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提炼“江南诗学”的民间意蕴

发布时间:2022-01-2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继《江南风度:21世纪杭嘉湖诗选》出版之后,浙江传媒学院赵思运教授编著的《江南风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新诗群的审美嬗变》,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北回归线”“野外”“诗青年”三大诗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宏观地展示了当下浙江诗坛的诗学追求,可谓是“诗学版”《江南风度》。

  兴许是逐浪浪头高,起伏会有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诗人的“守静”特点得到凸显。当诗坛不再热衷打出宣言或张扬的旗号时,“北回归线”诗群在1988年形成,它以绝对先锋的姿态保持着与小说同样锐利的精神。读完“诗学版”《江南风度》后,我认为北回归线诗群的内核是“先锋性”,以梁晓明为代表的创作风格突出传统、力主现代,掘地三尺,穷极诗意。晏榕作为“北回归线”早期的重要人物,其诗的现代性表现在语言和思想上,且永葆先锋。诗评家陈超推荐道:“晏榕是非常有才能的诗人,是目前很少见的对写作真正恭谨、深入,且有自觉意识者。”这评价恰如其分。“北回归线”诗群的辐射力量,除了几位代表诗人的影响之外,还有汪剑钊、海岸两位翻译家的功劳。汪剑钊既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的拥趸者,也是现实主义诗歌的研创专家,他对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研究深远且影响广泛。海岸对狄兰·托马斯的译介,较之巫宁坤的译本,他更注重托马斯纯正英语的韵味。如今,浙江诗坛“劳模”伤水,继续编辑《北回归线》网刊,延续着诗群的影响力。

  作为浙江诗坛中坚力量的“野外诗群”,他们的成功恰恰实证了个体生命体验的重要性。“野外诗群”的内核究竟是什么呢?依我判断,“野外诗群”有沉潜之力,他们对“纯正汉语和深度生活”的开凿,别具心裁,卓尔不群。“野外诗群”于2002年在杭州创建,代表人物是潘维、泉子、胡人、江离、飞廉、楼河、游离等。随后的十年,诗友们定期出版《野外》诗刊,举办诗歌研讨会,他们立足杭州,辐射全国,用独特的江南诗学引起当下诗坛的关注。他们主张用诗歌关注当下生活,关注美,也关注现实。经过平衡又充分的磨合,“野外”诗群的诗学追求异彩纷呈又深度一致,胡人的作品注重汉语的内部秩序;江离的诗融哲学思辨于生活日常;楼河属于生活经验式写作;飞廉是古典主义的日常再生;泉子则创造山水之间的箴言诗歌。我认为,江离、泉子、飞廉等人属于精微创造的汉语诗人,他们逐渐成为当下汉诗的中坚力量。

  随着诗歌论坛时代的没落,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号成为诗歌阅读的阵地,“诗青年”力主“青年性”,可谓是杭州继“北回归线”“野外”之后第三支较有影响的当代诗歌力量。主要创建人是北鱼、卢山。他们注册“诗青年”公益组织,举办“青年诗人陪跑计划”,并将诗歌公益活动推进社区。同时,以许春夏、卢山为主编,北鱼、双木、余退、敖运涛、尤佑、马号街为编委的《新湖畔诗选》应时而生,现已结集出版6期。“新湖畔”侧重于诗歌本身,注重“开自由之风,向湖山致敬”;“诗青年”则注重诗歌的日常性,将诗歌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让诗意走入普通人的视野。

  作为诗意浙江的窗口,“北回归线”“野外”“诗青年”三大诗群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呈现了浙江诗坛所经历的“流派时期”“网络论坛时期”“自媒体时期”的发展过程。甚至,我们借此窥见汉语新诗从“诗意乌托邦”向“生存当下性”的转型。从这个意义考量,赵思运教授主编的这本“诗学版”《江南风度》具有很高的文学史价值。它客观记录了浙江诗坛的流派变迁,又归纳提炼了“江南诗学”的先锋性、沉潜式、青年化的特点,为研究中国新诗提供了一份在场证明。

  (《江南风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新诗群的审美嬗变》赵思运/主编,浙江文艺出版社)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

    茅奖”设立40年来,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数量不断增长、总体质量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40年来“茅奖”评选这无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详细]

  • 新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从《太阳石》到《神授•魔岭记》,梅卓的小说创作不沉迷于个体的呐喊或身体的迷醉,而是始终坚持将女性放置在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加以关注,把性别问题的讨论...[详细]

  •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 《大师的心灵》:文学评论,是一种对话

    关键词:《大师的心灵》 一般来说,文学评论可以分为两类:论文体和随笔体。这些年,对于论文体诟病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对于随笔体有了更大的倾向和认可...[详细]

  • 网络文学评论与传统文学的关联

    在中国网络文学出现的20余年里,互联网技术与文学艺术比翼双飞。随着海量文学作品不断涌现,网络文学评论逐渐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对现有...[详细]

  • 《我不能不探索――彭燕郊晚年谈话录》出版

    本书是当代文学青年批评家、研究者易彬在著名诗人彭燕郊先生晚年(2005—2008)与彭先生所作对谈的辑录。内容涵盖彭燕郊先生对自己生平、创作经历的回顾,文坛师友的...[详细]

  • 坚守文学评论的时代价值

    来源:文艺报 赵兴红当下的文学创作在数量上蔚为大观,达到了现代文学无法比拟的创作速度和数量,质量可圈可点。作为对文学创作的肯定文学评论,用文学的...[详细]

  • 网络文学评论——90后的声音

    漫画:程璨编者的话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第一代,90后是与网络文学一同成长的。在他们的笔下,我们仍能感受到文学传统对于新青年写作者的滋养,更可喜的是他们的网络文学...[详细]

  • 《团泊的春天》:抒写新乡村 讴歌新时代

    王松是国内少有的勤奋作家,一年多时间,连续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对一个作家的精力体力都是一大消耗,可是他没有休息,竟然又拿出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团泊的春天》(与杨...[详细]

  • 网络文学呼唤专业的文学评论

     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开...[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