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茅盾文学奖该“降速”了

发布时间:2011-08-21 来源于:南方都市报 作者: 阎延文 点击数: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自8月6日第一轮投票公布81部入围作品名单开始,最近十天仿佛强行提速的高铁动车,一路狂奔:8月10日投票选出42部作品,8月13日投票公布30部作品,8月14日公布20部提名作品,8月17日又公布了前10部作品……短短十天,评委会对178部长篇小说进行了5轮投票,公布了五次榜单。难怪有人说,媒体的印刷速度已远远赶不上茅奖榜单的曝光速度,其评奖的超速推进,堪比刘志军时代“疯狂提速”的高铁动车。然而,正如高铁速度有可能以生命为代价,茅奖的“提速”,也正在断送着文学奖的公信力,其代价是悖离文学规律,牺牲文学的神圣和尊严。我认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应仿照高铁立即“降速”,切莫用赶三关式的“高速”快评,躲避舆论监督、更不能等待文学奖公信力彻底崩盘,甚至出现文学界的“动车追尾事故”再来反思。

其一,文学奖“提速”悖离文学规律,“过山车”式投票结果令监督成空谈。

  已经公布的五轮榜单,被媒体戏称为“超女选秀”和“过山车”, “每榜状元都不同,各居榜首仅一回。”有网友评论指出:五轮榜单瞬息万变,若不是中国作协和舆论监督“躲猫猫”,就是评委们的投票不稳定。据中国作协公示,本届茅盾文学奖初评作品包括178部长篇小说,据媒体统计总数达7800万字。如此海量的参评作品,评委们用多少时间阅读呢?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在8月2日茅奖全体会议讲话中介绍:“按照评奖办公室的安排,此次集中前,评委们已有一个半月的时间阅读作品。”

  一个半月短短45天,粗算可知,评委每人每天至少需阅读4部长篇小说,近200万字。即便加上短短几天评审中的两次补读,评委们不眠不休不吃不动,这个阅读量也是天文数字。与诗歌散文不同,长篇小说是“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如此“超光速”阅读,浮光掠影尚且难得,更不用说精读细评了。

  值得追问的是:究竟有多少评委读了全部178部作品?对每部作品又作了多少审阅笔记?如果没有阅读,无论设置了多少轮投票,其实都是“无效票”。与其公布评委实名投票结果,不如公布评委的阅读笔记和评奖摘要。因为公众监督的是评奖全程,而不仅仅是投票结果。

其二,文学奖利益链巨大,“千万大奖”内幕值得追问

  近年来,文学奖巨大的利益链广受关注。2010年,因“羊羔体”倍受质疑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尚未尘埃落地,其获奖者的天价重奖再引围观:“据圈内人士透露,四川诗人傅天琳获得了一套价值百万元的房子,广东打工作家王十月最叫人羡慕,广东省、深圳市、东莞市三地并奖,奖励总数高达60万元。”(《太原日报》2010年11月15日)

  而2008年颁布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更曝出“千万巨奖”。据2008年11月4日《钱江晚报》(《杭州重奖麦家:新房1套工作室1间奖金几十万》)报道:“昨天,杭州市文联透露,杭州市为刚获茅盾文学奖的麦家送上一份大礼——分配青园小区三期130平方米新房一套,在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为麦家提供别墅一套创办工作室,并将以茅盾文学奖奖金的6至10倍给予麦家重奖。据悉,茅盾文学奖的奖金是5万元,这意味着麦家还将获得30万元至50万元的奖金。”另据“杭州市文联主席陈一辉介绍:奖给麦家的住房位于西湖文化广场背后,景观很好。”而在西溪看到“一幢建筑面积约380多平方米的别墅时,麦家满意地当即敲定。”(《麦家信步西溪选别墅》《今日早报》2008年11月4日)按杭州房价,西湖文化广场黄金地段的三居室,再加上380平米西溪别墅和数十万奖金,一个茅盾文学奖的含金量早已突破千万元,是货真价实的“千万大奖”。

  政府重奖作家,说到底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既未经纳税人同意,又未向社会公示,“千万大奖”内幕,难免要画个大大的问号。

  短短十几天内,一个作家就能透过文学奖平台,成为千万富豪。如此巨大的利益,如此超速的评奖,无异于一场赌注巨大的文学赌博。

  不仅如此,获得文学奖还意味着登上主席台、获得作协主席的级别和待遇。正如本届茅奖副主任李敬泽所言;“文学奖带给作家的利益是什么呢?我们有一个文学体制,在这个体制内我开玩笑说,评奖就是文学GDP……在文学体制内,作家得到‘鲁奖’,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位列仙班’”。其实,“位列仙班”替换成“坐上主席台”更准确。近年来,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成为担任中国作协和省市作协主席的重要砝码。这就形成一个颇具魔力的利益“圈”:作家获文学奖成为作协主席;身为主席再获奖;因再获奖成为权力更大、级别更高的主席……如此循环往复,中国文学因此欲火燃烧,陷入“文学奖+主席台”的欲望怪圈。

  当下,读者普遍报怨文学奖质量大大滑坡,而巨大的文学奖利益链却在不断攀升,这不仅刺激著作家的功利性,也刺激着社会情绪,很容易引发公众对分配不公、官民对立的联想。因此,公众对文学奖内幕的追问,对“主席获奖”的质疑,对权钱交易、买奖跑奖的猜测,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三,网络文学出局拟增设奖项,茅盾文学奖应更名“中国作协书记处奖”。

  首次吸纳“网络文学”参评曾是本届茅奖的改革亮点,但7部网络文学全部出局却引起强烈反弹。手握重权的茅奖评委会近日回应,将增设茅盾文学奖“大众奖”。轻而易举地增设奖项,足见茅奖委员会的位高权重、财大气粗。无论“大众奖”能否平息网络文学的不满,但这恰好证明了茅盾文学奖的随意性。既然中国作协书记处可随意增添奖项,茅盾文学奖成了其手中揉搓的面团,那么,茅奖的严肃性何在?

  阅读《茅盾文学奖条例》(2011年2月修订),我发现中国作协书记处是该文学奖的唯一执法者——评委会主任由“中国作协书记处聘请”、评奖细则由“中国作协书记处制定”、评奖条例由“中国作协书记处解释”、获奖篇目由“中国作协书记处审核”……一句话,中国作协书记处既是茅奖评奖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全部评奖过程的组织者,同时还是该文学奖的监督者,三种身份集于一身,权力寻租的风险几乎为零。而在整个条例中,看不到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长篇小说读者更被忽略了最起码的话语权。这种体制化弊端,必然导致文学奖的公信力荡然无存。

  中国作协书记处只有七名成员,其中两位书记——高洪波、李敬泽被书记处聘为茅奖副主任,另一位书记处书记张健任茅奖监督组组长;评委会主任则是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这个由中国作协“主席台”拼出的“清一色”评奖班子,必然导致茅盾文学奖“圈子化”严重。面对公众质疑“前十部作品八位主席”,评委会副主任高洪波近日回应:“他有创作实力才能担任作协主席”,“作协主席入围顺理成章”,“可以说,这是一个伪命题。”(人民网8月17日)这种王勇平式漠视民意的傲慢回答,不仅不能挽回茅盾文学奖的公信力,反而会激化大众对文学奖的不满,以致有网络评论指责“茅盾文学奖成为作协主席的内部分配大会”。

  既然是文学小圈子的内部狂欢,既然由中国作协书记处全权包揽,笔者认为,茅盾文学奖似应取消“国家文学奖”称谓,更名为“中国作协书记处奖”。

其四,“评委获奖”第一人担任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主任,文学奖公信力大打折扣

  最近鲁迅文学奖的“评委获奖”广受诟病,但正如2010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面对质疑,评委会没有对这一事件作出任何回应或采取任何‘修复’措施,包括收回奖项,又难免让读者与网友更觉其中‘有猫腻’。”

  不仅没有顺应民意予以修正,鲁迅文学奖的“评委获奖者”还成为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会主任和副主任。第八届茅奖主任铁凝,2001年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委会主任,其作品《永远有多远》获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首开“评委获奖”先河。由“评委获奖”第一人担任评委会主任,这无疑使漩涡中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雪上加霜,其公信力更将大打折扣。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

    茅奖”设立40年来,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数量不断增长、总体质量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40年来“茅奖”评选这无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 金宇澄和他的《繁花》

     金宇澄 (1952~),原名金舒舒,上海人。1969年赴黑龙江农场务农,1977年回沪。1988年起任《上海文学》杂志编辑、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编审,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详细]

  • “博物”美学与情感记忆的光泽

    当下的小说形态,与旧文本之间的夹层,会是什么。”金宇澄在《繁花》跋中审视疑问的时候,将小说的兴趣回溯到“说话”传统,“做一个位置极低的说书人”是创作初衷的深情...[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 石一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石一枫是70后作家中的佼佼者,从《红旗下的果儿》到获“鲁迅文学奖”的《世间已无陈金芳》再到2019年发表的《玫瑰开满了麦子店》,他以“正面强攻现实”的“个人英雄...[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