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陈艳敏《回到何处,去往哪里》:为生命注入了书香

发布时间:2023-05-0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近几年来,一直追读着并且被启发着的读书随笔出自女作家陈艳敏笔下。从“书之爱”丛书与“书文化”系列丛书到“漫漫经典情”丛书与“笺边”锁记丛书,直至新近出版的《循着那抹亮色找寻你》与《回到何处,去往哪里》,其读书随笔写作已然蔚为大观。在日月轮回、日夜更迭中,陈艳敏读了许多书,收获许多感受,写下许多发自内心、源于肺腑的文字。

与作家的身份相比,陈艳敏更在乎的是读者这一角色。有文字呈现有作品发表,方为作家,因之而与外界产生这样那样的纠葛或交集是必然的。相对来讲,阅读是向内的。开卷只需一隅宁静即可为,只要愿意自己可以全然把控,更何况它与心灵的呼应有关。阅读即一再向内之举。真正的读者终其一生,即不断廓清沉渣,一再回回归自我。书香并不浓烈,只有令人怡然的芬芳,它适足以为灵魂的成长与人格的健全保驾护航。对纯粹、真正的读者来讲,阅读不会是装饰或打扮,无需刻意为之。换言之,阅读动力的形成只生发于己心,与外界的任何因素无关。外人的支持,并不会让她愈发确信阅读之美,美早已植入心中;外人的反对,最多只会让她一笑而过,因为早就习以为常。

从这样的心灵出发,其阅读所得饱含真知灼见是无需怀疑的。

读杨绛《干校六记》,她对先生真实的自剖最是铭感。当杨绛得知自己和钱锺书在第二批返京的名单中时,她又因那些不在本次名单里的老弱病残而感到“愧汗”,“但无论多么愧汗感激,都不能压减私心的忻喜”,并因之而自嘲在改造十多年后不仅没有进步,连私心也没有减少。最后,她得出的结论便是——“我还是依然故我”。摘引至此,陈艳敏忍不住评论道:“未见高大,但的确真实。有时真实比高达更可敬。”非常时期里,真实最为难得。自嘲也是不易。经过一系列“改造”过后,依然故我更是难上加难。杨绛先生人格之挺立由此可知。“成熟的写作者下笔一定要自然,要质朴,要真实,文章写到炉火纯青时,就是完全没有表演。写作不是演戏,而是讲述与诉说。”刘再复强调的文学要去腔调之说法,深为陈艳敏所认同。学生腔、教化腔、文艺腔均要不得。不管何种腔调,都是有意的做作与表演。去除强调,让文字自然流淌出来,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甚至可以说,古往今来就没几个人能做到。有追求的作者莫不以质朴或真实为文字表达之终点,并且孜孜不倦地行走其中,雨横风狂亦全然不在意。

从她的真知灼见出发,读者往往可以顺势发挥,可知陈艳敏表达常常是点到为止、言简意赅、留有余地的。有时候,不多说胜过说许多。这与其说是语言技巧,倒不如说是她的不忍。不忍把话说完,如同弹奏曲子,只弹上半首,留出下半首的空白给读者。这是一份期待,亦是一份邀约,邀约读者参与文字的共鸣共奏。

品读蒋勋《无关岁月》时,只见她写道:“但凡能于接触的刹那静下来的文字,都是发自内心、向内探询的,带着某种静定的气息和虔诚的力量。”诚哉此言!她是有多么喜欢蒋勋啊,再看看她的意犹未尽,“还使我萌生了朗读的冲动,感知他人,又像是自我对白,舒爽,自适,是无比美妙的感觉。作为读者,和作者保持同频是幸福的。”陈艳敏这般平淡如水、朴素至极的叙述贯穿于整本书中,是与她所读之书特质的相得益彰。它们是低调的、内敛的、含蓄的,守静的。叙述与特质不约而同地构成一个心灵的磁场,把人吸引住,令人心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当下被热炒的某些畅销书相比,她多年来阅读均单纯地从一己心性与兴趣出发,读的多为关注心灵的小众书籍。正如她所喜欢的评论家刘再复的论断,“文学呈现的心灵是充分个人化的心灵世界,不是群体心灵的符号”。这些书籍没有喧嚣的广告语,没有巨大的销量,只是被喜欢它的一些人默默地喜欢着。

与这种风格之叙述并行不悖的是,陈艳敏常常一句又一句的引用,有些段落中甚至引用的文字多过自家叙述的文字。摘引得多还是少,摘引的要比自己得多还是少,因人而异因文而已,历来没有定论。然而,如此行文说到底流露的是她读者本色的情不自禁,因为特别喜欢,所以不舍得不用,即便用了也是意犹未尽的,读完之后的反复品鉴自是必然。在她的书房里,冈仓天心的《茶之书》、西尔万·泰松的《在西伯利亚森林中》、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华盛顿·欧文的《英伦见闻录》均为文质皆美的好书。

这其中有些书籍,是我读过的。我更好奇于她读后会有怎样的看法,又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这就令我不由得加快阅读速度。有些书籍,与我尚未结缘的。细读之,如同进入一片新天地,开了眼界、宽了心胸自是必然。这又让我读得慢慢悠悠,如忽然得了大片空闲,于春和景明的日子里踱进花园里,心绪静了满了惬意了。

当然,撰写读书随笔,作家本人内设的读者身份之重要性不言而喻。陈艳敏的书写之可贵处在于,有时候她是仰视的,尽心从书中汲取营养;有时候她是平视的,甚至是质疑的,有不同意处亦慨然道出。习得长处又不丢失自我,很显然这是作家兼读者应有的位置。这一切正是多年阅读为她积攒起足够丰厚的底气与硬气。

陈艳敏在《自序:回到生命的原点》中写道:“我在书中沉浸、体味、对话、思索,并将真实的思想写下来,汲取光明,获得启示,也观照自我的内在成长,享受深入的生命之美、之乐。”书香带来的润泽与陶冶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对从未细嗅过书香的人来讲,这是极大的损失。当然,如果全然不知,也就不成为损失。然而,在静谧无人之处,打开一本书,欣欣然进入其中,实在是唾手可得之幸福。如果不懂得享用、不愿意享用,说到底不仅是损失,还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此种伤害带来的是心灵日复一日的疲惫、麻木,直至最终在忙乱中失去自我。话说回来,阅读本就是寻回自我的美好行旅。

为生命注入了书香,可以是在不算短的流金岁月中,以此令生命之舟安稳、安然地向前行进,如欣欣然悠悠然地博览群书的陈艳敏这样。为生命注入了书香,可以是某个瞬间,生命之舟的启航以此为起点悄然进行。他们不必如陈艳敏这般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却可以让缕缕书香浸润原本濒临干涸的心田。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