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外国作家

哈金:向美国人描述中国生活

发布时间:2010-08-02 来源于:网络搜集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262次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读哈金小说?哈金是一个用英语写作的华人。二十几年前,他跑到美国,并用自己的笔开始向美国人描述自己曾经在中国的生活岁月。1999年,他因创作出小说《等待》获美国福克纳文学奖,同时又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从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对普通美国人的了解中国的心理的把握。他被美国评论界说成是中国军队中的“巴别”。

  “巴别”是个犹太裔苏联人,卫国战争期间任苏联红军记者,同时又是短篇小说家,剧作家。他于1926年创作出小说《红骑兵》名声鹊起,也是苏联主要的犹太作家。1881年到1917年间,共有近两百万犹太人因为害怕遭受迫害,奔上逃往美国的道路。他从童年时开始,亲眼目睹了这一段历史。1916年,他在高尔基主编的杂志上开始发表作品。1923年,他模仿自己最崇拜作家莫伯桑,写出小说《红骑兵》,并名噪一时。1939年,他因为与托派有密切关联,被判死刑。事实上,是因为他总嘲讽苏联政府而引发一些官员的不满,最终导致自己被判处极刑。总之,巴别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作家。美国人将哈金与巴别相比,自有其深刻用意。首先是哈金也曾在中国军队中服役,另外,他还将军队中的生活,用作家的目光非常细致地描述出来。这对于众多美国读者来说,本来就具有非常神秘的意义。此外,美国人也认为,哈金的写作语言非常简练,并认为哈金曾有过的军队生活非常丰富,但却知道从中进行怎样的取舍,以达到小说情节所需最佳效果。这也很像法国作家莫伯桑的风格。

  事实上,哈金的第一本书名叫《千言万语》。1997年,这本书给他带来了“作家暨海明威文学奖”。也正是因为这本书的成功,使他在美国的读者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哈金之后又发表了小说《等待》,美国很多评论家都开始对哈金产生了兴趣。就有人这样评论哈金的小说语言,读了第一句,就想读第二句,读了第二句,马上就想看第三句是什么。就这样,读者被作家的语言牵引着,一路好奇地读着,直至全书结尾。其实,哈金的这种小说语言更多的是受到中国章回小说技巧的影响。而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对这种章回小说语言都不陌生。与中国章回小说语言不同,西方小说更习惯于关注小说总体结构的把握上面,更不太在意小说开始时是否能用一句紧跟一句的语言,把读者紧紧吸引住。读西方小说,总要耐着性子读到第十页甚至更多些页之后,才能被有效地吸引住.《等待》获得两项非常重要的图书奖项,受到了越来越对中国感兴趣的美国读者们的好奇与关注。甚至有新闻记者就马上找到哈金刚到美国时打工的餐馆,采访餐馆老板。这位美国老板非常惊讶,因为他无法想象出来,一个说英语都笨拙的中国小伙子,几年后竟然可以用英语写作,并在美国出书,最终居然获奖。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呂周聚《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太平洋两岸的跨文化

    “谈中国与西方文学的互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欧洲文学,但美国文学的影响一样源远流长。”这是王德威先生为呂周聚新著《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详细]

  • 美国 作家塞缪尔·德拉尼访谈--访谈

    Q你将科幻描述为一种处于边缘地位的副文学(paraliterature),它与主流文学的关系是什么?近十年来,科幻似乎越来越被主流文学所接受,你是否感觉到有此变化?答:我在过去的十...[详细]

  • [美国]米勒《北回归线》

    美国作家米勒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1934年,他以43岁的“高龄”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北回归线》,好像暗地里修炼多年的武林高手,一出江湖已是炉火纯青,因而震惊四座。但为...[详细]

  • [美国]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

     菲茨杰拉德作为“美国梦”破碎的亲历者,常常一边虚构着小说的世界,一边叙述描写着他本人真实的经历遭遇。这使得他的小说部分地成为自传,充当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叹...[详细]

  • [美国]福克纳《八月之光》

    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的作品,刻意求新,意蕴深厚,书名也大都有个来历,《押沙龙,押沙龙!》取自《圣经》故事,《喧哗与骚动》来自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和前两者相比,《八...[详细]

  • [美国]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

    福克纳以《圣经・旧约》中古代以色列国大卫王的儿子押沙龙为名,创作了他的第九部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他本人对这部小说相当满意,曾对一个朋友说这是“有史...[详细]

  • [美国]福克纳《熊》

    《熊》是福克纳第十三部长篇小说《去吧,摩西》中的一部分,福克纳曾经说过:“《去吧,摩西》――我原先是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集写的,可是在改写后它成了一个物体的七个刻面...[详细]

  •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1952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问世,立即得到评论家的广泛重视和好评。这位二战结束后几乎在公众面前销声匿迹的老作家,用这部作品雄辩地证明了自己并未老去的创造力。...[详细]

  • [美国]辛格《市场街的斯宾诺莎》

     作家辛格和他笔下的菲谢尔森博士一样,都来自犹太人家庭。1978年因为“他的充满了激情的叙事艺术不仅扎根于犹太血统的波兰人的文化传统中,而且反映和描绘了人类的...[详细]

  • [美国]马拉默德《店员》

    《店员》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曾获得美国的罗森塔尔奖。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塑造了俄国难民、犹太人莫里斯的形象。他老实厚道,心地善良,辛勤工作,却终生与贫穷和操劳做伴...[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