容围绕凸现城市特点这一中心向不同层面展开,具体包括勾勒城市风貌、书写城市印象、表现异于乡村的都市生活形态、彰显多样化的人生欲求、描写个体都市体验以及刻画各类市民形象等。更多地反映城市生活浓厚的现代化色彩、商业色彩以及大众化色彩,经由创作主体心灵的感受与投射,赋予城市文学文本相应的文化风貌,当下性、世俗性、丰富性构成了现代以来城市文学最核心的意义要素。城市文学的本质与特色归根结底决定于城市的本质与特色。文学与城市是能够相互成就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学,让城市更有记忆。可以说,文学会让一座城市血肉丰满地灵性地飞扬,也会让一座城市以丰硕果实树起鲜明的精神标识。
城市是一座文学的富矿。除题材内容外,作家们更需要积极构建城市的整体意象,传达城市的整体感。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千差万别,城市的历史和底蕴更是一城一面,并不雷同。这些差异性只有在城市的整体意象中才能得到更为精准而鲜活的呈现,只有在整体感中,我们才能形成对城市的独特认知和深入体认。遗憾的是,宁夏的城市文学却没有像城市发展那样迅速而成效卓著。无论是参与创作的作家数量,还是好作品的数量,与城市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尚不匹配。城市很多时候只是叙事线索的一个环节,或在整体叙事中顺便提及,或作为情节展开过程的一个“布景”,都未能成为被书写的主角。在我看来,这主要源于城市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缺乏创作上的传统,我们更热衷于乡土文学在中国有着相对稳固而深厚的传统。
石嘴山市地处祖国西部内陆,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1960年设市,是“一五”时期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和“三线”建设的重要城市,被誉为宁夏工业的摇篮。这片土地是一个有文学基因和文化积淀的地方,特别对于城市文学,更有着独特的元素和故事。当你站在北长城口远眺,仿佛向北能看到风吹草低,向南能看到田园诗画,而眼前又是金戈铁马、战旗猎猎的古战场。 这个在《水经注》里被称为“卑移山”的地方,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发现一种“黑色的、会燃烧的石头”,这便后来是享誉世界的太西煤。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将石嘴山确定为“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五湖四海的建设大军从祖国各地会聚而来,历经六十多年的发展建设,成为一个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水的工业之城。就在这片土地上,勤劳而务实的石嘴山人挖出了宁夏的第一吨煤,发出了宁夏的第一度电,炼出了宁夏的第一炉钢,经济总量一度占宁夏的半壁河山。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在这片土地也烙下了工矿文艺的胎记,结出了城市文学的硕果。一大批文学爱好者随着矿区发展、城市建设笔耕不辍、辛勤创作,书写了石嘴山从塞北荒寒之地蜕变成现代工业之城的美丽传奇。如今,石嘴山市城镇人口占79.55%,城镇化率位居宁夏前列,先后被列为“首批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连续三年被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新时代新征程。在现代化建设中,石嘴山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锚定建设产业转型示范市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工业转型样板市、乡村振兴特色市、宜居宜业幸福市、改革开放创新市、社会治理和谐市,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书写石嘴山城市的美丽篇章。我们有责任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抒写城市华章,有理由传承石嘴山基因,讲好石嘴山故事,传播石嘴山声音,展示石嘴山形象。
自到石嘴山工作以来,我深入研究了这块地方的人文环境和发展脉络,对城市文学发展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石嘴山市地处于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接合部,是一个山水家园相映照、诗意灵气共生辉的城市。灵动的山水、特殊的地域,使石嘴山形成了特有的气质。当我们书写塑造石嘴山这个城市的时候,只有把贺兰山和黄河作为石嘴山这座城市的背景、底色、脊梁和血脉,石嘴山的气质才会大放异彩。贺兰山的雄壮与粗犷、黄河的浩荡与奔放,使得石嘴山的独有气质让人过目不忘,书写者也就找到了文学精神的土壤和文学书写的根脉。移民文化、工业文化、黄河文化、军旅文化等城市元素和工矿符号成为这里文化的注解,文学的寻根要充分挖掘老一辈石嘴山人个性和习气,以充分展示原有精神基因,形成直爽豪迈、坚毅友善、勤劳朴实的文化精神和文学气质。随着具有现代气质的工矿企业在宁夏境内生根开花,宁夏文学当中的城市文学板块开始崛起。1978年8月,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宁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本题名为《黄河东流》的小说集,共收入短篇小说二十五篇。按题材分类,二十五篇小说中收入工业题材的小说六篇,所占比例是四分之一,这些作品是当代宁夏文学的第一批城市文学作品。进入新时期,宁夏的城市文学开始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石嘴山云集了一批优秀的工矿企业文学作者队伍,其中的许多作家奉献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石嘴山涌现了一批城市文学的写手,是宁夏城市文学创作者最为集中之地。小说方面,那守箴、金瑞直、郑正、陈勇等是这个时期的佼佼者。其中,那守箴的《大雪歌》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近几年,古越、吴全礼、苏子、杨军民等在城市文学方面显现出很强的实力。散文方面,薛青峰、许乐江、万吉晨及岳昌鸿、王淑萍、赵玉林等都有一批书写城市的佳作问世,其中,薛青峰的作品荣获宁夏文学艺术评奖一等奖,王淑萍散文获《朔方》文学奖。诗歌方面,马中骥、白闻钟、万里鹏、马钰、邱新荣、阿康等一批诗人,活跃在宁夏乃至全国诗坛。在以王跃英、刘岳华、梦南飞、陈斌等为代表的散文诗人的共同努力下,石嘴山散文诗创作不仅在宁夏一枝独秀,而且发展成为令全国为之瞩目的散文诗创作重镇。其中,梦南飞作品获中外散文诗学会举办散文诗国际大赛金奖,王跃英获2022中国诗歌春晚“全国十佳散文诗人”。石嘴山散文诗人所出版的散文诗集及获得的文学成果成为宁夏文学的亮丽风景。
城市文学相比乡土文学来说发展比较欠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它的先天不足,我们中国是一个几千年的乡土社会,强大的乡土传统构建了我们强大的乡土文学叙事,而城市则相对来说处于边缘;另一方面是后天的不足,我们对于城市精神和内在气质的挖掘上还较为欠缺。在宁夏文学发展中,言必谈西海固文学或“西海固文学现象”。这是我们必须勇于面对的现实。那么,如何从石嘴山市市情出发,发挥我们的优势,组织和带动文学创作者绘写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文艺作品?正源于此,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举全市文学之力,编辑出版《石嘴山市城市文学丛书》(三卷本)和《名家笔下的石嘴山》,收录一百八十八位作家、诗人的四百三十余篇(首)作品。同时,通过举办城市文学论坛、成立宁夏城市文学学会、设立宁夏城市文学奖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和引导广大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善于和勇于去记录、去表现、去讴歌城市生活,让更多更好的城市文学问世。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气力,要像抓工业项目中的重点工程一样,力促城市文学在石嘴山落地生根、形成气候,在宁夏乃至全国有自己的气场、份额,形成自己的文学力量:其一,抓好组织。要充分发挥已成立的宁夏城市文学学会的作用,定期开展活动,制定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其二,抓强队伍。要根据石嘴山地区及宁夏范围内城市文学创作者实际,进行摸排,建立创作者档案。特别是梯队建设,注重老中青作家队伍文学成果的培育扶持,为“宁夏城市文学奖”评选打好基础。其三,抓实研究。石嘴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要积极主动与宁夏、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建立工作联系,了解掌握宁夏乃至全国城市文学动态,定期开展宁夏城市文学研讨活动,对在全国范围有影响的创作者及时跟进研究,同时,对国外城市文学发展趋势进行研判。要发挥好宁夏理工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的基地作用,进一步办好《贺兰山》文学双月刊,增加《城市文学研究》栏目,及时推介最新研究成果。其四,抓出成果。要组织好“宁夏城市文学奖”的评选,每年推出宁夏城市文学专刊选本,真正把那些在全国、全区叫得响、有影响的好作品评选出来,推介出去。
我们坚信,随着石嘴山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以石嘴山为代表的宁夏城市文学必将焕发出蓬勃的活力和强盛的生命力,走进宁夏文学第一方阵,成为引领宁夏城市文学发展繁荣的新高地。
【作者简介:王正儒,80后,宁夏同心人。作品见于《民族文学》《散文选刊》《朔方》等,入选《三十年散文观止》《文学中国》等。主编《文学固原》《石嘴山市城市文学丛书》《名家笔下的石嘴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