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血液科医生》:沉浸在爱与善的暖流中

发布时间:2023-07-1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在我的阅读记忆中,国外有关医疗题材的文艺创作虽不能说是一门“显学”,或许也还称不上“热门”,但至少并不稀缺,也出现了诸如加谬的《鼠疫》和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样的世界文学名著,至于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则更是不少。医疗成为文艺创作表现的焦点之一也不奇怪,这里毕竟也是人之生命必经的“聚焦地”或“打卡地”之一。相比之下,在我们的当代文学写作中,这类作品的数量则显得少了许多,前些年曾有过毕淑敏的《红处方》《拯救乳房》等产生过一定影响力的小说,近年来则更多地出现在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但影响力较为突出者则是凤毛麟角。

我还注意到,近些年出现在本土影视中的医疗题材作品又以“急诊科”或“产科”为背景者多。这似乎也不难理解,前者毕竟具有某种综合性,既是医疗领域的开阔地也是生命结束的高发处;后者则是生命的诞生地与起点。在这一生一死之地,故事自然多,选择与伸缩空间相对也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肖勤长篇小说《血液科医生》的面世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一则因为稀缺,二是她选择的偏偏还是“血液病”这个公众认知尚属相对薄弱且又相对“小众”的领域。但这同样是一个“要命”的集中领域。既“物以稀为贵”,又事关人之生命。这两头一沾,在“吸睛率”这一点至少就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这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品质高低优劣的标准显然不在于此。

对大多医疗题材作品而言,其主要人物大抵不外乎两类:患病的(包括家属)和治病的,即患者与医者。故事可以是他们各自的,亦可以是彼此间的,即医患故事。在我看来,《血液科医生》中最为出彩部分就是对人物的书写。乍一看,肖勤对自己笔下人物的设计及塑造似乎没那么讲究,但于这种面子上的漫不经心背后其实还是颇有自己想法的。在患者那边厢虽不追求聚焦聚光,但不太多的笔墨却颇具一定的代表性,直击患者焦点痛点,令人难忘;而在医者这边则既有工笔式的描绘,又不泛泼墨式写意。至于医患之间,不可能不发生关系,但这种关系似乎又不是重点,着力处还是独立个体的命运与沧桑。

先说患者这边厢。《血液科医生》中出现的患者自然不少,一一写来肯定不现实。于是肖勤便紧紧抓住血液病的突出特征做文章,那就是这种病不仅医治难,且耗资昻贵。于是每一位患者以及他们的亲人都不得不面临着一个生命延续与经济消耗间的巨大矛盾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不同选择:是不惜一切代价且很可能依然竹篮打水还是适可而止?有矛盾必然就有冲突,而冲突对文学创作而言就是“戏”就是“扣”。《血液科医生》中出现的患者命运起伏基本由此而引发,其中突出者当属小松子和老黄。肖勤花在他们身上的笔墨都不算多且基本出现在作品的上半部,这当然是她的故意为之。且不论合适与否,但我以为这两个人物一定会在某几个细节上让读者为之心颤一两次,能有这样的效果就是一种成功。先说小松。他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印象,在相当的程度上得益于他那年轻善良的女友小艾。这个年轻单纯善良的贫穷姑娘为了拯救自己心爱的男友,几乎穷尽了一切自己能做的事,先是卖掉自己一头美丽的青丝而换来区区500元的生活费,接下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作为少女最珍贵的东西来为小松的治疗筹款……千万不要认为这个女子愚昧与无知,她不可能不清楚自己失去一头秀发成为近乎秃子状是个啥模样,更不可能不知道失身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然而为了自己心爱之人的生命,她毅然决然地这样做了或准备那样做。对一个清纯的、贫困的年轻女性而言,除此之外,似乎别无选择。另一位患者老黄也是一名医生,只不过所处位置在县级,染上白血病本已不幸,治疗上也同样遭遇经济的桎梏,与小松小艾这双年轻人不同的是,他的桎梏纯属自己“作”的结果:发妻虽贤慧但被他抛弃;娇妻不能说有多么的不好,只不过是有点“二”而已,虽为自己未来想得多了点也不能说是多大的过错;在这俩女性之外还有一隐姓女子,仅是电话中几句简短的对话当可判断这也是一善良的、隐忍的通情达理之人。虽然夏曦大夫几番努力争取到了名医赵一刀为老黄成功地完成了痔疮手术,为他生命的延续争取到了缓冲与准备的时间,赢得了等待匹配与移植的机会。然而,老黄平时的“花心”却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其实很难笼统地评价小艾与老黄这两位个体的长长短短,也很难简单地衡量治疗与金钱方面的是非长短,能够将这种复杂的关系状写得入木三分,且从中还可透出生命与金钱、情感与利益等更广泛的社会世相,这是作家的本事。在这一点上,肖勤是成功的。

再说医者那边厢。《血液科病房》中可圈可点者至少有那么五六位,但相比之下更令人为之心疼、为之揪心、为之难忘者当首推黄栀子和夏曦这双“冤家”搭档。先看女主且属全书一号角色的黄栀子。孤儿出身的她在16岁那年读到《飘》中女主儿郝思嘉那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名言,竟然莫名发起了高烧,但恰又是这句名言伴她一路走过狂风暴雨,支撑着她独自生下儿子多谷,并将其养育成人,自己也成长为山城医院血液科鼎鼎有名的二当家;然而,这位以主打淋巴瘤见长的著名血液科专家自己也染上白血病,而且她竟然还是那种极为稀有的“熊猫血型”……黄栀子命悬一线,于是作品中另一位主角——男主夏曦的形象开始凸显。这个山城医院血液科最年轻的元老、现为血液科老大的他整个一侠骨柔情的汉子,论医术自不必多言,对他人,无论是自己的同事还是病人都因人而异地表现出不同的暖意,看上去漫不经心,实则是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不同策略,十足的一个智慧男加大暖男。如果没有他的智慧与柔情,实在很难想象黄栀子如何能够存活下去。是在救治黄栀子的全过程中,他更是不动声色地使出自己浑身解数,既是倾力安抚患者情绪的大暖男、又是调动平衡各方关系的“总导演”、更是操刀诊治的大首席。山城医院血液科有了这男女“双煞”,真是一对绝配,而整部作品有了这两位鲜活人物的支撑也就成功了一多半。

在肖勤的笔下,不仅凸显出了作品中重要人物的鲜明个性,而且还在不少人物身上不动声色地灌注了与他们个性相匹配的暖意。不难想象:一个血液病患者,不仅要忍受病魔的折磨,还要面对至爱亲朋的百态表现以及繁重的经济压力……生命如此攸关之际,人性中各种善与恶、美与丑的交集与碰撞不可避免。面对活生生的人性百态,肖勤不回避其中的种种不堪与丑陋,但更在张扬善良与爱意。这不是矫情更不是虚假,生活的现实与逻辑本是如此,关键看作者自身的取舍。于是,在《血液科医生》中,肖勤一面是将人性中的种种不堪与丑陋无情地暴露于阳光之下,另一方面更是在大力张扬人性中的温暖与善意,医者、亲朋、病友……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不同暖意与善行,或大或小、或隐或显,其实都是支撑着每一位血液病患者活下去、好起来的动力与支撑。对医疗题材作品而言,我想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说《血液科医生》给我留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肖勤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对自己笔墨的分配似还可以再多一些斟酌。不少足可“闪光”的点如何用好用足?有的还大可加铺陈,有的则完全可以先储藏起来,来日再用。现在这种笔墨分布多少有点浪费,且还有点像电视连续剧的画面,但小说就是小说,在小说创作上,需要的绝对不是“触电”而是远离。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