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直面生活 传递光明

发布时间:2023-05-27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天眼》是杜斌的一本中篇小说集,《风烈》也是杜斌的一本中篇小说集,《天鸽》还是杜斌的一本中篇小说集。

杜斌是谁?一个并不年轻的新锐作家,一个以中篇小说为创作方向的小说家,一个屡获大奖的文坛“局外人”……

杜斌,1956年生,1973年开始文学写作。种过地、当过兵、下过海,发达过,也破落过,走过很远的路,见过很多人。他发觉,文学早已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他新锐,是中断文学创作20年,重出江湖,犹如一匹黑马,势不可挡。山西作协原主席、评论家杜学文将杜斌纳入山西文学“衰年变法”现象之列,在大多数人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年纪,他带着“一种悲壮的色彩”重新登场,斩获颇多。

说他以中篇见长,其获“赵树理文学奖”的代表作《天眼》,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的《马儿啊,你慢些走》,都是中篇小说。《风烈》《天鸽》也是中篇小说集。

说他是“局外人”,因为他身兼多职,具有多重身份,经历扑朔迷离,多度商海沉浮,其笔下故事皆是商界诡谲,人性对决,风劲雨急,令人心惊肉跳,眼花缭乱。

评论家杨占平将杜斌的作品归于商战小说,“与其说杜斌是在写商战,实则他是通过这些商战故事,进而透视当代人的精神价值。”对,精神价值。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精神价值取向。面对商业发达,逐利为要的环境,人性脆弱而充满挑战,利益纠葛,契约崩塌,精神匮乏……原有的价值标准受到挑战,原有的道德底线被冲破,商战中的各种伎俩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每一个人是旁观者,都是局内人。身在其中,身不由己,被裹挟,被碾压,被欺凌,被成就……

在《天眼》中,写商海沉浮的人心,写个人命运与大时代之间的复杂关系,写人心的幽微与时代的秘密,写心灵世界烛照之下,广大人群的情感命运故事。能感受到社会变革中的阵痛和迷茫,商场如战场,一样寸土不让。

在《风烈》中,写一个彷徨、激愤、挣扎的商场鏖战地故事。能感受到觉醒一般的撕裂和救赎,矛盾、纠结可能是人生伙伴,须臾不可离。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认为,杜斌的作品“直面生活,直面生活的粗粝和矛盾,直面生活的卑劣和窝心,期待人性之善和光明”。

在《天鸽》中,写在一场名为“天鸽”的台风中,三个人不同的选择和状态。能看到明枪暗箭,看到暴风骤雨中的希望和光亮,再大的台风终有结束,而雨过天晴,才是终极追求,人生美境……人只有自救,才会被救。这种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更为直观、真切。其实,现实无不如此,商场如是,生活亦如是。

与一些作家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不同,杜斌以男性的雄壮姿态,夹杂着泥沙、砂砾,呼啸而下。

有人说,这样的小说很好看,痛快直接,人物个性鲜明,情节出人意料;有人说,这样的小说跌宕起伏,任性肆虐,不是烈风在吹,就是台风降临;有人说,读完杜斌小说,有种被大雨浇了个透的感觉,爽快是爽快,但累是真累。

我想说,这与杜斌是黄河儿女有关。杜斌是山西永济人,虽然在南方摸爬滚打多年,但他骨子里还是带着黄河的基因,泥沙俱下的粗犷秉性。

黄河是一条大河,从高原而来,带着雪山的烈风,从黄土高原而过,捎带着上游的泥沙,冲积出一片片平原。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的河东,就是黄河文明最早发源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就在杜斌的故乡永济。黄河冲积的富饶土地,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滋养了一方土地一方人。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杜斌在长治、太原、珠海、海外都待过很长时间,有一天,重回并州,抖落满身商战的硝烟,躲进书斋,开始以赤子之心去书写漂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与专业的小说家不同,他的写作有些野路子,但其视野和题材,却大不相同,不是局限于市井和世俗的家长里短,而是打开民营企业紧锁的大门,触角伸进商海的谈判桌、招商会、招标现场……那是很多作家无法企及的所在。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吴义勤评价:表面平静的生活或正常的工作,内里却危机四伏、波涛汹涌。杜斌正如一名冷静的解剖手,条分缕析地将内在肌理纤毫毕见地展示给世人……

杜斌的笔下,人物是复杂的,这些小人物,是他小说的主角,是他真正关注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不平和宽恕,都带着时代的烙印,带着灵魂的震颤。

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记忆“续命”。这句话对杜斌来说,并不是很契合。他的写作更像在为现实做解剖,一个个人物内在的呈现,一幅幅画卷的展开,一段段秘事的图穷匕见,都是用一把手术刀,在切开了给人看。身在其中,我们为残酷而心悸,为滑稽而莞尔,为沉重而叹息……他不是一个单纯的书写者,更像是一个思考者,一个直面残酷的旁观者。这种冷静和直接,需要勇气,或者给了我们一种力量。

这力量,恰是文学的功能。小说的价值,不正是面对现实,作家深邃的洞悉,给读者打开一扇窗,传递了一份光明和希望。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