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形式之魅:网络文学的新贡献

发布时间:2013-09-24 来源于:光明日报 作者: 桫椤 点击数:

  当代文学绚丽多姿,“网络”作为重要特征之一,彰显著文学的时代性。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的“网络文学”和作为泛指的网络时代的文学,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表征。人为地将当代文学划分为“网络写作”和“传统写作”,只不过出于研究的需要,并不能真正概括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对距离当下太近的文学现象下判断,总是一种冒险的行为。说网络文学是体现文学时代性的重要构成,却似乎没有疑问。作为新生的并被基本认可的网络文学,究竟以何种特质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时代特征?这一特质,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网络文学现象,也不是繁多而庞杂的网络文学作品类型,而是网络文学创作中对形式魅力的追求。

  众多的理论工作者都试图给“网络文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遗憾的是没有哪一种说法被公认,甚至在很多的时候只能说网络文学“不是什么”,而无法直言它“是什么”。这已充分说明了网络文学的复杂性。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但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稳定性,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世界已是“常量”状态,唯有文学的形式才是变量。从甲骨文到当代长篇小说,从希腊神话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我们看到的多是形式上的变化,文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并无太大的差别。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其“新”也在形式上,这不仅是网络文学与所谓“传统文学”最大的差别,同时也是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一项贡献。

  网络文学之所以被冠以“网络”之名,乃在于其在网络上发生、发展和传播的特性。网络文学和非网络文学之间,除了是否依存互联网而存在的判断标准,二者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引入“传统文学”的概念,只是为了表示以纸媒形式传播的传统文学样式与网络文学的区分。显然,口头文学在当代几乎已成历史,传统文学的传播方式以纸媒为主,或书籍或报刊。正因为纸媒的存在,文学成为可感可触的形式。网络文学的出现则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文学的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文字的黑白意境被光怪陆离的光电幻境所取代。如同从原始岩画、陶器到青铜,从竹木简到帛和纸,文学又一次迎来了载体形式的变化,这是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

  除了载体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注入的另一股新力量,是它所引起的文本形式的变化。从早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悟空传》到改编为电视剧走红的《甄嬛传》,它们都在以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本样式发挥着吸引读者的优势。叙述以对话为主,读者(网民)与文本的交流模仿网络聊天的样式;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或者靠“意识流”似的键盘回车形成段落,令读者从冗长、复杂的文本段落中解脱出来,以轻松、快捷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从本质上说,网络文学文本形式的变化是受市场影响的结果。消费时代文学受到市场的影响,网络阅读的特性吸引作者追求与传统文本不同的轻质文本创作。反过来,这些作品又诱使读者不断适应新出现的网络文本,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文本创作与阅读链条。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舍弃厚重的典籍,转而阅读这种轻松的文本样式,是网络文学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受此影响,当代文学作品在文本形式上正在悄然变革,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

  文学首先是语言形式的艺术,其次才是达意抒情的艺术。作为思维的躯壳,语言的鲜活度代表着文学的生命力。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传统文学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中,书面语与口语完全脱节。而在白话文时代,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分野逐渐缩小,但由于语言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区别仍然存在。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特别是在大量的对话描写中,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网络文学作品中引入的网络语言,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日常生活常态话语、日常俚语和新造语词糅合在一起形成的网络交流语言,二是汉语拼音缩写、英语字母缩写以及特殊符号等构成的网络符号语言,比如聊天软件中的表情符号或拼音缩写等。这类表情符号在网络视野里具有语言的共通性,网民彼此之间通晓这类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但网络之外的读者却不尽然。网络文学中的纯网文应用网络语言较多,而试图跨界到纸媒出版的作品则规避了第二类符号语言的使用。网络语言成为网络文学最明显的形式特质之一,既是作品时代特征的体现,也是网络特征的体现。

  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不会是纯粹的形式艺术,即便是那些“无厘头”的篇章,也一定在表达某种意义。望文生义地理解“网络文学”,仿佛网络是形式,而文学是内容,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网络文学也不是文学在网络上流传这样简单。在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之间,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进行着新的形式探索。

  以网络小说为例。网络文学的某些类型正走在一条文学的“返祖”道路上,诸如那些神魔、仙侠、玄幻等类型化作品,它们的创作甚至直逼文学源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所不同的是它们的作者并非像文学的祖先们那样,以懵懂的目光认知世界,而是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人在这些作品中具有“超人”的特性。在与现实结合紧密的作品中,比如,爱情、商战、婚恋、励志等类型作品,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传统的文学意境被淡化,模仿现实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大为增加,刺激人的感官欲望的写法铺天盖地。在所谓“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的作者迎合网民需要,创作唯“速度”与“快感”的马首是瞻,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文学性思考,将作品所反映的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

  传播方式的、文本的、语言的和叙事形式上的这些变化,是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提供的新元素。很多时候,读者对网文的青睐源自网络文学形式的魅力,因为它们好读、好懂,轻松、愉悦。在文学史上,或许这些形式的变化已经出现,但是,只有到了网络时代,它们才集中显现并影响到文学的整体态势。信息时代来临,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网络文学也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面对争论和质疑,网络文学也亟待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努力呈现出新的面貌。

  (作者为河北省作协特约研究员、保定市作协副主席)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 2021网络好小说

    2021年,诸多网络小说新作奏起序曲,也有不少热议奇文走向终章。对那些令人念念不忘的好作品来说,尾声并不是落幕,还意味着新的契机——只有画上圆满句点,才能赢得中国小...[详细]

  • 网络乡土小说新格局

    在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之外,文学媒介作为文学创作的第五种要素,对文学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网络媒介的发展赋予文学表达新的形式,传统文学在...[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