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外国作家

达拉巽格尔·邦多帕代

发布时间:2016-06-01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达拉巽格尔·邦多帕代(1898—1971),于1898 年7 月25日生在西孟加拉邦比尔普姆县拉波普尔村的一个日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他父亲赫利达斯·邦多帕代所受的教育不多,但他博览群书,知识丰富;母亲伯勒帕沃蒂·黛维出身书香门第,受过高等英语教育,是位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刚毅而善良的女性。达拉巽格尔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他们家拥有一份祖传的地产,每年大约有四、五千卢比的收入,维持一家小康生活。

  8 岁时,父亲病故。家境每况愈下,母亲决计携带4 个不成年的孩子迁往巴特纳娘家去住,但达拉巽格尔的姑母不同意,说:“嫂子!你要是走了,在我父兄的这个家里,晚上就再也不会燃起灯火。”这位勇敢而聪慧的寡妇,保护了嫂子一家及其财产。母亲思想开放,鼓励孩子接受西方教育,又经常讲述伟人的故事,教育他们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材。母亲的开放和姑母的保守以及她们的爱,给达拉巽格尔幼小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家乡的民间歌舞,宗教习俗,传说故事等古朴的原始文化传统以及广柔田野,奔流河水,多变气候等自然风貌都是构成他创作个性的重要因子。他少年时代,铁路已伸进穷乡僻壤。采煤业兴起,工厂矗立。于是,这里既有守旧地主与新暴发户,又有地主与企业主,既有地主与农民,又有资本与工人的矛盾斗争,随着新生产力的勃起,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风俗撞击着原有的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这一切形成了达拉巽格尔的特有思维方式,塑造了他的双重性格,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巨大影响。

  1916 年他进入拉波普尔的高等英语学校。这期间,他与本村的一位富商的外孙女乌玛绍希成婚,结识了革命恐怖组织的人,激起为祖国献身的政治热情。不久,他去加尔各答,先后进圣特。杰维斯学院和绍特·苏巴罗班学院学习,但由于他参与了当时的革命恐怖活动,被警方勒令离校,加上染上疟疾,不得不缀学回乡。在乡村期间他担任县农村联盟主席,骑车奔皮于乡间,广泛接触农村生活,熟悉各类人物,为后来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他或许受山歌和民间音乐的影响,最早是写诗,1926 年发表了第一部诗集《三页》;他又受民间歌舞的影响,创作剧本。后来又与人合编《望日》杂志,1926 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涓涓溪流》,但真正使他走上文学道路的是1928 年所发表的《罗什卡利》(吉祥志),并开始与孟加拉文坛接触。廿世纪三十年代,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又掀起高潮,甘地的不合作运动的烈火燃遍印度大地。达拉巽格尔积极投身运动。1930 年初遭殖民当局逮捕,该年十二月被释放。在监牢里他写了两部长篇小说《三月旋风》和《石头城》。出狱后,他声称自己“不是叛逆者”,他认为祖国的自由解放,不等于个人的自由解放。只有从贫穷、剥削、疾病、愚昧中解放出来,个人才能获得自由解放。因此,他出狱后从事实业性工作,组织出版社,经商煤炭,但均告失败。最终回到家乡,一面照管田产,一面潜心创作,并为农村发展工作服务。

  1940 年全家迁往加尔各答,从此他的创作与大城市生活紧密相连,1942 年起先后担任孟加拉邦各地区的文学会主席。

  1932年他发表了第一部成功长篇小说《三月的旋风》,开始了他长达甘年的创作黄金时期。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被人称为反叛作品《三月的旋风》、《石头城》(1933)、《青颈》(1933)、《饥荒》(1944)、《风暴和落叶》(1946);被人称为史诗作品有《娘神》(1939)、《迦楞迪河》(1940)、《群神》

  (1943)、《五个村落》(1944)和《月亮湾里的故事》(1951);被人称为浪漫主义作品有《拉依格姆尔》(1935)、《阿贡》(1938)、《诗人》

  (1944),还有现实主义小说《圣地学校》(1946)等著名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主要有《晚会厅》(1938)、《符志》(1939)、《圣洁花环》(1945)和《大厦》(1947)等。这时期的创作题材主要取自农村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风格质朴。1947 年印度独立后,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51 年访问苏联,1952 年至1960 年担任西孟加拉邦立宪议会议员,1960 年至1968年成为印度议会者员。1956 年印度政府派他来中国参加鲁迅纪念活动,中途因病未成。1957 年他正式访问中国,1958 年他率领印度作家代表团参加塔什克的亚非作家会议。1964 年起担任印度文学院执行委员并担任孟加拉文学委员会主席。他先后获加尔各答大学,国际大学,贾多博布大学所授予的博士学位。1956 年因长篇小说《诊疗所》获印度文学院奖,1967 年因长篇小说《群神》获印度最大知识讲座奖。1971 年9 月14 日病故。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他的创作风格有了显著的变化,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手法,取材于城市生活,但成功的作品不多。主要作品有《蛇女的故事》(1952)、《诊疗所》

  (1903)、《思想家》(1957)、《婚礼》(1958)、《瑜伽中断》(1961)、《门吉莉的歌剧》(1964)和《世纪的死亡》(1971)等长篇小说。还有《时间》(1956)、《灾难》(1962)、《女人的奥妙》(1967)等短篇小说集等。他从事写作44 个春秋,为人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学遗产。他一生共创作短篇小说130 篇左右,中长篇57 部,还写过不少剧本、诗歌、回忆录、游记和论文。他不仅以创作数量,还以丰富的主题结构,特殊的历史文化意识和民族心态,成为印度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可以说,他小说的立体框架结构和文化意识的新视角,开创了印度地域文化小说流派,丰富了现实主义创作传统。达拉巽洛尔对印度文坛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几部史诗小说的创作上,如自传体小说《娘神》,区域小说《群神》、《五个村落》(这两部小说合并为《群神》获1951 年印度最高文学奖——智慧奖),《项链湾的故事》、《伽楞迪河》(该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泽出版),以及获1955 年文学院奖的《诊疗所》和《世纪的末日》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达拉巽格尔·邦多帕代《群神》

    这部小说是全景式的小说,它把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画面,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注重情节,只注重主题的平行展示或对立法的揭示。这里,既有农民与地主的阶级...[详细]

  • 印度小说家:阿葛叶

    阿葛叶,真名萨吉达南德·希拉南德·瓦茨雅因(1911—1987),是印度用印地语写作的诗人、小说家和文艺评论家。他于1911 年3月7 日生在一个婆罗门家庭,父亲是政府高级官...[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