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秀梅
笔名龙雨、和睦、小龙女。辽宁北镇人。出生于1956年阴历8月11。1977 年毕业于黑龙江鸡西市师范学校(中专)语文系,1983年毕业于该校(大专)政文系。1992年结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剧高研班。历任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二中学教师,物资中专教师,中共鸡西市委党校教师。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1年4月加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协会。黑龙江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一级作家、一级编剧。是市级拨尖人才。
现已出品过电视连续剧:
1、《八月的葬礼》(黑龙江影视中心)
2、《蜿蜓的山路》(黑龙江影视中心)
3、《燃烧的烛光》(中央电视台和黑龙江影视中心共同拍摄)
4、《不再孤独》(中央电视台和黑龙江影视中心共同拍摄)
5、《火星小子》(中央台和黑龙江影视中心共同拍摄)
现已出版长篇小说五部:
1、《新来的班主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不再孤独》(深圳海天出版社)
3、《酷在雨季》(人民文学出版社)
4、《激情女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5、《女生的心事》(华艺出版社)
电视剧《蜿蜓的山路》获东北金虎奖二等奖。电视剧《不再孤独》获东北金虎奖一等奖。电视剧《燃烧的烛光》曾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及第十七届“飞天奖”。
长篇小说《不再孤独》获第四届东北文学奖。长篇小说《酷在雨季》获黑龙江省十城市“迎接新世纪文学精品工程奖”特等奖。
作品节选:
在这金秋送爽的日子里,我有幸拜读了娄德平先生的诗作《冰与火的对话》。
整体而言,娄德平先生的诗作极具个人色彩。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灵感来源,经常在诗中隐喻着自传式的故事。他善于将物体拟人化、采用夸张的手段来调整诗的结构。字里行间无不暗示着人物内心强烈的情绪,在他看来,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行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的运动。作者认为自己必须担负起一个诗人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大烟炮》中,诗人这样写道:大烟炮一把把飞刀般凶猛,整个天空像个大窟窿。地面冻裂了,连太阳都受不了这份寒冷,可山里的孩子却是冻不住的龙。搓把雪水洗洗脑门儿和眼睛,闹着和天老爷比一比输赢。这种童年的经历对他艺术视角的形成有极深的影响和联系。他的诗作总会预设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而后创作出一个超现实的元素,合理地、巧妙地,把虚拟的情境揉捏得天衣无缝。比如他在《皇帝是个大冬瓜》里这样写道:小时候你当公主,我当驸马,而皇帝却成了大冬瓜。而写着写着,将军反倒成了活菩萨。真是妙不可言。这种别具匠心的想象力,乍看上去像儿歌,甚至有些杂乱无章,而细细品味起来,却透露出自由与洒脱,诙谐与幽默,极富表现力,营造出极具戏剧性的张力。字里行间传达出现代人沉闷压抑、寂寞孤独、渴望向往的内心世界。在这些诗篇里不难看出作者在诗的领域开拓出了自己的道路,这是作者不可多得的一大写作特色。
在娄德平的诗作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河湖泊,人、物,乃至花、鸟、鱼,甚至是妖魔鬼怪,都洋溢着深厚的怀旧、思乡、思友、思亲的感恩情怀,都充满了独辟蹊径的凝聚力、冲击力、暴发力、震撼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爱的快乐,以及亲近大自然的幸福。诗人力图在艺术语言的拓展中,追求自然、协调、平和,试图以一种诗化的语境去表现心中的“茶”和“道”:“饮尽晨露,喝断晚霞,老壶内,又放进星星一把。手不离壶,摸一摸乾坤在多大,口不离茶,问一问岁月谁点化。品梦里,心空意无涯。清气袅袅通天道,笑流水漂去多少浮华。”(《茶道》)诗人这种心空意无涯的表现手法,着实令我大开眼界。我不得不佩服诗人的灵感来得如此纯粹。这是诗人寻求自身艺术内在突破的需要,它达到了诗人所要追求的境界。这种“意象”,这种“空”化,所营造出的清幽意境,淡定人生的写作技巧,不仅赞美和体现了中国的茶文化,茶艺术,也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手法与现实观念相融汇的产物。我以为,此“茶道”,虽笔墨简淡,但却苍劲深秀,借古开今。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整部作品,却不难看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孤独感。一个人对哲学,对文学,对人学的修养程度一旦达到一定高度,这个人也就进入了孤独的层面。这孤独是诗人在长期的修身养性的境况下,能够忍受和耐住无人“对话”,无人理解的“孤独”。这种“心空意无涯”,我的理解是:心大无边,大爱也就在其中了。宇宙万物都是身外之物。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空”,人一旦到了能够心平气和地笑傲人生,笑看自我,那就达到了一个超常的境界。这也许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爱无疆”吧?!
娄先生的诗之所以有如此的震撼力、感染力、凝聚力、亲和力,是他多年在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中去切身体会生命哲理的真实写照。在《鹰》里,诗人这样描写:“鹰,何时闭过眼睛?即使有一天,只剩下几根老毛,也不愿停在丘陵,更不愿落在草坪。”这已经进入了一个哲学的高度。“鹰,把自己的梦,交给天空。让太阳,来提炼它的灵魂!”在这首诗里作者打破了前人写鹰的界限和局限,唤起了人们的共鸣。这无疑开拓了诗人本身的美学境界。
应该说娄德平先生是最早的北漂族了。然而在游子心中,月是故乡明。在《家乡的夜》中,作者极力地抒发了功成名就的深深情怀。老屋内的他失眠了,他想把童年的夜捡回来,不管它有多沉多重,他也要把它背到外地。这些真情质朴的流露,说明娄先生他到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那块土地。诗的创造需要见解、胆识和悟性。这种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笔,虽笔墨不多,却显出了他娴熟老辣的一面。我以为这也是娄德平先生善于从自然对象中提炼主题的一大长处。诗集《冰与火的对话》,通篇诗句结构气势高远而又严谨稳重。这种“质”的表现手法突出显现了作者中正不阿勇往直前的精神。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追求艺术之人所要追求的境界吗?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