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何玉茹小说读后
收到何玉茹的短篇小说《他们的幸福生活》,我是一口气读完的,阅读口感非常丝滑。喜欢何玉茹的小说,已经很多年了,尤其是她的短篇小说。为什么?以前没往深处想,以为只是一种阅读偏好。很多年的写作与阅读,我是写也匆匆,读也匆匆,行色也匆匆,一切都是浮光掠影,幸而被我自己发现了,幸而被我自己有意识纠正来着,是的,作为一个阅读者同时也是一个写作者,缓慢、稳固、深入、细腻,才是我的正途,一旦进入这八个字,我的灵魂就回来了。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我读到了何玉茹这篇最新的小说。我所说的阅读丝滑感,也就是现在的我,才能够阅读出来的感觉。在这里,丝滑不是一个形容词,不是一个动词,而是一种物理感受,是很具体、很生理、很温暖的熨帖。当今世界,越来越聒噪,每天都有太多不忍卒读的小说,如雨后春笋刺棱你生活的空间,其中很多作家名头响亮,会骗到你去读上几口,结果,第一口就满嘴硌牙。因此,当我读到何玉茹的这篇新作时,一股久违的欣喜愉悦,就可想而知了。
咱不去分析故事是一个什么故事,只因故事是一桩永远说不清的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故事属于写作的技术范畴;也在很大程度上,故事属于选材几率的撞大运。咱也不去分析小说人物是一对怎样个色的夫妻。也只因人物永远都是形形色色各各不同,塑造得像与不像,更多地在于阅读者的心理兴趣,或是否存在于阅读者的认知范围。咱要分析分析的,是何玉茹在写这篇新作时候的手感。手感!对,说的就是手感!何玉茹写字的感觉,近乎本能。她的手笔,她对文字的选择与运用,她的娴熟挥洒又节制收敛,都是浑然天成。无论场景描写还是对话设置,何玉茹都能够自觉地把握文字的张力,确保恰到好处,不溢出边框。自觉,是一种了不起的天分,或许何玉茹自己都不自知。她出手,她就有。她的文学嗅觉,会引导她去选择文字,她常常径直到文字生发的根源处去取用它们,来构建自己的小说。因此何玉茹的小说文字,带有纯粹的根性,带有纯粹根性的正解,在方块字与生活素材之间,进行有机契合,形成并完成她的小说。你阅读她的小说,能够感觉自己坐在田埂上,屁股下面是敦实而广袤的大地,春夏秋冬就在你面前有序地进行。这种阅读感真的很棒。而一个作家,能够经由小说灌注给读者这种生命感受,简直善莫大焉,简直就是天使,简直就是天才。说到底,人类还能够期待文学去做什么别的事情吗?人类没有别的事情,就是一个人想要寻找自己灵魂,就是一个人的灵魂想要被安抚,哪怕三五天,哪怕一瞬间。
咱再从技术上来看,一篇一部一本小说,无论它写的是什么,无论它是惊天动地还是不温不火,它最伟大之处,不就是在于它能够驾驭并完成最基本的叙事吗?不就在于作家是自己叙事的主人,而不是叙事的奴隶吗?当我读到现在当我也写到现在,我已经知道:文学的社会热闹、各种大小奖项、历史与现实评价,都不是你选择阅读的条件和理由,否则你将会蠢到死,当然,蠢死也是一种常见的死法,但我希望自己相对不要太蠢。我已经阅读的作品包括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家,显然是自己叙事的奴隶。这些作家在努力奋斗和垂死挣扎,呕心沥血十分悲壮,我由衷尊重他们,不过我可以不去阅读他们。或许,我也只是坐井观天,我委屈了那些作家,我是愚蠢的。然而作家就是这样的一种不幸,他们就是会遭遇很多愚蠢读者,写与读就是这样一个严格闭环。
我只读口感丝滑的。我只读手感出色的。我等待作家慢慢写。我不急,我有的是时间,时间在某些方面存在,在某些方面并不存在。只读或只写那些最丝滑的文学作品,踏踏实实坐田埂,有风吹动发丝,我不知道这风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不是我能够思考与见证的;我卑微的生命,能够获得和见证的,是吹拂的愉悦,是阅读的愉悦,这就够了。何玉茹的手感如此出色,我选择阅读她,我选择期待她。玉茹不急,慢慢写,等待心血来潮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