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家园·命运》:视界、感悟与灵性书写
岁月沉凝,恭读一位位相识与不相识的人的书,我越发承认: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大体形成了他(她)们的人生格局和作品风格。
近读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迁徙·家园·命运》,忆起作者曾宁和她从前的一些作品。这位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女作家,成长于上海的窄巷弄堂里,她于人生花季考入上影厂,从此驰骋影视圈,90年代初,正在银幕上蓄势待发的她,却挥一挥衣袖,远渡旧金山,销售,编报,写作。如今,又于硅谷经营着夫妻共建的艺术学校,以期完成祖父的遗愿,所不同者,祖父教的是数学,他们教的是艺术。
大格局铸定大视界,综合的艺术修养自能本质地领略艺术精品。试以书中《我,永不再来》为例,一次参观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她被一位女画家的自画像“钉”在画前:娇小瘦削的脸,浓密粗黑的眉毛,唇上清晰可辨的汗毛,钢丝串起的荆棘缠绕着的脖子被刺出了血珠,一袭白衣,身后是色彩浓烈的绿叶,银色蝴蝶和蜻蜓舞于发髻之间。肩膀上,黑色野猫鼓着一双邪恶阴郁的眼……作者被这瑰丽诡异的画风“钉”在画前。细看,她才认出,自画像的画家原来是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于是作者从这幅绮丽诡谲的自画像追叙她“支离破碎”的人生:这位集犹太、西班牙、印第安三种血统、生于一个墨西哥家庭的女画家,命途多舛,却才情喷薄、禀赋逼人,不羁的艺术创造力使她的现代派绘画令人惊叹。还有如《感受罗丹》《沉溺》及至一系列“咖啡人生”、硅谷派对、故里寻根……都是以庸常散淡起笔,似叙述,似品评,似感叹,关键处,倏然异峰突起,诡异奇绝,令人在身心震荡中碰撞出善与爱的人性之美,悟出宇宙人生中美与丑、喜与痛的道理。
作者曾宁敏慧情浓,多感多思,无论是艺术天空的阴晴圆缺,或是朦胧旖旎的情感世界,无论是唐人街的堂口争斗,及至她的家族遭际、一己情怀,点点几笔即如绘画点彩、荧屏背景音乐般营造出浓郁的氛围,使人跟随她的笔触,或喜或忧,或陶然或森然。深浅阅读,匆匆陋见,足见一位海外华人作家的人生和写作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