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契诃夫《第六病室》

发布时间:2021-11-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作品提要】

  知识分子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受尽生活的煎熬,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次他因为看到一队被押解而过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一下子明白过来:自己原来就生活在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里,而且永远无可逃遁。于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时每刻都感到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于是被关进了治疗“疯子”的第六病室。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刚来医院时,想在周围建立一种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现实里自己是多么软弱无力。于是他干脆采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径,躲在家里喝酒,看书,并形成了一种对现实妥协的自欺欺人的哲学。然而残酷的现实,使拉京内心越来越苦闷和矛盾。在和格罗莫夫的争论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对方的激烈言辞和愤怒的抗议所吸引,渐渐觉悟和清醒过来。但是他很快也被当作疯子关了起来,最终被迫害至死。格罗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锢着,受着折磨,专制仍在延续。

  读19世纪的俄国文学不能不读契诃夫那些充满着人性光彩,弥漫着忧郁、诗情和伤感的“深深激动人心的小悲剧”(高尔基语),它们树立了表现复杂生活现象和重大主题的卓越典范。从《第六病室》的节选部分看来,这部严峻深沉、震撼人心的小说无疑是作家一生所写的最富反抗精神的作品之一,它揭露了沙皇俄国像监狱一般阴森可怕的事实,批判了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弥漫着肮脏沉闷气息的病室其可怕实更甚于监狱,病人的痛苦更甚于犯人。33岁的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虽然是个“疯子”,但他头脑似乎很清醒,“深刻纯真的痛苦在他脸上刻下的细纹显示出智慧和理性”。在第六病室里,他愤怒地叫喊:

  “我透不过气来啦!”“开门!要不然我就把门砸碎!”格罗莫夫的遭遇,就是富有正义感的下层知识分子的遭遇。他的愤怒抗议在黑暗中震响,宣布残暴的专制制度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同样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非常喜爱智慧和正直,然而他缺乏坚强的性格,不相信他有权力在自己四周建立合理而正直的生活”。在拉京的心目中,格罗莫夫并不是精神病人,而是有深刻见解的人,因此格罗莫夫的怒骂痛斥,并不使他难受,相反赢得了他的好感,使他那套本来就十分虚幻的人生哲学发生了动摇。节选部分是本书的主要情节,也是精华所在。正是通过这一主要情节,作家批判了拉京那种“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肯定了格罗莫夫的清醒和反抗。同时也真实描绘了拉京一方面不满于黑暗现实而向往光明,另一方面深感自身软弱而企望自我麻痹的复杂心态。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历史。在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契诃夫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不侧重细致和全面地描绘、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而让读者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看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他刻画的现实主义形象常常深化为富有哲理的象征。这使契诃夫完全不同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两位心理大师。人物细节和景色描写也都是契诃夫揭示人物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比如“下命令、禁止、坚持,在他(拉京)是根本办不到的。看上去,仿佛他起过誓,永远也不提高嗓门,不发号施令似的。说一句‘给我这个’和‘把那个拿来’,在他是困难的”(作品第五章)。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完全可以了解这个人物的内心状况和心理世界:软弱,妥协,自欺欺人,信奉“不以暴力抗恶”。作家在揭示人物性格时一针见血,是富于形象化的点染。浓郁的抒情色彩也是本选段的重要艺术特点。契诃夫具有高超的抒情艺术才能,善于找准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地流露他对各类人物的喜恶,对生活和现实的态度,而且抒情意味常以“客观”而含蓄的笔法来表现。

  俄国作家心灵上总是坠着沉甸甸的十字架,总是具有强烈的自我反省和忏悔的意识。这在西方文学中不是没有传统的,但是进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后,西欧的作家都在批判社会,把所有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归咎于社会,却很少对自我进行反省。而在俄罗斯,因为受东正教影响很深,知识分子本身具有一种忏悔的传统,再加上启蒙思想的影响,作家纷纷走入了“内宇宙”。他们在考察平民的疾苦时,认为自己对这种困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面对沉痛的社会现实,发出“谁之罪”的呼声时,其实也是在叩问自己。拉京医生的软弱、妥协,直至觉醒,其实就是作家的觉醒之路;小说中二人的辩论其实就是契诃夫的二重矛盾心理在斗争的过程。

  契诃夫是一位罕见的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给予他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在契诃夫的《札记》中有这样两句话:“我们都是人民。我们所做的一切最好的工作都是人民的事业。”用这两句话来评价这位杰出的俄罗斯作家是再恰当不过的。契诃夫是人民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人民的事业,而他的成长和发展道路迄今都保留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占据崇高地位,在名家迭出的19世纪法国文坛上,他难以跻身一流作家的行列,但是任何一个文学史家都不会漠视他,任何一本法国文学史都要以一定...[详细]

  •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通俗历史小说因其体裁的特点,多求生动而不讲深度,因而多数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被人们遗忘。但在文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却一直是一颗熠熠闪光的...[详细]

  •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白夜》结构紧凑、充满戏剧性,善于通过语言揭示人物心理变化从而展示人物个性和思想,善于创造令人透不过气来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在“第四夜”中娜斯简卡在得知心上...[详细]

  • 屠格涅夫《木木》

     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在《屠格涅夫传》中曾指出:“在《木木》中,屠格涅夫像在《猎人笔记》中一样,并没有一句谴责的言词。然而,那个暴虐的女主人的淫威与...[详细]

  • 冈察洛夫《平凡的故事》

    《平凡的故事》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发表后,产生很大影响。别林斯基在1847年3月写给作家鲍特金的信里说:“冈察洛夫的小说在...[详细]

  • 赫尔岑《偷东西的喜鹊》

    《偷东西的喜鹊》秉承了赫尔岑一贯的创作风格,也植根于伟大的俄罗斯文学传统:对命运的担当与求索,对弱者的怜悯与同情。天才的艺术家阿尼达如流星一般陨灭了,而赫尔岑...[详细]

  • 赫尔岑《谁之罪》

     小说有两条线索:其一是柳波尼加在将军家的生活以及与克鲁采弗尔斯基的爱情婚姻;其二是“多余人”别里托夫的经历。别里托夫的介入,破坏了柳波尼加的宁静生活,使双...[详细]

  • 果戈理《死魂灵》

     果戈理的《死魂灵》一问世,立即引起激烈的争论。赫尔岑认为该书“震撼了整个俄罗斯”;别林斯基写道:“《死魂灵》高于俄国文学中过去和现在所有的一切作品,因为在...[详细]

  • 果戈理《外套》

    果戈理创作《外套》的缘起很有意思。当时他正在彼得堡当小公务员,偶尔从朋友那里听说,某个人省吃俭用买了一杆猎枪,在打猎的时候不慎将猎枪丢失,从此一病不起,他的朋友...[详细]

  • 果戈理《塔拉斯·布利巴》

     《塔拉斯·布利巴》是果戈理创作的一篇历史题材小说。小说没有拘泥于严格的历史年代,而是以史诗般的气魄,将乌克兰哥萨克反抗波兰侵略者的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浓缩...[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