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中国古典

《儒林外史》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巅峰

发布时间:2019-03-05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

  成书时间:清代中叶

  类别:中国古典小说

  版本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作者吴敬梓,安徽全椒人氏,1701 年(清康熙四十年)出身于官宦之家。

  父亲去世不久,他即遭遇家变,又因“性耽挥霍”,家产在他手里斥卖殆尽。

  由于他自视对人生有理想、对品质有追求,并不打算成为功名道路上的作茧自缚者,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一生常处于“困穷途而瑟缩”的境地,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为熟悉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向对诸多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上来。也正是在1736 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在继承前人讽刺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使《儒林外史》达到中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高峰。鲁迅曾经评价道:“在清朝,讽刺小说有名而几乎是惟一的作品,就是《儒林外史》”。

  作者为了避免清朝“文字狱”的迫害,把书中的故事提供假托在明朝,实际上却在描写清朝。全书共30 余万字,主要是使用讽刺的笔调,展现了一群在求取功名道路上的知识分子各种丑恶和可笑的现象,作者从描写这些文人的日常生活起笔,刻画了科举制度对他们人格与心灵造成的极大创痛,对该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儒林外史》问世以后,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扬。

  尤其是其婉转、诙谐的讽刺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又说:“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晚清的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都受到了该书的极大影响,但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影响力都要略逊一筹。目前,该书已被翻译成英、德、俄、越、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纵观全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但是作者密切围绕“指责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这一中心主题,巧妙安排各种人物出场,首尾相接,环环相扣,使故事情节井然有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

内容梗概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作者肯定了他所认为对的,批判了他认为丑恶的现象。在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作者开宗明义,把终身不愿为官、最后退隐山中的王冕作为品质高洁的代表,对那些边读书并能以孝事亲的人士大加称赞,试图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体现“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的思想。

  《儒林外史》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生活中的若干丑恶事例的彻底批判上。第三回《周道学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中,主人公范进中举之前,家里住的是草房,穷苦不堪。可是一朝中举之后,银子、房子、土地与奴仆都有了,本地的乡绅也纷纷前来探视、结交。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把科举制度在当时的威力作了最具体、最直接的描写和揭露。同时,正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巨大影响,诱使那些出身低微的贫寒之士,无时不在作着像范进那样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上的支配者的“光荣与梦想”,所以在社会上普遍流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与潮流。

  对于科举制度的虚伪性,作者从各个角度予以深刻的揭发,最突出的表现在有关“优贡”的描写。“优贡”本来是科举制度中唯一强调要通过“优良的品行”才能获得应举资格的破例。在《儒林外史》中,被学政大人亲自“题了优贡入太学肄业”的,竟然是一个在赌场抽头,替人当枪手、造假文书(用豆腐干作假印),并且忘恩负义、反复无耻的匡超人。作者把他同“优贡”联系起来,在形成巨大的讽刺意味之时,又从根基上鞭挞了科举制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另外,作者还将与科举制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各式各样人物的众生相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荐亡斋和尚吃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中,汤县令为自己的仕途着想,对说情人回教老师父施以酷刑,“把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物紧紧,只剩得两个眼睛”,以致“第三日,呜呼死了”,终于激起民愤,闹到按察院,汤知县仍然“大摇大摆地出堂发落”。

  书中还描写了一批为金钱和权势所颠倒的普通人士,他们满足于上层阶级的残汤剩水,精神堕落沉沦。在《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中,严监生想趁他病妻没有断气之际,把一妾扶正,便使200 两银子贿赂他的两个舅子,果然舅子们受到了银子之后主动替严监生说话:“有我两人做主..”。这一方面刻画了严监生这位以悭吝而著名的地主狡猾的面目,另一方面也将两个贪婪无耻的秀才的面貌准确地勾捏出来。

  关于妇女地位的问题,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清新罕见的见解。在第四十八回《徽州府烈妇殉夫,秦伯祠遗贤感旧》中,王三姑娘在丈夫死后,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又被其父所惑,竟演出了一场绝食殉夫的悲剧。她的死,成为统治阶级大力宣扬的典范,在大祭之后的大宴上,人们竟将这种残酷的事件称之“为伦纪生色”,连死者的父亲也“转觉心伤,辞了不肯来”,明显带有对士大夫的传统观念挑战的意味,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罪恶。

精彩篇章推荐

  1.第三回范进在得知自己中了举人之后,“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表明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人性的摧残与腐蚀,使人愚昧堕落。

  2.第五回严监生在临死之前,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直到赵氏道出了他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火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之后,才“点了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将财主的吝啬相刻画得淋漓尽致。

  3.第三十二回臧蓼斋为了求杜少卿借钱行贿补廪,竟然“斟了一杯酒,高高捧着,..作了一个揖,把酒递与杜少卿,便跪了下去..”,旧式知识分子为了挤上科举的道路,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最后通过杜少卿之口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表达了作者对这帮文士的看法。

  4.第四十回当沈琼枝坐着花轿到达宋府时,在大厅里对众人说:“他既要娶我,怎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地抬了来,当做娶妾的一般光景,我且不问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

  作者对于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身上表现出来的敢作敢为、追求平等的精神持积极的肯定态度。

精彩语言辑录

  △这些中举的老爷都是天上的“文曲星”!..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老爷将贴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论理,见过者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

  △朝廷试过,就去做知县、推官,穿螺蛳结底的靴,坐堂,洒签,打人。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果戈理《死魂灵》

     果戈理的《死魂灵》一问世,立即引起激烈的争论。赫尔岑认为该书“震撼了整个俄罗斯”;别林斯基写道:“《死魂灵》高于俄国文学中过去和现在所有的一切作品,因为在...[详细]

  • 钱钟书《围城》

    有人说《围城》是一部新《儒林外史》,因为里面尽是些对知识分子灵魂的剖析;有人说《围城》是禀承西方16 世纪以来流行的流浪汉小说,因为主人公方鸿渐总是处于颠沛流...[详细]

  •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

     作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详细]

  •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与《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合称为四大奇书。《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类...[详细]

  •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曾用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北宋末年,宋江带领36 人在水泊梁山的农民起义,以强烈的反抗意识和传奇色彩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宋金元时期,恰值...[详细]

  •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历史小说。共120 回。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生卒年不详)著。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杭州人,祖籍...[详细]

  • 沙汀《淘金记》

    《淘金记》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擅长...[详细]

  • 乡土作家:沙汀

    沙汀是一个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采用冷峻、客观、暴露、讽刺的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现实社会;细致刻画人物的典型...[详细]

  • 张天翼《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成书于抗战时期,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抗战的消极阴暗面,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详细]

  • 《华威先生》揭露国统区抗日运动阴暗面

    最早揭露国统区抗日运动阴暗面的,是张天翼的著名小说《华威先生》。这个短篇一九三八年 四月发表于《文艺阵地》创刊号上,后来收入作者抗战时期 小说集《速写三篇》...[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