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纷繁的变化 把握亘古的法则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着。与此同时,城市文学也在不断发展,从王安忆、贾平凹、梁晓声等众多文坛名家,到徐则臣、张楚、石一枫、笛安等一大批青年作家,都推出了不少表现城市生活的小说。他们以自己的作品细致描摹城市的肌理,钩沉城市的历史过往,表现市民的日常生活,表现城市人的奋斗与创造,为城市文学的美学构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不过,与城市的发展速度和成果相比,城市文学并没有呈现出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水平,无论是从作品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无论从思想的高度和历史的厚度上,都与乡土文学有很大差距。中国几千年来的乡土社会生活方式,早已形成了强大的乡土文化传统,乡村构成了我们的审美主体,决定了我们的审美取向,而城市叙事则未能形成体系化的传统。
而现在,在现代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城市已经成为新的文学母题的当下,作为新时代城市文学的书写者,应该如何把握生长着的城市和城市文学?这其中有很多命题值得我们思索。
第一,地理边界与精神边界。当下,我国已经实现了超过65%的城镇化率。城市的地理边界在一环又一环地不断扩大,一点点地模糊着城市与乡村的边界。而与城市的地理边界无限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的精神边界却在日益萎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到灵魂已经跟不上肉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远到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却越来越被科技所束缚。城市的精神边界在娱乐化、碎片化信息中日益萎缩。
如何把人从工具理性的压抑中拯救出来,以审美的力量让人重新站立,让城市神采飞扬?这是城市文学必须面对的话题。城市文学的书写者需要不断挖掘城市的精神内核,以不断成长的文学为城市提供新的生命经验,开阔城市的审美空间,丰富城市的精神属性,拓展城市的精神边界,增强城市人的精神力量。正如梁晓声在《人世间》中所作的那样,在描摹时代风情、刻画社会生活、表现历史传承的同时,通过父辈的故事传递出特定时期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在变化万千的时代中,那是一种“坚固的、不可磨灭的价值”(导演李路语),代表了对城市精神的重新确认。
第二,城市与人。城市文学写作,首先必须深入城市的肌理,了解城市的历史、风俗、文化,把握城市的精髓,构建城市的整体意象。这是作家在进行城市文学写作时必须要注意的。
文学最终是人学,城市文学不仅要真实记录城市的物质和文化层面的现实,更要呈现在时代的浪潮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的生存现状和精神面貌,挖掘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写出人与城的关系。我们看到,那些优秀的城市文学作品往往从城市风俗、人情百态开始叙述和描写,但最终抵达的却是对生命的理解、对文化精神的呈现。
“在时代变革和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存现状和精神面貌,呈现出人内心的波澜激荡和委婉曲折。作家要将城市故事的重心放在城市人身上,从而真正写出人与城的关系,传达出城市的内在灵魂与深层气质。”(评论家韩传喜语)城市文学要面对具体的人、鲜活的人。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人”这一永恒主题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不由自主地会偏向于书写现代人的困境、欲望、孤独,仿佛不这样写,就不够现代乃至后现代。可是,这是城市生活的全部真相吗?这是城市文学的全部任务吗?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中,我们能否写出人的奋斗、人的尊严,从而凸显人性的光辉、存在的意义?这是城市文学要面对的全新挑战。
第三,故乡与他乡。故乡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永恒母题。在这个人口大量流动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进入城市生活。当然也有一些人从城市返回故乡,参与到家乡的建设。故乡与他乡,出走与回归,分裂与寻找,似乎成为很多人无可逃脱的宿命。
对很多人来说,故乡已经成为回不去的故乡,他乡则成为离不开的他乡。许多写作者早已远离乡村,他们只能在想象和记忆中追求精神的返乡。但农村已经不是昔日的农村,故乡也不是昔日的故乡。那么,我们笔下的故乡,是经验的故乡还是生命的故乡?我们对于故乡的书写,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是指向外部世界还是通往生命本身?
回到城市的话题中来。当很多人的肉体已经不可避免地在城市安放,城市是否能替代乡村成为他们的故乡,安放他们的灵魂,文学如何为身在城市的人重新定义故乡?
第四,变与不变。“谁来追赶这令人心碎的变化”,诗人翟永明写于多年前的一句诗,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动写照。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不断地刷新我们的认知。今天有了智能手机,明天就有了扫码支付;今天流行微博,明天又流行短视频;今天有了人工智能,明天就有了ChatGPT。我们的生活方式在飞速变化,我们的生活观念、语言习惯,甚至心态都在随之发生变化。只要一不留神,时代就会将我们远远地抛在身后。
城市文学的写作者,只有敏锐、细致而深刻地把握这种变化,才能把握时代脉搏,为时代留下写照,才能使自己的判断不出现偏差,描写不出现常识性错误。为此,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变化、体验变化、了解变化。
但对于作家来说,只关注变化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透过这些纷繁复杂的变化,把握那些不变的东西。对文学来说,什么是不变的?那就是丰富的人性,是存在的本质,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真相,是人与自然相处的规律,是宇宙中亘古的法则。
(作者系作家出版社编审、《中国校园文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