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蒋彩虹长篇小说《花鼓》:笳鼓悠悠 生息荡荡

发布时间:2023-06-1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花鼓》

蒋彩虹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花鼓》,经由快递取到手里。打开来,眼前浮出10年前她的身影和笑,在鲁迅文学院的樱花树下,也在浩浩汤汤的长江边。“我们那里,是江汉平原!”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说时带着爽利和明媚,似乎要一把将你拉到远阔的江岸。

人生匆匆,有幸地,我曾触摸到彩虹心底的忧郁和冲撞,见到她闪着波光的眼里流下的泪,感到她胸臆间萦迂回折的对一方土地的情肠。这样一颗生长在荆楚大地的赤子心,在生活与岁月的磋磨中,就不知会引领她踏上怎样的寻觅,抵达怎样的风云之境。

《花鼓》是素雅温实的一本,封面一旦一生,青绿的水袖,隐在水平如镜的茫茫中。小说的布局,则如同一台绵延近一个世纪的花鼓戏,由打闹台和4幕构成,随着主角林静芝的爱恨悲欢,浮生一梦,在片云天共远的江汉,恣意而繁盛地上演。花鼓,是发端于明末的荆州民间戏曲,亦歌亦舞亦戏,在一代代艺人的命运浮沉中,演绎了山野乡镇里那些诉不尽的盛衰枯荣、深情重意,犹如飞越过古老楚地的那只“凤兮凤兮!”的凤凰。花鼓,也是作者用精巧细密的笔触渲染的荆楚民间文化精神,一部小说的字里行间,处处可感到蒋彩虹“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的才情,花鼓这一经历了田园期、草台期、丝弦期、消退期、鼎盛期的乡土戏曲,被蒋彩虹装满了来自生活和土地的情意韵与精气神,她甚至不拘一格地将花鼓词曲移入小说,好似非要让读者听其声,闻其味,察其神,方才意平。花鼓,更是蒋彩虹笔下江汉平原的生命和历史长卷中,一道生机活泼的重彩:近百年的光阴,愈百位的人物,他们的生与死,因有花鼓而超逸,他们的泪和笑,因有花鼓而浓烈,他们的苦与甜,因有花鼓而温厚。

对《花鼓》的阅读,是一次绚丽又奇异的旅行。蒋彩虹在创作《花鼓》的日夜里,以她对生活不变的挚诚,唤醒了血脉中自巫风楚韵而来的江汉儿女心,她的笔触犹如一条灵动的大鱼,漫游在沟渠水网之间,笔力所至,历史和人生均拂去尘埃,有了温度和神采。《花鼓》从民国时18岁新寡的林静芝由乔家大湾村逃婚娘家起笔,这人生戏剧的开场,就隐隐伴着花鼓的咚呛,正是生世何殊戏一场。林静芝是一个寻常的江汉女子,她像江汉大地上一棵生命顽强、枝叶茂盛的老槐,从聚缘泰林家茶馆的小姐,到清荷垸乔戴两家的妻母,从民国,到抗战、解放战争,直到改革开放,她屡经历史的巨椽扫掠而来的罡风和变故,又开枝散叶繁衍出儿孙,将血脉的藤蔓从小村伸延到武汉、深圳,成就了作者“为苍生而歌”的深切情肠,也映证了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的慨叹。

蒋彩虹似有一双容采万物的眼光,《花鼓》以几近工笔和女红的文学之魅,含藏了抒写历史、地域史、风俗史、家族史的度量,也展现出“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功力。林静芝90年命运和情感途程,一路串连起桃集、鲁架河、小叶廊桥、鼻家叶子、龙潭乡、三岔河口、竟陵县、何家湾、清荷垸,这些星罗棋布于江汉的村集闾巷,是一幅百态的烟火人间。书中各色人物的寄身处,有村落、堰塘、禾场、古庙、祠堂、茶馆、酒肆、牌桌、药号、铁匠铺、杂货铺、戏台、染坊、集镇、宗族、保甲、生产队、花鼓剧团、群艺馆、县城、城市。营生包括了肉肆、捕捞、耕作、酱料、花果、刺绣、药肆、扎作、棺木、鼓乐、杂耍等等。饮食是鱼虾、腊八粥、粽子、糖茶、炒米、翻饺、麻叶子、米酒、荞麦粑、韭菜粑、玉兰片。习俗是风水、接灵姑、忙年、冲喜、抢婚、请七姐、偷药、观花树。语言是荆门方言,在《花鼓》大叙事、小切口笔法中,充满着富有地域特点的土语特征词和口语词,一声声的“恁郎、搞耸机克、小枪壳、哪西克、一哈儿、嘎嘎爹爹、滑秒子、枪朗、雷追、做幺家“等方言,清脆朗爽,其表情、会意、形象和比喻,宛若河网中跳跃的鱼影,溅起玲珑的水光。还有那些风霜雨雪、春风秋月、湖光山色、流水桃花、猪鸡牛羊、飞鸟潜鱼,也是《花鼓》中时常信手拈来、尽悉铺陈、伴随着人物命运的斑斓的情景。而人的遭际,除了悲欢离合,生离死别,还有水灾、匪患、兵祸、瘟疫、饥饿、抗争、勉厉。这一切的生活和物事,都在《花鼓》的言内意外,变为了丰富、绵实、活泼的人生,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也展开一幅清明上河图般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的荆楚画卷。

文学孕育于文化的土壤,在我们日渐习惯文化的浮躁和多变时,蒋彩虹以细致的体察和宽博的情怀,贴近土地与人生,为荆楚文学带来了扎实厚重的《花鼓》。这样的作品,就能够无论文学的各种主义和理念,在一草一木、一生一死中,传递出言说不尽的一腔情肠。而正是这贴心贴肺关爱众生的情肠,使得《花鼓》自然具有了现实主义的深厚和浪漫主义的瑰丽,让每一个历史深处的细节都活色生香,温暖人心,成为江汉平原农耕文化和时代变迁一部忠实真诚的文学纪录。

同时,花鼓作为非遗,也在小说的人物命运和情感变幻中,得到有声有色的展开,蒋彩虹透过故事的跌宕和民俗的彩衣,向读者淋漓尽致地陈说了非遗作为一方土地文化精华的魔力,它是时光的心血,也是生命的力量,是《花鼓》的文学价值所在。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