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契诃夫《第六病室》

发布时间:2021-11-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109次

  【作品提要】

  知识分子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受尽生活的煎熬,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次他因为看到一队被押解而过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一下子明白过来:自己原来就生活在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里,而且永远无可逃遁。于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时每刻都感到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于是被关进了治疗“疯子”的第六病室。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刚来医院时,想在周围建立一种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现实里自己是多么软弱无力。于是他干脆采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径,躲在家里喝酒,看书,并形成了一种对现实妥协的自欺欺人的哲学。然而残酷的现实,使拉京内心越来越苦闷和矛盾。在和格罗莫夫的争论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对方的激烈言辞和愤怒的抗议所吸引,渐渐觉悟和清醒过来。但是他很快也被当作疯子关了起来,最终被迫害至死。格罗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锢着,受着折磨,专制仍在延续。

  读19世纪的俄国文学不能不读契诃夫那些充满着人性光彩,弥漫着忧郁、诗情和伤感的“深深激动人心的小悲剧”(高尔基语),它们树立了表现复杂生活现象和重大主题的卓越典范。从《第六病室》的节选部分看来,这部严峻深沉、震撼人心的小说无疑是作家一生所写的最富反抗精神的作品之一,它揭露了沙皇俄国像监狱一般阴森可怕的事实,批判了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弥漫着肮脏沉闷气息的病室其可怕实更甚于监狱,病人的痛苦更甚于犯人。33岁的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虽然是个“疯子”,但他头脑似乎很清醒,“深刻纯真的痛苦在他脸上刻下的细纹显示出智慧和理性”。在第六病室里,他愤怒地叫喊:

  “我透不过气来啦!”“开门!要不然我就把门砸碎!”格罗莫夫的遭遇,就是富有正义感的下层知识分子的遭遇。他的愤怒抗议在黑暗中震响,宣布残暴的专制制度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同样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非常喜爱智慧和正直,然而他缺乏坚强的性格,不相信他有权力在自己四周建立合理而正直的生活”。在拉京的心目中,格罗莫夫并不是精神病人,而是有深刻见解的人,因此格罗莫夫的怒骂痛斥,并不使他难受,相反赢得了他的好感,使他那套本来就十分虚幻的人生哲学发生了动摇。节选部分是本书的主要情节,也是精华所在。正是通过这一主要情节,作家批判了拉京那种“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肯定了格罗莫夫的清醒和反抗。同时也真实描绘了拉京一方面不满于黑暗现实而向往光明,另一方面深感自身软弱而企望自我麻痹的复杂心态。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历史。在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契诃夫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不侧重细致和全面地描绘、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而让读者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看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他刻画的现实主义形象常常深化为富有哲理的象征。这使契诃夫完全不同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两位心理大师。人物细节和景色描写也都是契诃夫揭示人物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比如“下命令、禁止、坚持,在他(拉京)是根本办不到的。看上去,仿佛他起过誓,永远也不提高嗓门,不发号施令似的。说一句‘给我这个’和‘把那个拿来’,在他是困难的”(作品第五章)。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完全可以了解这个人物的内心状况和心理世界:软弱,妥协,自欺欺人,信奉“不以暴力抗恶”。作家在揭示人物性格时一针见血,是富于形象化的点染。浓郁的抒情色彩也是本选段的重要艺术特点。契诃夫具有高超的抒情艺术才能,善于找准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地流露他对各类人物的喜恶,对生活和现实的态度,而且抒情意味常以“客观”而含蓄的笔法来表现。

  俄国作家心灵上总是坠着沉甸甸的十字架,总是具有强烈的自我反省和忏悔的意识。这在西方文学中不是没有传统的,但是进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后,西欧的作家都在批判社会,把所有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归咎于社会,却很少对自我进行反省。而在俄罗斯,因为受东正教影响很深,知识分子本身具有一种忏悔的传统,再加上启蒙思想的影响,作家纷纷走入了“内宇宙”。他们在考察平民的疾苦时,认为自己对这种困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面对沉痛的社会现实,发出“谁之罪”的呼声时,其实也是在叩问自己。拉京医生的软弱、妥协,直至觉醒,其实就是作家的觉醒之路;小说中二人的辩论其实就是契诃夫的二重矛盾心理在斗争的过程。

  契诃夫是一位罕见的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给予他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在契诃夫的《札记》中有这样两句话:“我们都是人民。我们所做的一切最好的工作都是人民的事业。”用这两句话来评价这位杰出的俄罗斯作家是再恰当不过的。契诃夫是人民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人民的事业,而他的成长和发展道路迄今都保留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契诃夫《渴睡》《醋栗》读后

    最初接触契诃夫,还是在小学。那时年少,还处于懵懂开蒙时,对身边所有事物、知识都充满了好奇,但也是狗熊掰玉米——掰一棒丢一棒,对于博大辽阔的俄国...[详细]

  • [俄国]列斯科夫《大堂神父》

    《大堂神父》通过描写大司祭萨韦利・图别罗佐夫、助祭阿希拉・杰斯尼岑和司祭扎哈里亚・别涅法克托夫与旧城居民、官场、省内当局以及官方教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刻...[详细]

  • [俄国]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在这篇小说里,契诃夫着重使用艺术夸张手法,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套子”,从外表、生活习惯、思想方式乃至婚事诸方面,突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个在沙皇专制制度下胆小怕事...[详细]

  • 变色龙 [俄国]契诃夫

    【作品提要】一条来历不明的狗咬了一个叫赫留金的金银匠。警官奥楚蔑洛夫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廉明,马上下令把闯祸...[详细]

  • 苦恼 [俄国]契诃夫

    【作品提要】马车夫约纳在昏暗的风雪之夜拉客,想在与坐车人的接触中,倾吐自己的苦衷,但是坐车人根本不想听他唠叨。...[详细]

  • 草原 [俄国]契诃夫

    【作品提要】贩卖羊毛的商人库兹米巧夫和替女婿去卖羊毛的神甫赫利斯托弗结伴出门去卖羊毛。库兹米巧夫还顺便带...[详细]

  • 第六病室 [俄国]契诃夫

    【作品提要】知识分子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受尽生活的煎熬,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次他因为看...[详细]

  • 库柏《杀鹿人》

    《杀鹿人》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库柏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之初就受到广泛欢迎。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围绕着四男三女的冒险经历展开。主人公邦波是个理想化的人物。...[详细]

  • 库柏《最后的莫西干人》

    《最后的莫希干人》以解救科拉姐妹为线索展开故事,但它并不是一个“游侠骑士式”的浪漫传奇。事实上,英法殖民者如何在这片丰饶的美洲大陆上推进所谓的“文明”、占...[详细]

  • 欧文《睡谷的传说》

     《睡谷的传说》是“美国短篇小说之父”华盛顿·欧文以优美的民间传说为基础而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设置在远离尘嚣的荒僻村野,这里流传着各种奇异故事...[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