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素 素

发布时间:2021-09-2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素 素 女,1955年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大连市作家协会主席、大连市文联副主席、大连日报高级编辑。散文集《独语东北》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佛眼》获“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个人获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奖、大连市 “金苹果”终身文艺成就奖。现已出版《素素心羽》、《独语东北》、《佛眼》、《欧洲细节》、《张望天上那朵玫瑰》、《永远的关外》、《流光碎影》等12部文集。

 

------------------------------------------------------------------------------------------

 

真谛


    做编辑工作的人,往往以唐代秦韬玉所咏《贫女》诗自况:“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即便如此,往往也甘之如饴。我做编辑工作时间刚刚一年,为他人做嫁装的甜味尝到一些,但也因从我手中告废的稿件太而生过烦恼。比如散文,也许是地理的关系,也许还是因为大连出了个邓刚,以“海”为文的稿子每天都能收到一摞。由此,我便想到了这个题目。
    大连,从版图上看的确小,在陆地上看又实在大。中国有哪个城市象她这样富有,左手挽一个黄海,右臂抱一个渤海呢?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大连还是个芦苇遮掩、茅房稀疏的小小渔村的时候,人们就和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世世代代,古往今来,昔日渔佬儿的后人,成了滨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主人。他们中,有的在假日闲暇仍去做些祖宗们做过的捕鱼捉蟹之事,有的则放下水镜钓竿拿起了笔——一写海!写大连人最熟悉而又引以自豪的海。
    写海的胸怀——一江河所向,溪流所归。不论从多远赶来,”也不论过多久才到,她都以慈母般的热情迎接着……
    写海的力量——一她可以孕育蓝鲸和香螺,又可以承载巨轮和小舟,还有台风、潮汐……  
    写海的丰富——这是人们涉笔最多的题目了,从“龙兵”、“老将”,写到海胆、海星、海藻……外乡人或日:大连人说话都带一股海蛎子味呢!
    是啊,海,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题材之库。滨城得海独厚,创作也因海获福。然而,到如今又有哪位作家象邓刚那样,一头扎进海底,去“碰”那神秘的深蓝色的海流子,去抓那肥硕的五垄刺海参和那凶猛、可伯的狼牙鳝呢?曾有人说,写“海味”便写出了“大连特色”,子是乎,那腥咸扑鼻的“海味”就象饭店的“杂拌”一样,摆在了编辑部的桌子上,乍一看清鲜可口,细一琢磨,晚 都是在海边游玩时的“偶拾”,而且早已有人拾过并为人所尝了。编辑工作,最大的痛苦就是看那些“一路味儿、一窝蜂、一般化”的文章。这三个“一”约而言之是“旧、窄、浅”。旧,时过境迁,月转星移,人却还站在昨天的经纬找不到新的方位;窄,看人家卖什么货快也吆喝卖什么,既冷落了大多数顾客,又亏了自己;浅—一旧和窄,归根结底是浅。一枚贝壳,一只小虾,美其名日“以小见大”,可那 “大”在哪儿呢?“啊,富了!”“变了,啊!” 到此为止,仅此而已。我以为,海,的确是大连之所以为大连的蓝色徽章,我们应该为海写一千首诗,唱一万支歌。但是,文艺家如果象不谙世事的顽童那样,对大连仅仅怀有地理的优越感,而把那点可怜的“海味”误认为是“大连特色”,岂不是亵读了这块半岛。想到这些,我们不能不感谢那把文学从滩涂、浪花引向海的深处的勇士。海的真谛、生活的底蕴究竟是什么?这给我们的创作提出了一个多么深刻而严肃的主题啊!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去年初开创作会议时某位领导同志说过的话:大连不仅仅有海,还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作家看重的应该是现在和未来……我在思索,海也许在洪荒时代就有了,可今天的海与远古的海、与所有过去的海是多么的不同!海不仅有通商贸易、运兵送弹、传经播教之功,如今它更是输送新技术革命讯息的晶莹透明的航道!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象一串摧璨夺目的明珠,缀饰在祖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大连,正是祖国头冠上的一颗。海把我们卷进了新的世界浪潮,海给我们带来了多么美妙的现在和未来呵!随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驻进开发区,开发区之外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改造老企业,改革经济体制,引进新技术,应用电子计算机……一切都在改,一切都在变,这就是今天的大连,这就是八十年代的精神!说实话,文艺工作者有谁至今还没听见这生活之海“轰轰”的涛鸣呢!相形之下,再去俯拾岸边那星星点点退潮遗落的片贝丝藻,显得多么傻气!
    另外,我常觉得大连人应该到生活的海洋里游一游,或者说到大连以外的地方走走。总认为大连人有一种地理的优越感,或者叫半岛文化心态,这多少是一种自我封闭。创作的笔不仅要犁开这一块海面,还要走进整个人生的“海底”,去揭示时代的大奥秘。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