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自然文学理论建设开疆拓土
近期阅读何向阳主编的《呼唤生态道德——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作品评论选集》,惊喜地发现这部收录近40年来评价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作品的近30篇评论,与附录中所收入的“历届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作品研讨会资料”“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年表”“刘先平论大自然文学”等内容互补互动,具有资料性、理论性、工具性等特色,可称为“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鉴赏辞典”。
何向阳是国内较为关注自然文学或生态文学现象的学者之一。早在2001年,何向阳就在《东方文化》第1期发表《从此人心坚硬》的万字宏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1年第6期转载。该文介绍了美国自然文学三大奠基作品,即梭罗的《瓦尔登湖》、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和海恩斯的《星·雪·火》,同时谈到生态危机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创作,认为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张炜的《九月寓言》《怀念黑潭中的黑鱼》“都有些绝唱的意思,祭奠人与自然的精神关系的某种终结”,强调自然文学中的“这个自然”不只是风景,而是蕴含了“人与自然的精神关系,那种灵魂的相谐性”。这种“灵魂的相谐性”“不是要求作家都跑到森林里去伐木造屋”,“而是在自己的一片心田先期种树,等到那绿荫养成了,会庇护一群人、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在我们的文学里,要“能够诗意地看待万物生命”,写下“风持续地吹着,小径蒙上了一层积雪”这样物我两忘的自然文字。
出于对生态问题的敏锐关注,何向阳对刘先平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倡导投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支持,对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作品评论中体现出的理论话语极为关注,并编选了《呼唤生态道德——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作品评论选集》。这部书从创作评论视角表明了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刘先平坚持创作大自然文学40年,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唤生态道德;二是与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同步的作品评论,已经发展出一种理论自觉:创建中国特色的大自然文学理论。《呼唤生态道德》不仅为中国大自然文学评论历程留下珍贵足印,更为大自然文学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呼唤生态道德》记录了40年来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评论的“两大阶段”和“四个时期”。最早有影响的刘先平大自然文学评论,当推1983年徐民和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开拓出一个新天地》,称赞刘先平最早两部大自然探险长篇小说《云海探奇》(1980)和《呦呦鹿鸣》(1981),“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展现了一个新奇的动物世界”,“成为一个新品种”。1987年,儿童文学大家陈伯吹先生首次从“人与自然关系”视角,评价刘先平大自然探险文学是“人与自然的颂歌”,“在少年儿童文学领域里开拓出一块极有价值的新天地”。199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刘先平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5种),北师大教授浦漫汀第一次将刘先平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的创作,称作“中国的大自然文学”,由此催生了2000年安徽儿童文艺家协会在黄山举办的“大自然文学研讨会”。这是第一次明确打出“大自然文学”的旗号。2001年,束沛德在《新景观 大趋势——世纪之交中国儿童文学扫描》中,将安徽倡导的“大自然文学”称作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美学旗帜”。评论界一般以“大自然文学”概念的确立为标准,以2000年“大自然文学研讨会”为界,将刘先平创作分作“大自然探险文学”与“大自然文学”两大阶段,又考察读者与主题的变化,细分为儿童环保文学(1980-1996)、大自然探险文学(1996-2000)、原旨大自然文学(2000-2014)和生态大自然文学(2014年以后)四个时期。四个时期作品评论的不断深化,真实反映了大自然文学概念的发生、演变和发展过程,为大自然文学理论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评论经验和理论观点。
《呼唤生态道德》以回答“什么是大自然文学”为构建中国特色大自然文学理论体系提供思想引领。什么是大自然文学,是创建中国大自然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浦漫汀以美国自然文学类比,首提“中国的大自然文学”的概念,此后评论界又从儿童文学、自然文学、生态文学等多维视角对刘先平的创作予以解释和阐发。翟泰丰认为,大自然文学不仅是新的文学形态,还是独特的文学文体。高洪波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自然文学关注的核心。刘先平认为,歌颂人与自然和谐、呼唤生态道德的文学,即是当代大自然文学。多重视野下的大自然文学评论,在充分展现评论个性和丰富性的同时,逐渐聚焦到大自然文学的兴起、概念、特征、原理、定位、主题、文体、欣赏、评论等十大理论话题。在书中,刘先平、赵凯等人也提出了创建中国特色大自然文学话语体系的构想,在《我和中国大自然文学》《大自然文学论纲》《大自然文学的概念界定及其中国特质》等众多成果中,为中国特色大自然文学理论建设开疆拓土。《呼唤生态道德》通过评论家和作家的联袂出演,再现了中国大自然文学理论与创作如影随形、与时俱进的密切关系,犹如一部独特的中国大自然文学评论史,为刘先平创作研究以及推进中国大自然文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呼唤生态道德》从刘先平的创作出发,试图为构建中国特色大自然文学理论体系提供启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谈中国大自然文学,首先会想到刘先平的创作,他是“中国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在他身上浓缩了中国大自然文学40年的发展史。与创作同步,刘先平及时总结创作实践中的思索,写下了《对大自然探险小说美学的蠡测》《呼唤生态道德》和《我和中国当代大自然文学》等文章,记录了他从“儿童环保文学”“大自然探险文学”到“生态大自然文学”不断演进的认识过程,得出大自然文学的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大自然文学是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是人类发展到生态时代的文学,是以生态自然观为指导的呼唤生态道德的文学;二是大自然文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学实践,是讲好美丽中国故事和美好生活故事的生动载体;三是大自然文学是与儿童文学、生态文学、科学文艺等文体交融发展的新文体,是跨文化的对话、跨代际的沟通、跨文体的写作。刘先平集创作与评论于一身,他关于大自然文学理论建设的思考特别值得重视和借鉴。
(作者系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