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发布时间:2019-01-05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作品鉴赏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以下简称《一天》)是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作者因而一举成名。小说中描写的那个劳动营和涉及的社会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联反扩大化的错误。作品主人公舒霍夫原是集体衣庄中的一个普通农民,工国战争爆发后上了前线。1942 年2 月他所在的部 队弹尽粮绝,他和一些战友成了德国人的俘虏。两天后,他逃了出来。可是回到后方却受到严厉审判,最后他被迫承认自己是德国人的间谍,并被判刑10 年。犯人布依诺夫斯基原是苏联海军中校,战时曾作为联络员在英国巡洋舰上呆过一个月,战后一位英国将军送了他一件纪念品以表谢意,结果他却被怀疑是英国间谍送进了劳动营。犯人丘林入狱多年。三十年代初因村里消灭富衣,他作为富农之子也受牵连,为此他逃了出来,并隐瞒身世当上了红军。可是他的身世终于暴露了,他当天就被人剥下军装赶出部队。若干年后,丘林得知那两个驱逐他的团首长在1937 年被镇压了。当年他离开部队后,设法混上火车,途中曾得到几位女大学生的帮助。谁知后来丘林竟在某个劳动营里见到了其中的一位姑娘。原来她在1935 年被卷进了基洛夫遇害案,未能逃脱列宁格勒大清洗的浪潮。这样的因不明不白的原因服苦役的犯人比比皆是。小说对这些蒙冤入狱的无辜看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个人迷信盛行时期的极左路线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作了多侧面的反思。同时,小说强烈谴责了劳动营生活中的不人道现象。那些看守和狱吏根本不把犯人当作人看待。他们在犯人面前滥施淫威,用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虐待和惩罚犯人。例如,那个又黑又粗、脸色阴沉的沃尔科伏依中尉“老是象狼一样地瞅人”,有时还用皮鞭狠狠地抽打犯人,“挨打的人捂住脖子,擦掉鲜血,不敢作声”。

  清晨,犯人出工时,他亲自督促青守搜身。一旦发现有人违反狱规(如多穿了一件衣服之类),他就会下令让犯人在零下20—30 度的严寒中脱光衣服。

  有一次,犯人布依诺夫斯基气愤地指责他违反刑法,结果沃尔科伏依立即罚关布依诺夫斯基10 天禁闭,而在那冰窖似的禁闭室里呆上10 天,一辈子的健康也就完了。犯人们整天在冰天雪地里干活,可是吃的是稀汤和少得可怜的一点面包。生了病的犯人也得不到必要的治疗和休息。这一切使小说笼罩在令人压抑的凝重氛围之中。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不少性格各异的犯人形象,其中有舒霍夫那样的具有农民气质的、能干务实、爱耍点小聪明的形象,有布依诺夫斯基那样的出身职业军人、知识渊博、刚宜不阿的形象,也有阿辽沙那样的梳洗整齐、虔信宗教、逆来顺受的形象。此外,丘林、克列夫申、费久科夫等也各具个性。作者用冷静客观、略带幽默的口吻描述一个犯人度过的平凡的一天,细腻逼真,但字里行间仍能处处感受到作者激愤的态度。

  由于小说主题尖锐,因此它在得到赫鲁晓夫亲自批准后才得以发表。作品问世后,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作家特瓦尔多夫斯基认为:这部小说的发表“意味着一个新的、独特的、并且是完全成熟的巨匠进入了我们的文坛”,“它说明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领域或现象不能给予真实的描写”。西蒙诺夫称赞说:“作者想要说的、关于斯大林个人迷信时期那些痛苦而黑暗的篇章的一切最主要的东西,全部包括在这一天中了。”《真理报》等主要报刊也认为,“索尔仁尼琴的文笔,很多地方使人想起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一天》“是文学界罕有的现象。”这些评论中影响最大的是苏共主要领导人的表态。他们认为:《一天》是一部“真实地从党的立场来阐明那些年代苏联真实情况的作品”,它的“艺术性和政治性都很强”。在《一天》以及这些评论的影响下,苏联文坛很快出现了描写斯大林时期劳动营和流放地生活的热潮。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许子东:张贤亮是中国的索尔仁尼琴

    导语: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9月27日中午因病去世。凤凰网文化获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独家连线了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许子东。许子东表示张贤亮是伤痕文学、...[详细]

  • 索尔仁尼琴《癌病房》

    《癌病房》是苏联作家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群癌症患者的不幸遭遇,审视现实,反思历史,剖析社会机体上的"毒瘤",控诉了斯大林时期肃反运...[详细]

  • 苏联小说家:尤·瓦·邦达列夫

    1969 年的《热的雪》是邦达列夫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这部取材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长篇小说,将“战壕真实”与“司令部真实”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既有雄伟气势,又有...[详细]

  • 瓦·伊·别洛夫《凡人琐事》

    中篇小说《凡人琐事》通过普通农民家庭最琐碎的日常生活,极为细致地满写了正在消失着的苏联农民的文化与生活。在描写苏联农村变革的同时,提出了有关人类本质的普遍...[详细]

  • 瓦西里·伊凡诺维奇·别洛夫

    1966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凡人琐事》标志着作家才华的迸发以及他对现实生活观察的深度。别洛夫在这部小说中细致地描写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从...[详细]

  • 索尔仁尼琴

      亚历山大·伊萨那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苏联作家。1918 年12 月出生在高加索基斯洛沃茨克市。1936 年入罗斯托夫大学物理数学系学习。19...[详细]

  • 苏联禁书《生存与命运》

    内容概要  举世震惊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正在进行,斯大林格勒的保卫者们面临最艰难的日子。城里进行着艰苦的巷战,但主动权仍掌握在德军手里,红军的反冲击无法阻止德...[详细]

  • 格里戈里·雅科夫列维奇·巴克拉诺夫

      格里戈里·雅科夫列维奇·巴克拉诺夫(1923—),苏联俄罗斯作家。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常委。《旗》杂志主编。主于沃罗涅 日市的一...[详细]

  • 弗·阿·柯切托夫《叶尔绍夫兄弟》

    由于小说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苏联的社会现实,鲜明地表现了重大的政治主题及作品中充满了政论性的特点,因而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文艺界的普遍重视,并展开了...[详细]

  • 普里亚斯林一家赏析

    在《普里亚斯林一家》中,通过“新生活”集体农庄的变迁,一方面揭露了农村生活中的阴暗面:迫在眉睫的衣活和农民的生活,强迫农民大量伐木;一到秋收季节则既要征税又要农...[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