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王萌萌:踏实写作,源自真实经历
与处女作《大爱无声》扉页上的照片相比,记者眼前的“80后”作家王萌萌,脸上因游历西部而晒出的“高原红”已经褪去,但明亮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神依然。这位来自青岛的高挑女孩,浑身散发着一种自然而真诚的气息,她的声音爽朗,言语干脆利落。与很多“80后”不同,她的举止间没有自我张扬的架势,在聆听他人观点时,神情专注。她的文字也有种力透纸背的真实感,这也许与她充满爱心的内在和支教游走的经历有关。她说:“只有真实,才能让我踏实创作。”
大学毕业后,学室内设计的王萌萌曾过了一段白领生活,但她“讨厌一切形式的束缚”,不愿忍受“朝九晚五的机械式生活”,毅然辞去工作。自幼爱书的她,恰逢北京希望书库在上海招募志愿者,于是她开始投身公益事业,从此开启人生新的旅程。在偏远地区的几段经历尤其让她感受到:“在城市长大的人,如果不亲身体会,很难想象那些偏远山区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孩子们是那么渴望知识,可他们面临的困难却很多很多……”
目睹这般情景,王萌萌决定做些什么,起初她只是简单地想到投身支教队伍,但与她同赴云南扶贫的作家陈丹路不断鼓励她拿起笔,记录所看到的真实。“通过写书,会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群孩子,也会增加他们得到更多帮助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意念驱使下,王萌萌走上自己的支教生涯,她留意支教生活的种种细节,每次内心的悸动和感触,与孩子们相处的温馨场景等,经过适当的艺术渲染便成为小说《大爱无声》的素材。“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源自我的亲身体会,很多形象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对于刚刚拿起笔的王萌萌来说,这样一群人的真实存在让她找到了天然的灵感源,由此才会写出《大爱无声》中细腻、刻骨的爱。谈到写作动机时,她说:“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高尚,我想要告诉所有人,你们的关爱是别人需要的,我一直觉得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而能及时给予他人帮助,我就会感到很满足。”当作者怀着一种真实的情感进行创作,读者同样会被这种情绪感染,这部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志愿者小说”《大爱无声》正是凭借这种真实的力量,以其更为关切现实社会的视角最终获得读者的认可,这在当下被冠以“炒作”头衔,以“青春校园”为主题的“80后”众多作品中,成为一处别致的风景。
与《大爱无声》的创作背景不同,2010年初,王萌萌创作了第二本志愿者小说《米九》,她对选题进行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少了机缘巧合的成分,“在《大爱无声》还未出版时,我就确定以环境保护作为第二部长篇小说的主题,因为环保如今已成为全人类都必须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环保涵盖多种领域,而最令王萌萌感兴趣的是动物保护,这源于她天生对动物的喜爱。曾感动万千人的描写志愿者与丹顶鹤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使她最终确定选用丹顶鹤作为写作的对象。
在翻阅大量有关动植物的书籍,采访相关专家学者,深入盐城勘察丹顶鹤生活后,王萌萌决定离开城市以自己书中主人公——一个动物摄影师的视角投身无人之境,去体验贴近自然的徒步生活。为此,她与同伴一同踏上了寻访西藏羌塘的道路,而后又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这条凶险的寻访之路不只提供给她用于写作的生动素材,比如躲避吸血的蚂蝗,生食风干的羊肉等经历。同样的,让她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感受——频临死亡,这种与死亡的亲密接触,使得作品也同样充满窒息感。主人公米九遭遇泥石流时那种扣人心弦的紧迫情形,让人觉得死亡近在咫尺,但由此也会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这种真实的震撼也让她有所变化:“人总是在成长的,换做现在的我,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我会开始考虑冒险是否值得,会考虑那些关爱我的人的感受,会考虑是否还有更多值得做的事,也许我会选择放弃这种经历,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对生命还是应该心怀敬畏。”
如今,王萌萌把很多精力投入到策划、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上,但她始终牵挂着那些曾经与她朝夕相处的山区孩子们。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她像往年一样给他们寄去礼物。当被问及那些孩子的近况,她流露出担忧的神色:“对于他们来讲,能上大学,走出山村,进入城市,实在是不容易,即使他们真的做到了,也并不一定意味着熬出了头,适应城市生活将成为他们长大后最大的课题。”
(编辑:moyuzhai)王萌萌《米九》 站在大地,仰望星空
“80后”现在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社会学话题,“80后”的行为方式,奋斗目标,价值观念是一种被关注的社会现象。电视剧《奋斗》中塑造的“80后”一代,就被议论,从他们身上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