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李辉英

发布时间:2021-09-2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李辉英(1911-1991),满族,吉林永吉人,30年代较早崛起的东北籍现代文学作家,当代香港著名小说家、学者。原名李连萃,曾用名李冬礼。笔名有梁晋、叶知秋、东篱、林莽、林山、西村、南烽、北陵、夏商周等20余个。

     作者从1932年开始写作,处女作是以抗日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于1932年1月在丁玲主编的《北斗》(第2卷1期)上发表。随后在《文学日报》、《文学》、《太白》等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散文和小说,并大部结集出版。其长篇小说《松花江上》是以青年农民王中藩为首的抗日义勇军团结了一批觉悟的农民,通过救灾助民行动,感化了广大乡亲勇敢投身抗日斗争的故事。同时生动地描写了革命群众与反动的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作者在小说创作艺术手法上继
     承了“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通过个人的遭遇和命运揭示社会问题,同时重视典型人物塑造,具有时代的鲜明特色。作者还以第一人称叙事方法进行叙事,如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一学期》等篇,读来亲切动人。
    其小说创作手法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并常以第一人称叙事。著有长篇小说《万宝山》、《松花江上》、《雾都》、《前方》、《人间》,散文集《乡土集》、《再生集》、《李辉英散文选集》,短篇小说集《黑色的星期天》、《名流》。
     除小说外,其散文创作不仅数量多,而且技巧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清新自然、质朴,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底。作者南下香港以后思乡题材的散文作品更具有质朴隽永、清新自然的风格,如在《青岛的春天》写大海,在《夔州到香溪》文中对白帝城 景致描写,无不显示作者深厚的功底。他的散文多结集成册。
     学术著作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等。


李辉英与香港文学

     李辉英1950年秋赴港,至1991年在港去逝。在港40年,一直勤奋写作,著作等身。在这40年,他出版反映香港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有短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9部、长篇小说2部。其中《四姊妹》是香港60年代长篇小说中的佼佼之作。他还出版了“抗战三部曲”的后两部——《人间》、《前方》,得到曹聚仁好评。李辉英还是香港优秀的散文家,《乡土集》中许多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中难得的美文。李辉英以香港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经常发表于香港的报刊上 业已整理出版的共有三个集子:《牵狗的太太》、《名流》和《黑色的星期天》。其中绝大多数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这些作品从香港都市生活的不同角度和各个侧面真实地勾画了“新潮泛滥”,以来这里的世相和人生百态,通过对这畸形世相和种种人物灵魂的剖析,深刻地揭示了这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表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喜怒哀乐的感情。
     讽谕庸腐世相、暴露社会弊端是李辉英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和倾向。这些作品讽像一幅幅香港生活的幽默画,揭露和鞭挞了社会那些荒谬悖理的事物,那些庸俗腐劣的世风和醒靛卑俗的灵肉。他的笔总能在嘻笑戏谑之中伸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使人从莞尔的微笑中识破丑恶,认识现实,激发人改造社会的愿望。作家正是通过他这些蕴含着喜剧美的小说,表现着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当他把这种关注的目光转向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时,可以感到他的笔锋似乎更加雄健有力、游刃有余。
     他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香港这个东方大都市,写出了数量可观的短篇小说,勾勒出了一幅幅“香港素描”,再现了形形色色斑驳陆离却又有着“香港”特色的社会人生。他的短篇小说以温婉幽默的写作姿态再现了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繁华中的悲凉,以及社会高度物化所致的人性异化和物质重压下的都市生存哲学。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