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在创作与评论双栖的道路上前行

发布时间:2023-04-29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祝雪侠是一位写作勤奋的诗人,也是一位热情的文学活动的组织者。当我收到《祝雪侠评论集》的时候,感到十分惊喜,想不到她在诗歌创作和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写了那么多出色的评论文章。

祝雪侠的评论文章,以诗歌评论为主,兼及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她的艺术感觉敏锐,能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既能给人感性的体验,又能给人理性的启示。

文学评论的写作有不同的路子。西方“新批评”的代表艾略特说过:“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并不注意诗人,而注意诗”(《传统与个人才能》)。雪侠的评论不同于“新批评”派,不主张诗人与文本的脱离,她认同《孟子》上说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走的是中国传统文论“知人论世”的路子。雪侠在评论一位作家的时候,既看到作家的作品,同时也注意作家的经历与为人,善于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去考察。我发现,雪侠所选择的评论对象通常是她较为熟悉的作家。她是陕西人,所评论的陕西作家相对就比较多。另外,雪侠来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后来在中国诗歌网工作,在文学活动中与作家接触的机会很多。所以她在评论一位作家的作品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与作家的为人联系起来了。她的文学评论,亲切自然,读起来一点儿都不枯燥。她甚至于用了一些特写、小说的笔法来写作家。在《莫言与库切》一文中,她写到南非作家库切来鲁迅文学院访问,合影的时候,她就在库切的身后,注意到库切所穿的皮衣:“他的衣服领、袖处都是起了皮的,渣渣快掉了下来,并且没有光泽,看着非常陈旧,好像这件衣服有很久的历史。我突然心里一惊,用手拽了我身边一位女同学让她也看。不记得当时拽的女同学叫什么名字,但我们两个人都看到了这个情景,惊讶不已”。库切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后移居澳大利亚,任职于阿德莱德大学。很明显,库切穿一件旧皮衣出访并非是由于经济原因,而是他不追求外在光鲜,不追求物质享受,谦和朴素,低调做人的性格写照。这样一个细节,就把一位大作家的精神风貌显示出来了。

再如,她在《演讲大师李燕杰》中写到的首都师范大学的李燕杰教授,我也感到十分亲切。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李燕杰是中文系团总支书记,我是学生会学习部长,我一直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所以对李燕杰的为人、为学,以至他后来成为著名演讲家,是深有感悟的。雪侠在文中写道,李燕杰为创办一份专门研究和传播教育艺术的杂志,以壮士断臂的豪迈气度对同事说:“生如逆风船,誓死不落帆。”1990年1月,伴随着漫天飘舞的瑞雪,第一期散发着油墨芬芳的《艺术教育》杂志诞生了。那时读者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份杂志,李燕杰就自己推着自行车叫卖。有一次图书发行会,他们的杂志社根本没有租摊位,李燕杰在一个角落里从地上捡起别人写错的纸,只写了“李燕杰”三个字。没想到,这三个字居然神奇地把很多人的目光和脚步都吸引过来了。主办方的工作人员不但没有阻止李燕杰的举动,还帮忙维持秩序。李燕杰对自己的这次得意之举,忍不住笑了。他站起来,双手举起一本杂志,再一次叫卖了起来。——这个细节真实地写出了李燕杰的性格。他可以做大事,也可以做小事。教授拿着书上街叫卖,一般人是想不到的,但是李燕杰却可以做得到。因为正如他所说:“我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把伟大的教育艺术传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使祖国教育工作有一个腾飞。”我觉得像这样的细节就捕捉得非常好,把李燕杰平凡中透出不平凡的人格充分地显示出来了,从中也可见出写作者的独到眼光。

雪侠是一位诗人,写起评论文章也带有诗化的色彩。且看她为评论文章所拟的题目:《玟瑰花开的声音》《柳歌,如烟如梦的诗意世界》《在高处迎着海啸缓行》《月光下的雪域藏香》……这样的题目是作者经过充分研读诗人的文本后,才提炼出来的,既是对诗集内容的准确概括,自身也充满诗意,令读者遐想。进入她的评论文本,可以发现,她的精彩点评,

着墨不多,却恰到好处。这是由于她也写诗,能用诗人的眼光与作者交流,所以读她的评论,你不觉得抽象,不觉得难懂。面对大量的诗歌文本,她总是能找出最富有光彩的诗篇加以评论。陕西女诗人芳闻,带有一种巾帼英雄的气质。雪侠评论她时,选取的是《在雨中,敬仰一座塔》:“天堂的圣水/为一座巍峨的唐塔沐浴/佛的悲泪/感动南飞的大雁//想念那个西天取经的圣僧/浑厚的钟声/回荡古城/唤醒红尘深处的迷茫”。雪侠点评道:“不敢相信这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士所写,她的气场有着男人的豪迈,有着万丈霞光。将这首诗点亮的不是语气本身,而是诗歌的意境和灵魂”(《芳闻大姐》)。天津诗人雷人60岁去青城山,下山的雨中遇到一个骨瘦如柴、背着一百多斤青瓦上山的挑夫。他触景生怜,写下了他的第一首诗《挑山》,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雪侠选取了他60岁生日写的《六十自诩》:“我是个/皮小孩儿//没事儿/牵着风儿//遛/弯儿/弯儿!”雪侠评论道:“这首简短明快的小诗,诗意却是十分丰沛十分现代,一个‘皮’,一个‘牵着’,一个‘遛’,就写出他60岁的人生惬意与奋发,真的让人心胸顿开”。她还选了雷人的《诗是一个眼神》:“诗是什么?/如果世界是一个美人/诗,/就是她美丽的眼神儿!//如果世界遇到邪恶/诗/就应该是一柄利剑!”雪侠评论道:“雷人的这首诗非常的简洁,却又十分的美妙和犀利,有味道而且深刻,是对诗的最本质、最形象且最富有诗意的界定”(《新诗百年,雷人来了——感悟雷人诗歌现象》)。选诗精当,点评到位,不去旁征博引,不去调书袋,而是凭诗人的聪慧与悟性,去选诗评诗,并用富于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了雪侠诗歌评论的独特个性与风采。

雪侠所选择的评论对象,尽管有一些是她一直心仪、崇敬的前辈作家与诗人,但她所评论的多数诗人,却是尚未成就大名的青年诗人、草根诗人。她着眼于诗坛的未来,坚持为年轻人写评论,这恐怕与她也是来自基层,对青年诗人与草根诗人的处境感同身受有关。一个评论家不仅要重视创作成就卓著辉煌的前辈诗人,而且要目光向下,善于发现新人,给他们雪中送炭。《祝雪侠评论集》所写的诗人,大多比较年轻,在文坛上知名度不高,但雪侠满怀热情地研读他们的作品,开掘其内涵,以富于诗意的文字写出评论文章,让这些青年诗人的形象在读者前兀立起来,也为未来的文学史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源。这种评论立场我是非常赞赏的。

雪侠是个热爱生活,富有浪漫气质的诗人,在《祝雪侠评论集》中,却是以一个评论家的身份出现,这是很值得研究的。在当下中国的诗坛上,女诗人数量很多,但女评论家却太少,多数评论家是男性。这也许与女性偏于感性思维,男性偏于抽象思维有关。不过,雪侠却突破了这种局限,集诗歌与评论写作于一身,她说:“写诗的日子,内心变得格外丰富,脑海里除了诗歌不能再装下别的。写评论的日子,是给我文学的那条小河注入能量,让小溪潺潺汇入汪洋大海”(《祝雪侠评论集·后记》)。在她看来,写诗与评论,并没有矛盾,它们之间是可以互补的。正是对诗歌写作与评论写作同样热爱,对二者关系的恰如其分的把握,使她的视野更为开阔,创作更为丰富,人生更为饱满。她也从一株幼苗,成长为一棵绿叶扶疏的大树。在诗歌边缘化的当下,写诗是寂寞的事业,而写诗歌评论更是加倍寂寞的事业。作为一个诗人,一个评论家,如果没有对诗歌和文学事业的挚爱,没有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很难持续下去的。相信雪侠能在心灵中保有一块净土,在创作与评论双栖的道路上会坚定地走下去,用感恩的情怀、敏锐的发现和真诚的劳动,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出迷人的芬芳。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