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

发布时间:2018-04-18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424次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2015年11月,该作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一九八四》内容简介:

  二次大战后的人类将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可能象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奠尔的《乌托邦》,也可能象H·G·威尔斯笔下的《星际大战》。可在奥威尔小说中,1984 年的世界竟已堕入前人难以想象的情景之中;全球分割为3 个性质雷同、相互攻伐的极权帝国——大洋尼亚、欧雷尼亚与东亚细亚。那时的英国伦敦仅是大洋尼亚个行省的首府,变成了巨大专制机器中的一部分。整个帝国置于以“大哥”为首的“内层党”支配之下,它通过辅助工具“外层党”控制着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五的下层“普罗”群众。

  这些奴隶工人在监督下从事大机器生产和军事训练,不断被征召去前线作战。由于科技进步,国家管理已发达到空前严密与高效阶段。根据帝国的3大统治原则:“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政府设立“和平部”以指导战争与军备,“富裕部”主持经济生产与物资分配,“仁爱部”专管治安内务,“真理部”则负责编制历史,调节宣传。人民无知而又麻木,由国家安排婚配,并只能使用官方规定的通用语言“新话”。而该种语言词汇简单、含义单一,便于操纵或阻断自由思想。国家保安人员称作“思想警察”,其任务是以全时电视监管系统和窃听装置了解每个人的举止言谈。凡胆敢独立思考者将因“思想犯罪”而遭受“气化”极刑。因而几乎没有反叛者成功的可能。小说共分三部二十四节。讲述了一个在此环境下企图反叛者的不幸故事。主人公代号6079SW,真名叫温斯顿·史密斯。(史密斯是英国人的惯常姓氏,温斯顿则是丘吉尔首相的名字。两者合为一种讽刺,暗示主人公代表着英国的来来)。第一部开篇时间是1984 年4 月4 日。温斯顿步履疲惫,心神不宁,身着外层党蓝色制服,正从他上班的真理部大厦返回自己居住的破败公寓。身为部里一个负责改写历史的小职员,他每日工作是用口授打字机社撰假文件,以配合政策变化需要,并抹除一切与之相违背的档案记录。这工作令他厌倦。因而在早班例行的“两分钟仇恨”仪式中偷看了部里的一位黑发姑娘,并为她倾倒了几秒钟。此况被他的上司、穿黑色制服的内层党官员奥布莱恩洞察。温斯顿心怀鬼胎,唯恐犯罪。但又发现上司投来赞许目光。温斯顿进而设想奥布莱思可能是地下抵抗组织“兄弟会”的成员,心中生出希望之光。回家后,温斯顿躲开电视监管(他无权关闭机器,必须遵其命令进行全部生活活动,从早操锻炼到上床就寝),手脚颤抖地开始私写日记,目的是建立一块自由思想的空间,并同自己的过去和将来试行联系。

  从这天起,温斯顿频频做梦。梦境里出现了他过世母亲的温柔面容,儿时喜爱的乡村草场、湖水和花朵,以及在这动人景致中再现的黑发姑娘的倩影。

  而每日他却遭遇截然相反的狰狞现实:邻居与同事的愚昧粗鄙,儿童从小酷爱打斗和告密,普罗大众昏昏愕愕,象野兽一样苟且度日。更糟糕的是他个人生活充满不幸:父母多年前死于原子大战,他却因“历史忘却症”而无法得知他们的死因及细节。他的党内指定的妻子凯瑟琳是个乏味之至的坚定信仰者,结婚10 年竟不愿同他生孩子。离婚是不允许的。温斯顿因此在思想犯罪道路上越滑越远。他先是对那黑发姑娘产生私情。进而深入调查部里历史档案和普罗区老工人的传说,企图掌握历史真象并揭露现存制度。第二部接写温斯顿的精神反抗。5 月里,他同黑发姑娘朱莉娅终于结识,又双双逃往郊外幽会。在那里他不仅发现了梦中幻想的“金色原野”美景,也实现了他与相爱者的结合。朱莉娅在真理部色情处工作,专门用机器编写情节简单的黄色读物以供政府腐蚀麻痹普罗大众。她虽不是深刻的思想者,但出于健康人性而憎恶专制。这对可怜情人决心冒死去寻找地下革命组织兄弟会,并追随其领袖戈德斯坦以推翻大哥的统治。此刻,奥布莱恩突然向温斯顿表示亲近,邀他和朱莉娅去家里做客。他们在奥布莱恩寓所见到了奢华与特权的组合。主人拥有双向监视屏,他表示可关闭机器,举行密谈。接着他宣布代表兄弟会接纳新成员,又让温斯顿和朱莉娅发誓效忠革命。温斯顿不知这其中圈套(他们的谈话全被录像录音),回家后日夜攻读奥布莱思送给他的革命禁书《寡头集体政治的理论与实践》,逐步理解了专制社会的起源与组织结构。正当他努力思索革命方案时,思想警察破门而入,将他和朱莉娅一同逮捕,押往仁爱部审讯中心。第三部以恶梦般的笔调描述温斯顿受审经过。这一洗脑程序经过精确设计,可确保反叛者衷心悔改,放弃邪念。它的第一阶段是地狱般的肉体与精神折磨,由奥布莱恩亲自指挥。温斯顿得知他的反叛从头便经人诱导“培养”,连兄弟会和禁书都是伪造品。目的是经此案试验一种彻底杜绝思想犯罪的方法。第二阶段刑讯移往“第101 室”,在这地下密室温斯顿和朱莉娅互相背叛,并接受科学的思想纠正训练。在完全摧毁了他们的反抗意志后,犯人被释放,回到社会中去当驯服良民。温斯顿最后路遇朱莉娅时,他心如死灰,躲让不及。出于对往事的惊惧与后悔,他抓住啤酒瓶痛次,并随同观看电视新闻的普罗群氓大呼“胜利”。在这一刻,屏幕上现出大哥的伟岸形象,温斯顿发觉他已真心爱上了大哥,并因此热泪盈眶。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珍惜“微末而珍贵的诗情”——读付秀莹

    1935年,作家丰子恺写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车厢社会》。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他对“坐火车”这一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体验从新奇到厌...[详细]

  • 从骆平小说《在弥勒》说开去

    骆平新近发表的《在弥勒》同样以“旅行”为楔子,实则是以黑色幽默的利刺,激活了我们体内潜藏的“知识分子”记忆细胞。...[详细]

  • 齐橙的《何日请长缨》:大气磅礴的历史感

    《何日请长缨》则起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全球化来临的1995年,关注的是中国当代工业的新发展,指向了重新崛起的强国梦。齐橙对此有精确的创作阐述:“我创作...[详细]

  • 《灵境行者》破解副本与都市异能流美学

    《灵境行者》以都市“小人物”为抒写对象,以破解灵境副本为背景,以人间真情为线索,折射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职业特性影响人物精神与行为的可能性,诠释了灵境性对人性的...[详细]

  •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 卧牛真人《修真四万年》,让人类文明穿越星际

    卧牛真人以玄幻写作进入“大神”行列,如《魔记之笑笑笑》《血国》《天元突破》《末日升龙》《妖魔军火商》等,而令卧牛真人名号响彻网文界的则是他的“科幻三部曲”...[详细]

  • 历史与肉身的十字路口——《不老》论

    孔燕妮作为《不老》的中心主人公,在小说中是耀眼夺目的,她就像伍尔夫笔下的奥兰多那样不可规范。奥兰多一层层退掉性别的负累,轻盈地穿梭在人类历史的滔滔可能性中,孔...[详细]

  • 匿名小说评论:发现优质青年写作者

    网络媒介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讨论形式的转移。论坛时代,作者与读者在以榕树下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上发帖互动,而后从网页转移到手机。公众号的出现更...[详细]

  • 罗伟章《谁在敲门》在日常生活叙述中长出的大树

    罗伟章的《谁在敲门》洋洋63万字,一本超厚的大书。尽管罗伟章表示他在写这部小说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提纲,只是随心所欲,但我相信在他动笔之前,早已有一个宏...[详细]

  • [英国]奥威尔《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里展示的是艺术世界,是一个远远超越任何存在过的政治恐怖的虚构性的极权主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除了所有的无产者――因为他们其实就是畜牲一般的奴隶...[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