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福
刘道福,男,1970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前郭县,已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作品几百篇,系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散文学会会员,曾任前郭县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目前在前郭县教育局工作。
刘道福:隔离
不久前,我出差去了一趟外地。按照规定,回来后,应该居家隔离十四天。因为和妻子、儿子有过接触,所以,他们也未能幸免。
社区和疾控中心的干部、医生很快来到我家。他们登记了我家的基本信息,还带来了酒精棉球、水银体温计等用品。最后,在我家门上贴了封条,在走廊里安了摄像头,并正式宣布,从现在开始,里不出外不进。
此外,社区还专门为我们安排了一名联络员——小梁,负责联系和处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最初见到社区和疾控中心干部、医生时,内心是无比激动的,感觉在隔离这件事上一下子有了主心骨,再也不用焦虑、恐慌了,可一见到社区给我们安排的联络员小梁,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并下意识地迅速打开冰箱门,看了看蔬菜和食物还能支撑几天。
小梁加了我的微信,并把我拉进了社区为我们居家隔离人员建的群,告诉我们有什么需要在群里说。
临走时,小梁特意多看了我一眼,嘴里念叨着:“哦,果然是刘队长。”脸上拂过一丝异样的表情。
看来,小梁把我认出来了。真是冤家路窄,这回落在她手里了。但我想,只要在这十四天里不麻烦她,没有事情求她,她就无计可施。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量体温、报告体温,之后就是和家人聊聊天,看看电视,刷刷手机,日子过得也很充实、快乐。
一晃,五天过去了。我紧盯着的冰箱竟然真的出现了危机——蔬菜没有了。
妻子说:“在群里说一下,让小梁帮助代购。”
我叹了口气,把手机递给了妻子,“你跟她说吧,我觉得她不会搭理咱们。”
“那怎么可能?她就是社区派来为咱们服务的。”妻子是一名小学老师,平时爱较真的毛病又犯了。
于是,妻子在群里说了我家需要蔬菜的情况,结果,真的没有回音。妻子惊讶地看着我,“什么情况?”我又轻轻地叹了口气,并自语道:“认倒霉吧!”“为什么?她就是为咱们服务的,怎么能不理咱们?”妻子彻底蒙了,但我心里跟明镜似的。
一直等到第二天中午,微信群里仍旧没有回音。就在妻子准备给社区主任打电话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谁呀?”我嗖地一下从沙发上弹了起来,几个健步窜到门口,刚要开门,隔离的要求将我硬生生地定在原地。
“我给你家送来一些蔬菜,从社区知道你们家需要。”亲切的女声从门外传来。
“啊!”我吃了一惊,脑子有两秒钟的短路。自从隔离以来,这是第一次听到敲门声。
“实在太感谢了,都已经两天没吃到蔬菜了。”因为隔着门,看不到来人的表情,甚至听不清她都说了什么,我就这么前言不搭后语地啰嗦着。
“请问您是哪位?实在太感谢您了!”我有点语无伦次。
“我姓张,叫我张老胖就行,郊区种菜的。这些都是我们家种的,今天上午摘的,新鲜着呢!”她大约隔着门也感觉到了我的喜悦和激动,说话非常真诚。
“多少钱呢?”我焦急地追问了一句。
“都是自家种的,不要钱。”她说话非常干脆。
“那怎么行?种菜是有成本的,下化肥、打农药都需要钱的。”妻子激动地插着话。
“我家用农家肥,几乎不打农药。我们两口子平时就在小区门口卖菜,咱们应该认识,你们就别再客气了。”张老胖继续坚持着。“不说了,我还要去别人家送菜呢!”
等张老胖走了,我打开了门。好大的一个袋子!小白菜、小萝卜、香菜……,足够我们吃到隔离结束的了。
整理着张老胖赠送的蔬菜,我的心里暖流涌动。此刻,张老胖仿佛是穿透乌云的一束阳光,一下射进了我的心房。
“你是城管,在小区门口摆摊的你应该都认识呀?”妻子看着我说。
“肯定认识。咱们小区门口真有一对流动卖菜的夫妻,女的姓张,男的姓崔,以前因为占道经营,曾多次被我们大队教育处罚过。有一次,在我们执法时,丈夫蛮横阻碍我们执法,甚至持刀与我们对峙,但妻子为人非常好,通情达理、坦诚实在。”我慢慢回忆了一下在小区门口执法的过往,心中无限感慨。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小区门口确实有这么一个卖菜的女人。有一次,我看到她身边有几把青菜,青翠欲滴,十分惹眼,我就想买,可她却说啥不卖。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丈夫昨天打农药了,她不知道,就摘下来了,刚才丈夫打电话告诉她了,她就不能再卖了。”妻子也讲了一段买菜的经历。
聊了半天送菜的张老胖,我们又想起了小梁。小梁以前在社区门口乱停车,被我处罚过两次,现在看来,她这是记仇了。“不比较不知道,相比之下,小梁的人品可比张老胖差多了。”我感慨道。“找她们主任,告她。”妻子又较上真了。“找什么主任呢?因为门前三包不合格,社区也让我处罚过,我和主任也很不睦。我这个城管当的,得罪老多人了。”
一晃又一天过去了,群里仍旧静悄悄的。
傍晚时分,我的手机嘀的响了一下。打开一看,原来是群里有了动静。有人往群里发信息,说他是社区的,是来接替小梁工作的。他还说:“两天前,小梁去超市为隔离人员代购生活物资,在过马路时,被疾驰而来的汽车撞得飞了起来,至今还躺在医院里昏迷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