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文学的多层面的积极影响
3.1.2 以极度个人化,隐私性极强的内容为题材。
由于网络创作写作者身份的隐藏,写作心态的隐晦和随意,写手们放下了包袱,更加大胆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敢于倾吐传统文学中一些很少涉及的内容。如网络小说《北京故事》,大胆地描述“同志”情感,“同志”生活。小说还激起了更多人的勇气,写下了自己心底的故事,形成了“同志文学”。走进文学E时代,文学更大限度地与现实生活建立起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生活中存在什么,网络中就会毫无顾忌地有什么。
3.1.3 以青少年生活内容为题材。
从文学内容所反应的年龄性特征而言,现在的网络文学主题更多的是以青少年的生活为题材,这是因为我国的网络主要还是青年人的世界。年轻的网虫们在网上倾诉年轻的故事,年轻的声音。《第一次亲密接触》、《我的爱慢慢漫过你的网》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当然,一旦网络更加普及,网民的成分就会更丰富,网络文学的题材也就会更丰富。
3.2 谁在写?——从创作者的角度看,网络使文学创作从精英走向民间。
回顾近当代的文学创作者:鲁迅、林语堂、茅盾、巴金、徐志摩、曹禺、郭沫若、钱钟书等等。除这些大师外,还有部分层次不同的作家、文学爱好者等。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文学的门坎太高,发表太难,挡住了许多文学作品走进我们视线,也打击了许多屡经失败的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文学创作成了一部分人的专利。
再来看看网络时代的文学创作者。因为因特网的特殊性,网络文学没有门坎,没有权威、没有编辑,没有人为障碍,只要在电脑上敲击键盘,然后贴到各大BBS、文学论坛,就算发表了。传统文学作者与读者间的一切过程都被省略,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发表作品,你就可以成为“作家”,在网络的世界里,“作家”没有界限……网络写作的这种自由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追随者多,这种追随又往往是率性而快乐的,因此,文学创作从精英的权威中突围而出,真正走向了民间,走向了大众。这些追随者、喧哗者(我们不妨称之为“网人”、“网上写手”),他们呼吸着互联网文学苑清新自由的空气,成为文学的新生力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目前国内的网民百分之八十七以上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也就是说,是广大的文学青年,他们顶着一个个个性化的网名,在网上倾吐着自己或稚嫩或深沉的声音,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给跨世纪的中国文学带来不少新鲜的空气。
3.3怎么写?——从创作过程和结果的角度看,网络使文学从文本走向电子化,从经典走向快餐化。
3.3.1 敲击键盘代替执笔手书,磁盘记录终结手稿时代。
互联网时代,键盘输入代替了执笔手书,磁盘记录终结了手稿时代。键盘输入速度快的写手会使写作具有了某种一泻千里的快感,思维因书写过慢而受阻的现象也大大地减少了。这使得写作比以往更接近“心想手书”的同步状态,也使写作者能更好地捕捉稍纵即逝的意识流;而且,熟练的键盘操作使“手书”成为一种近似于无意识的行为,“手书”意识的减弱,使作者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心想”上,这样的写作状态更自然、更真实,并减少了书写意识过强时易造成的理性对于初始情感的扼杀。
3.3.2 多媒体代替传统文学的一本正经,“网语”推动了语言创新。
网络媒体与制作工具相对文字、纸张和笔具,在使用和表达上具有全方位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你可以想象,当你可以用包括文字,语音,图像,动画……各种方式来表达你的心声,这比起只能用笔在纸上写画,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联想电脑照排系统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词,“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咱们可以稍作改动,重新再体会一下--“告别笔与纸,迎来电与光”!当人们真正地利用这样的媒体与制作工具来表达自己时,真正的“网文”才诞生了。走进文学创作E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在这一点上,它和纯文本有天壤之别,它非常有利于“情境”创设;另外,在网络阅读中可以实现人机、人人平等开放的对话,如BBS留言板、论坛、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等,这种交互式阅读,极大限度地达成了协商、对话;网络创作还能建立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来组织各种文学作品,信息浩如海洋,这有利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传统意义上文学体裁的划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界线将因此而越来越模糊,随笔或者干脆无法确切划分的一些“网络文学”将成为主导。到最后,传统的文学体裁将可能被整合缩略成一种文体,在这一文体的文本中,将会出现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甚至是超级链接这些超文本的符号,带给读者全方位、多维的阅读感受,并可以与作品本身形成互动。
在梦幻的网络世界,网民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新奇乃至愤怒的“网语”。他们将文字、数字、英语、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怪字、别字层出不穷,有的完全是病句。但在网络中,这种“另类表达”是网虫们的通行语。它大面积地被运用到网络文学作品中,非常有生命力,甚至蔓延到现在小学生的作文中了。作家陈村则认为,在电脑上,中文表达本身存在缺憾,使用“网语”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和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会显得新鲜,有个性。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是“网语”的热心鼓吹者,他认为,“‘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顾晓鸣还说,“网络语言及其书写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本世纪初因广播电影和近代印刷术等传媒的普及而产生的白话文,是语言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现在,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白话文又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语’及‘网话文’,它与新一代青年的语言紧密相连,将成为新世纪的语言方式。” (编辑:moyuzhai)
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