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芝
孙德芝,大连市普兰店人,剧作家。本世纪初退休后,继续从事剧本创作,返聘撰修地方志,特聘区党史研究和地方志工作信息员。
向往追求与现实
我家住农村,父母是农民。建国那年我五岁,妈妈把我带上山,大人干活,我在地头玩,玩累了就地睡。
七岁上学,曾经跟妈要过鸡蛋,‘捐献飞机大炮’。二年级时,学校掛大画,学生发小册;宣传‘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老辈人认为;‘明天’太远,还是‘不求富贵动地,不求功名惊天,但求茅屋不漏,布衣常穿,杯不乏酒,炊不断烟,三二知已,朝夕聚谈,平生之愿,足矣’。农业合作化,土地入社集体种,农民有奔头。但是,他们的‘平生之愿’,是望不见影的,也许画册上的‘明天’有希望。
十二岁高小毕业,‘理想’求上进的‘理’有了,可是‘想’念书,家里供不起。叔叔是京剧票友,跟大连京剧团周少楼老师是朋友,说好了,周老师收我跟他学武生,唱戏。爹妈不让去,叫我在家看羊。十三岁上生产队干活——放牛。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一年绿化,二年水利化,三年机械化电气化。’眼巴巴望着,‘种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日子快到了。大人们在‘盼’,十几岁的我也在‘梦’。
国际共产主义大论战;《评莫斯科三月会议》,评《赫鲁晓夫假共产主义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等‘九评’。中央台播音员夏青先生,声情并茂,惊心动魄。从此,不再提‘老大哥’了。我爹作古以后,我‘抗大梁’。作为一个平民百姓,既没有老一辈的那几个‘求’,更没有小时候那个‘明天’的梦了。有的只是干活挣工分,参加‘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
改革开放好了,真正的好了。我的儿子从七岁上学前班开始,一直念书到大学毕业,我渴求文化的梦让我儿给圆了。当年父辈的‘平生之愿’,我辈‘得了’,幼年的那个向往的‘明天’,真的来了。我和老伴住二楼,63平米,家用电器应有尽有。腰里挎手机;吃饭先喝酒;坐下玩电脑;閒步会老友。
上了年纪的人,都爱唠叨过去,孩子们却不以为然,这叫‘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