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珊珊
1966年哈尔滨生人。籍贯,湖北。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市文联作协副主席兼副秘书长。黑龙江省作协2012—2016年签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省美协会员。自88年开始发表诗歌、歌词于报刊杂志。99年发表第一篇中篇小说《寒蝉凄切》。长篇小说《可可》入选“松花江上大型文学系列丛书”由中青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入选“野草莓”系列第二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即将出版。中篇小说《晃》、中篇小说节选《符拉迪沃斯托克之旅》、中篇小说《空墟废落》分别获得第七、八、九届“天鹅文艺大奖”文学类三、三、二等奖,报告文学《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获“火热时代 多彩龙江”采风创作一等奖,等。
朱珊珊的《可可》是一部用心用情用力的可读性很强的小说。
小说开头便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引出了故事的开端及人物,仿佛幽怨的序曲,为小说的整体叙事定下了基调,且暗示了相关的人生主题或叙事方向。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可可与男主人公大志及大志单位同事、美女陆春(这一“他者”或“第三者”角色可以置换为孟冬、微澜等其他女性)构成的广义的“三角关系”,即可谓是比较典型的现代版的“性际关系”,故事的展开,叙事的结构,情节的穿插,以及必要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和即兴议论等,都基本是围绕这一“性际关系”展开的,耐人寻味的文学性或“人学”意趣也由此生成。这让读者能够通过可可与大志及其孩子组成的“飘摇的小家庭”,还有工作单位、家族家庭的闹剧,窥见哈尔滨现代都市人生的某些世相及其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况味。从可可的心路历程、大志的“花开花落”、众生的争执喧闹,等等,都体现着朱珊珊这位女性作家的细致入微和生命意识的强烈及悲切,也会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近期热播的《人到四十》的忧伤……尤其是,小说充盈着“哀感顽艳”的抒情笔调,而其凄美哀怨的视像也透出某种油画般的质感以及“自叙传”的色彩,小说中最能牵动读者心魂的便是作家用心用情用力进行的女性化的生命诉说。
在这种诉说式的叙事中,小说中还不时穿插一些心理分析,颇值得注意:
“可可看着想着,又一代人的情感战争即将发生,男人有才尤其是艺术才华是这么的吸引大批女孩啊,其实这些那么美好的女孩也不知是热爱艺术还是更热爱这些从事艺术的人……”
小说中一些来自女性生命深切体验的文句很值得关注。比如可可在飞机上的心理活动:“听说浪漫的艳遇能让病人恢复健康,可能的话那就赐给大志一个最美的艳遇吧。我退出也可以,只要他健康地活着。”还有她在上海医院照顾丈夫时的感受:从医院归来的可可发现病中的丈夫还是喜欢上了微澜姑娘,于是在夜中“流露出另一种伤感,爱情只属于新人,世上只有妈妈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永不厌弃。”而可可心理的矛盾和后来与微澜的沟通,显示了人间情感的丰富、矛盾及复杂。
《可可》这部女性小说并非旨在弘扬区域文化,或者说该小说的区域文化意识并不那么自觉。小说中的文句也还有粗疏的地方,功力确实还需要继续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