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何以存在?——评戴冰《生成》
曾经和你一起把酒当歌,高谈阔论的朋友是真实存在的人类吗?他会不会只是AI生成的一个幻象?戴冰的中篇小说《生成》给读者开了一个很大的脑洞。
这个问题的提出看似荒诞不经,却引发我们关于人工智能介入生活,打破虚拟与现实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我们甚至已经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有何特殊性。例如我们拨打客服电话时听到的“客服人员”的声音,刷着直播软件时看到的“虚拟主播”他们都是人工合成的“数字人”。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于服务业等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行业被人工智能生产的“数字人”取代,但如果AI技术的生成的“人”的形象已经开始代替人类记忆中的个体,不断模糊记忆,吞噬现实,我们人类又该如何自处?《生成》提出了AI技术的边界在何方的思考:AI生成的形象能否代替人类?原本只能存在于记忆中的人类能否用AI“复活”?戴冰思考的是人类与AI共存共生的问题。
人类会被AI生成的形象取代吗?《生成》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实验设想。将也闲书店的老板秋蚂蚱打造成AI生成的形象,对秋蚂蚱有所耳闻却未曾谋面的人就是被实验的对象,要让这部分人深信秋蚂蚱是人工智能造就的“数字人”。这场实验从技术层面来讲不难实现,现有的修图技术和视频AI换脸完全可以做到将秋蚂蚱的形象融入到任何场景中,他可以在在加勒比海的一条帆船上接过马尔克斯送他的西班牙语版《百年孤独》,也可以在英国国王查尔斯的登基仪式上发表贺词。实验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人们相信秋蚂蚱从一开始就是AI生成的虚拟形象。一旦人们接受了这个设定,人工智能带来的交往异化也就实现了。
交往是人类社会中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在交往中人类的多重需求得到满足。人工智能机器通过媒介手段,开创了全新的交往模式,重塑了人类社会互动的方式。人工智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处理以及大数据。当人工智能产品参与交往时,其强大的知识储备与技术能力,甚至情感上的抚慰与呼应,使得人终将超越工具的界限,将其视为另一个主体。秋蚂蚱是被AI生成的“数字人”的设定倘若真的被人们所接受,他作为书店老板,丈夫,父亲的多重形象也就完成了主体化,他可以在数字化的虚拟交往中,继续与朋友高谈阔论,与妻子午夜谈心,甚至指导儿子该如何经营好包子铺。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AI已经完成了对人类的替代。
秋蚂蚱是“数字人”的实验似乎只成功骗到了老祈一人。因为每次来书店找老板,却总是错过,所以老祈实际并没有见过秋蚂蚱本人。老祈之所以愿意相信这个谎言,是因为他从中学到了用AI“复活”人类的方法,他通过修改拼贴头像的方式将女儿植入各个想象中的场景里,年仅9岁因车祸去世的女儿,在AI的虚拟世界得以复活。尽管老祈的修图方法看起来技术水平还很低下,但是被修改的图片本身已经具备了虚拟现实的沉浸—交互—构想的特征,它能让人的交往对象突破现实延伸至逝者的世界。当人工智能工具更新迭代到具有可视性和可感性的程度,足以塑造一个数字生命。正如电影《流浪地球2》图恒宇利用数字技术在女儿丫丫出车祸弥留之际,将她大脑中所有的意识、精神、思想和记忆上传存储,用AI生成了数字化的丫丫。在现实世界中早已去世的丫丫,数字化生命被延续到了70岁。这与《生成》中老祈的行为如出一辙,在老祈的修图中,他的女儿已经步入婚姻殿堂,并即将拥有一个漂亮的婴儿。人的生命有限而数字生命无限,当人难以摆脱生老病死之苦时,数字人永远没有这般烦恼。人工智能生成的美好幻象吸引人们沉浸在虚拟环境之中,逐渐脱离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往,用虚拟交往来满足精神需求,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理智与情感博弈的重要一环,戴冰借由小说反思了人工智能引发的人类伦理道德之困境,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
小说的最后,将秋蚂蚱变成“数字人”的实验被永久搁置了,令人长舒一口气,这似乎预示着人工智能利用数字技术完成“去人化”的进程并不会如此顺利。毕竟实验的前提是真实的秋蚂蚱需要在南京照顾病危的母亲,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在实验场所,贵阳的也闲书店。在实验的设想中秋蚂蚱即使返回贵阳,也要深居简出,不能再暴露在大众面前。本体的出现会击碎人工智能造就的幻象,这或许暗示了当下我们还不需要面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共生共存的局面,人类依然对人工智能拥有创造、处决的权力。毕竟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平衡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而思考这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在于人类如何认识自身。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导言中提出的著名命题“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提醒了我们人要认识自己的本质。人有生理上的有限性,人在处理问题时理性与情感的掺杂永远无法像AI一样达到纯理性的状态,人的本质恰恰在这些特殊性上体现。正如《生成》中所言,即便人们对“秋蚂蚱是AI生成的”这一解释半信半疑,“刚开始的惊愕之后,最终会回视自身,会在心里出现一种对自身本体存在的梦魇般的恍惚和迷茫……”人工智能的高阶发展将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倒逼人类反思自身的存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