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里的铺陈最终指向人与城的命运
有海就有岛。岛是半岛,海环三方,留一方与大陆相连。一百多年前,铁路和港口兴起,从此车来船往,将这里带往远方,又将远方带到这里,岛便兴盛起来,成了一座气息现代的城。
兜转的海湾和探伸的岬角构成了青岛城市岸线地貌。以团岛岬为界,青岛人习惯把它的东南边称为前海,西北边称为后海。环岛海流带动起海底的沙泥,水质混沌才能鱼种纷繁,它们的穿梭不停就像岸上的喧嚷不息。
在小说《后海》里,所有这些铺陈,最终指向的是人与城的命运。合并、分离,衰老、崛起,在时代景致和生活日常之外,“人”与“城”相互看见。从城市建制那天起,前海后海的区域功能就被严格划分开来。二者的演进过程也是一系列人物生存位移的过程,《后海》所写的,就是在这种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可预知,所面对的不可抗拒,所持守的不可冒犯。
写《后海》必然要牵扯到地方志。地方志一向与小说具有叙事同源的关系。在中国小说传统中,方志与小说多有相通之处,且志家、小说家亦有身份的互换。《后海》并没有沿地方志展开,是因为一旦展开将呈现更大体量,这是下一部长篇要解决掉的事情。在这个五万字的中篇里,我只想让人物完成性格发育,在内部形成相对圆整的运行系统。
“后海”是青岛的真实所在,却成为一部小说的名字——这未免有些冒险。写的过程中,既要照顾虚构的真实性,也要照顾虚构的存在感。只有那些凭“直觉”落笔的地方,逻辑和推理才变得不重要了,因为“直觉”可以直接抵达结果,“直觉”让我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