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为乡愁寻证物
盛慧的散文集《大湾的乡愁》是从当下出发溯源历史的乡愁探寻。乡愁是一种对家乡充满依恋的深厚情感,乡愁的背后是血泪史、辛酸史,更是闯荡史、奋斗史、成长史。这些历史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书中的乡愁是厚重的、深邃的,也是跌宕起伏的。
作家笔下一座座古老的建筑,仿佛翻开历史斑驳的页面,先辈砥砺前行中有咸涩的汗水与伤痕,经历岁月的沉淀,成为岭南人宝贵的文化遗产。从明朝嘉靖年间到上世纪40年代,岭南人花费巨资建造的碉楼是为了给家人安全与保护,也是许多华侨拼搏异乡的动力。坚固的碉楼是抵御外敌的堡垒,是盗匪侵犯时的安身之所,也是发生洪灾时的庇护所。在知名侨乡江门,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宏伟的碉楼。《大湾的乡愁》写道:“它们高高耸立于天际,像母亲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着村庄。”走在碉楼下,仿佛可以看到先民相濡以沫、相互依偎的如烟往事。除了碉楼,还有祠堂。“古老的祠堂,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寄托着永恒的乡愁。对于族人来说,祠堂如一团燃烧的熊熊烈火,时刻温暖着心扉。”祠堂里供奉着先祖的灵位,他们在异地他乡留下的痛苦与欢笑,仿佛定格在祠堂里,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感悟。
保存完好的碉楼与祠堂矗立在岭南大地上,成为乡愁的证物,而岭南的美食也同样承载着乡愁。如,牛腩有崩沙腩、爽腩、坑腩,爽腩入口软糯弹牙、回味无穷。牛杂则有着不同的口感,吃起来如同书中所写“在口腔中形成完美的交响,让牙齿充满意外的惊喜”。其用料简单,只需白萝卜丝、虾米、肉粒以及调好味道的面粉浆,煎炸而成“阿嬷叫”,金黄酥脆,咬开时“咯吱”一声香味扑鼻。冬日吃一口热乎乎、油汪汪的阿嬷叫,温暖立即会涌遍全身。一道道美食牵动着作家的味蕾,有着从游离到沉潜、从沉潜到热爱、从热爱到回味的感受。享受美食带来的烟火气,令人拥有满满的幸福感。
盛慧从江苏宜兴来到广东佛山,从最初的陌生、隔阂到后来的逐渐熟悉,直至习惯这里的一切,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在粤港澳大湾区生活了10年以后,我身上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我开始眷恋这里深厚的历史沉淀,开始眷恋这里浓浓的人情味……”盛慧一直在阅读大湾区的现在,品鉴大湾区的过去。作家以敏感的心灵、锐利的目光、深厚的情感在大湾的土地上留下行走的背影,作家笔下带着陌生与惊艳,在梳理岭南的建筑、风俗、饮食、民情时,不遗余力地捕捉着岭南先民的心跳,并将这些节奏串联起来成为岭南文化的脉络与纹路。
岭南的土地厚重又广袤,岭南的历史沉重又辉煌。眼前次第闪过、逐渐清晰的人物群像以及他们遗留的功业,提醒人们慎终追远、不忘先祖留下的精神财富。《大湾的乡愁》描写了一片片与乡愁有关的土地、一段段凝结乡愁的历史、一个个奔赴远方的游子。大湾先民从北方到岭南,又从岭南到世界各个角落,先辈从江门到北美,从佛山到新加坡,从惠州到檀香山……从唐宋至近代的千年流转中,万水千山隔不断绵延的乡愁。游子的乡愁在回报故乡的一笔笔捐赠中,在一封封充满牵挂与思念的侨批中,在一次次叶落归根的执着中……岭南是乡愁的起点,也是乡愁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