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如何跻身网络阅读
3月19日,首届“腾讯书院文学奖”将正式揭幕,文学奖所涉及的“年度小说家”、“年度诗人”、“年度散文家”等奖项也将综合网友投票选出。与以往市场性的作家占据主流的网络票选情况不同的是,本次文学奖由评委提名候选人,所以更偏向于传统的严肃文学创作者。
著名文学评论家、本次文学奖的评委白烨认为:“网络和传统文学创作的结合,既跟传统的文学奖不同,又和普通的网络文学奖不同,因此,本次文学奖更像一次公民阅读的民意调查。”
从神圣时代到世俗时代,传统的严肃文学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正在和普遍的读者渐行渐远,纯文学边缘化的状态,也已经引起了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普遍的担忧。纯文学能否在快速化和碎片化的生活之中重新成为普通人阅读的主流?
白烨说:“网络阅读的人群,各个代际都有,他们心中喜欢的传统写作者是什么样?现在还缺乏这样的跟踪调查,也就是说,网络阅读的人群,他们对于 传统的纯文学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其实非常重要,也只有明白了读者真正的倾向,也才能知道如何让纯文学真正让更多的人重新接受。”
一次阅读的民意调查
这样的做法更像一次阅读的民意调查,我猜想结果可能既跟传统的文学奖不一样,也跟普通的网络评选不同。它对于我们了解网上阅读的人群,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传统写作者,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应该有着一定的帮助。
北京晨报:网络和传统写作似乎一直都是两个领域的事情,这一次网络票选严肃创作的作家,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白烨:从本次文学奖评选的候选人来看,确实和传统的文学奖更靠近一点儿,许多从事严肃文学创作的作家名列其中,和普通的网络文学奖市场性作家占 据主流的情况不一样。但另一方面,参与评选的人群主要是普通的读者,通过网络票选来推选自己喜欢的作家。这又跟传统的文学奖不同,如果是作协主办的文学 奖,那么,普通的读者参与到其中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北京晨报:这样做是否有助于人们对于纯文学的认可?
白烨:目前看来,这样的做法更像一次阅读的民意调查,我猜想结果可能既跟传统的文学奖不一样,也跟普通的网络评选不同。它对于我们了解网上阅读的人群,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传统写作者,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应该有着一定的帮助。
白烨:把读书像经济一样抓
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 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
写作和阅读,这个人类文明永久传承的脉络,在现代化传播方式的冲击下,正遭遇着越来越严重的考验。快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阅读,正在消解着流传千年的阅读方式。
白烨说:“多元化的时代,阅读的多元化当然是一种好事,通俗阅读、网络阅读的扩大对于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也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 严肃的、深沉的阅读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依旧不能忽视,文化的积淀、文明的传承、一个社会公民素质的培育,都需要严肃的阅读来完成。只有浅阅读是 不够的,而深沉的阅读,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应该加以重视,像抓经济一样抓。”
纯文学越来越小众
这些年来传统纯文学一直在发展之中,这毫无疑问。但另一方面,纯文学确实没有网络文学那样大的社会影响力,辐射的面也不够广,而且这些作品本身的特点也使得它很难获得大众的普遍喜欢,更多时候是处在一种小众状态,变得小圈子化。
北京晨报:一直有不少人担忧传统纯文学目前的生存状态,在您看来情况如何?
白烨:从总体上看,这些年来传统纯文学一直在发展之中,这毫无疑问。但另一方面,纯文学确实没有网络文学那样大的社会影响力,辐射的面也不够 广,而且这些作品本身的特点也使得它很难获得大众的普遍喜欢,更多时候是处在一种小众状态,变得小圈子化。除了一些名家,他们的作品很好,同时个人的名气 又能够推动人们的阅读渴望,受众会大一点,更多的情况下,这些纯文学的作品,在小众之间流行的情况更加普遍。
北京晨报:这种状态普遍存在吗?
白烨:是的,时尚阅读、浅层次的阅读更多地被人们所选择,文学的小众化在整个世界范围中都是如此。对于我们来说,相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一 本小说就使得洛阳纸贵的情况很少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选择的余地不多,再加上开放之初,对于新知识、新的东西渴求度很高,但是随着社会的 逐渐开放,随着传播技术的越来越发达,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纯文学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就小了,同时,剥离了太多的社会功能,文学也变得 更加纯粹,自然小圈子化、小众化也就愈发地明显了。而且可以看到的是,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这样的大趋势依旧很难改变。
默默发展的纯文学
现在每年新出的长篇数量已经超过4000部了,基数非常大,基数大产生好作品的几率也就大了。中短篇领域中,60后、70后、80后作家开始大量介入到创作之中,这些年来产生的好作品也不少,并且创作的形态也变得更加丰富了。
北京晨报:作为文学评论家,在您看来这些年的文学发展情况究竟如何?
白烨:在小众的状态下,这些年其实无论是长篇、还是中短篇领域中,都有很多非常不错的创作者一直在坚持。比如说长篇,现在每年新出的长篇数量已 经超过4000部了,基数非常大,基数大产生好作品的几率也就大了。中短篇领域中,60后、70后、80后作家开始大量介入到创作之中,这些年来产生的好 的作品的也不少,并且创作的形态也变得更加丰富了。
北京晨报:相对来说,更具备社会影响力的领域如何?
白烨: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比如说报告文学,始终是和现实联系在一起的,近年来也有不少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的作品出现。再如散文,就像历史散 文,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关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非常好的表现。再说诗歌,过去许多人一直都觉得诗歌不景气,实际上,诗歌是一个跨越代际的文艺形式, 人们对于文学的最初兴趣,往往都是从诗歌开始的,这几年来,网络上的诗歌发展很快,可能确实不够大众,但确实也有许多新的、好的作品出来。
牺牲人文精神的现代性
社会阅读的浅俗化是个大的倾向,电子阅读、快餐式阅读,乃至于把信息的浏览也当作阅读的情况,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难以进入深入的阅读状态,选择阅读对象时,也更倾向于选择口味对应的读物。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这样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白烨:有时候其实会觉得很尴尬,特别是一些好的作品,没能得到好的推广,自然也就没有好的印数和销量。但总体上来说,社会阅读的浅俗化是个大的 倾向,电子阅读、快餐式阅读乃至于把信息的浏览也当作阅读的情况,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难以进入深入的阅读状态,选择阅读 对象时,也更倾向于选择口味对应的读物,诸如游戏化的、休闲化的读物很受欢迎,而那些需要深沉思考的书籍,需要反复阅读的内容,则少人喜欢。可能这就是转 型时期难以避免的过程,也可能是现代性的代价吧。
北京晨报:为什么说是代价?
白烨:现代性有时候会以牺牲人文精神为代价。但人文精神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传承、文明延续的基础,缺失人文精神,社 会就会变得无序,失去了文明的基石。对于现代性的这种悖论,也已经有很多人在反思,如何让现代社会具备更多的人文精神,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让好书和读者见面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让青年人都觉得阅读严肃作品是有好处的,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会得到愉悦,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阅读纯文学的习惯。相反的,如果各种条件都不具备,一个人从一开始的阅读就是芜杂的,基础是不纯粹的,那么就很难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
北京晨报:纯文学的阅读,往往需要一定的训练,如何让更多人更容易地接受它呢?
白烨:确实如此,阅读严肃文学,可能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从零开始到能够欣赏也阅读纯文学,需要有人做适应和引导的工作,此外,还需要一个相对 合适的环境,不论是周围的人,还是家长老师,如果能够在教育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能够让青年人都觉得阅读严肃作品是有好处的,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会得 到愉悦,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阅读纯文学的习惯。相反的,如果各种条件都不具备,一个人从一开始的阅读就是芜杂的,基础是不纯粹的,那么就很难养成深度阅 读的习惯。
北京晨报: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
白烨:重要是一开始就要把基础打好,把漏洞补上,分清楚深度阅读和消遣的区别。不能把眼前当作长远,不能把一时的感官享受当作根本。需要有人做 好这个辨析的工作,比如说那些真正好作品应该得到推荐,让好书和读者能够见面。那些出版好书不出版烂书的出版者,应该加以鼓励和嘉奖。此外,应该有更多的 读书会、书评等活动,这既是对作者的鼓励,同时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培养和肯定。
读书是文明的体现
严肃的阅读,是一个社会文化的积累、文明的传承、公民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严肃阅读来承担。对于个人来说,严肃阅读对于情操的培养、知识的积累、个人经验的传递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来说,阅读就是另外一种人生经验。
北京晨报:也有人认为,当前的阅读情况比以前更好,阅读量在增加,您认为如何?
白烨:新的传播方式,带来新的阅读方式,而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也使得阅读变得更加多元化,多元化当然是好事,大的范围来说,网络阅读当然也是阅读 的一部分,它对于信息的传递,价值的沟通都有好处。但是另外一面,就好像写作有严肃写作,也有市场化的写作,两者同时存在,但都不能或缺。
北京晨报:那么严肃阅读对于社会的意义在哪里?
白烨:严肃的阅读,是一个社会文化的积累、文明的传承、公民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严肃阅读来承担。对于个人来说,严肃阅读对于情操的培 养、知识的积累、个人经验的传递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来说,阅读就是另外一种人生经验。问题在于,对当下人们阅读情况的跟踪和了解不足,从个 人到社会层面,重视的都不够,应该把读书当作文明的一种表现,把读书工作当做经济一样抓。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