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阅读与学习
三、作者刻画人物有多种方法,读者要从每种方法中体察作者的用心
刻画人物有多种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与语言的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揭示人物的品格、思想、感情,最终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思考作者使用这些方法的目的。
比如《孔乙己》中描绘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众人之中有长衫客,也有短衣帮,他们都不同情孔乙己。在当时的社会,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阶层的人缺少相互同情和救助,当然也与孔乙己自身的缺点有关,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描写展示了当时世态炎凉、民众不觉醒的残酷现实。
写小说不能把结论直接写出来,应该融入具体的描写、刻画中。例如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最后一次出现在酒店,喝完酒以手代足,慢慢地离开酒店。众人没有一个去问候,依然在叫在笑,孔乙己就是在人们的叫声、笑声中悲惨地离去了。
1.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看肖像描写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品质性格有什么关联。
从心理描写中体察人物最真实的思想感情,体会心理描写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不管是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还是动作与语言的描写,都有一定的作用,每个人物都应该有特色。例如说豹头环眼、短刚髯颤巍巍、面色黢黑、手拿丈八蛇矛。一听就知道是张飞。再如单凤眼、卧蚕眉、五绺长髯胸前飘洒,一副傲气,面如赤枣之色。这是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1) 肖像描写要揭示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服务于情节的发展。
农民作家赵树理有一篇作品《老杨同志》,作者用简单的几笔勾勒了老杨同志的形象:
“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2斤半重。”
两人一看这身打扮,认为是派来送信的,懒洋洋的问“他”,情节就得到了发展。老杨的肖像不仅把他的农民本色表现了出来,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揭示了两个村干部低下的思想境界。
(2) 心理描写在小说中非常突出,贵在真实细腻,与行动相关,展现人物个性,推进情节发展。
举例:
《窗口》中有一个远离窗口,只能听别人讲述而不能看窗外景色的病人,小说中心理描写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他的心理活动。他的同伴越是把窗外的景色介绍得细致生动,他心里越是不平衡。这种心态很复杂: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他也为自己的想法而感到惭愧,可是那种想法越来越强,最后这种恶劣的心态变成了一个极为残酷的行为。
这个病人最后的行为和他的心理直接相关,所以正是这种心理描写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七根火柴》、《长征路上》也对人物作了这样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贵在真实,贵在细腻。
2.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的行为、感情、命运有密切的关系,使故事情节更生动、更真实。
举例:
《窗口》描写的是公园里的环境,这里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的活动,所以基本上是社会环境。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这一切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此处的环境描写,是为描绘两位病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性格服务的,但是热爱生命有一个准则:自己应该保持美好的心灵,同情和帮助周围的人,不是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所以这个环境描写和人的行为、感情、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
鲁迅的《故乡》开头展现的那种萧条冷落的情景和后面“我”去老屋变卖家产、准备接母亲离开时的感伤情景是非常吻合的。闰土的麻木与他所处的悲惨境遇也是直接关联的。
《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是有钱人和穷苦人交会的一个活动场所,恰恰在这里,命运各不相同,地位相差很远的不同阶级的人,却对孔乙己产生了共识,这就耐人思考。所以作者在描写环境的时候讲了长衫客和短衣帮来这里喝酒的情况,而长衫客、短衣帮对孔乙己都是一个态度,这就引人深思。
《七根火柴》的作者真实地再现了长征路上的恶劣环境,衬托出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美好的心灵。
例如描写草地:
“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刹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要战胜严酷的环境,要救助自己的同伴,环境与人物的品质就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了。应该认真研究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或者社会氛围的描写)和作品创作的根本目的、人物形象塑造的联系。
老舍的《骆驼祥子》,其中对烈日暴雨的描写堪称经典,把旧社会洋车夫所受的磨难展现出来了。烈日下,祥子像牲口一样喝着污黑的井水;暴雨中他被人奴役着,喘不过气,浑身冷得发抖也不能休息。
所以环境描写和作者的感情、作者创作小说的目的是紧紧联系在起的。
3.语言亮点
小说的情节是由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构成。其中,有些语言(一句话或几句话)耐人寻味,或活生生地反映人物的性格、情感,或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这就是“语言亮点”。善于发现“语言亮点”是能力、悟性提高的结果。联系相关内容反复体味“语言亮点”的作用、效果,是很有兴味的鉴赏活动。
(1) 所谓“亮点“是指小说中特别耐人寻味的语言。小说中有些语言是作者千锤百炼的结果,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具有这种功能的语言就是“语言亮点”。
(2) 善于发现“语言亮点”也是一种能力。能够发现、体会和欣赏作者精心打造的语言,可以提高悟性。对这样的语言,要反复地去体会其作用和效果,这就是“鉴赏”。
下面结合优秀的作品来看看“语言亮点”的功能。
《在烈日和暴雨下》: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用“无精打采”和“懒得动”形容柳树,用的是拟人手法,突出了酷热的天气。但是祥子还得出车,不然他没有生计,所以这句话并不是为描写柳树,而是要表现这种严酷的环境,要写祥子的命运,要揭示社会现实。
如果说这天摄氏三十七点五度,虽然很科学,但形象性就消失了,而小说正是重在形象性。老舍写那一天。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
十二个字,语言很简练。祥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拉车。
接下来写
“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这是何等的灼人。前面写了树,此处写动物: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再写人:
“小贩们不敢吆喝。”
最后写点感触,不完全是写实,带有艺术色彩: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这些都是“语言亮点”。把热写到了极至,祥子悲惨的命运也就揭示出来了。写暴雨也是相当精彩的,特别是祥子的痛苦,不只是来自于自然,更主要的是来自于社会: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这个坐车人对祥子没有一点同情,只说了这么一句话,但这是“语言亮点”。祥子生活的社会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同情、没有救助、富人压迫穷人的社会。与其说祥子遭受了烈日的灼晒,暴雨的喷淋,还不如说,他遭受的最大痛苦是心灵上的,是那些有钱人对他的奴役与凌辱。
《孔乙己》里面的“语言亮点”也有很多。孔乙己也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但又受到旧教育的毒害。他想成就功名而不可得,对生活缺少积极的态度,还有一些毛病,但孔乙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他是和短衣帮处于同一经济地位被压迫的人。孔乙己是这样出场的: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这一句耐人寻味。孔乙己不愿意劳动,也不会劳动,给人抄抄书,又有顺手拿人家东西的毛病,被打可能是经常的事。他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孔乙己的心态是通过一件长衫体现出来的: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还是不肯脱下长衫,要标榜自己是有知识的人。但他进入不了长衫群落之中。
写孔乙己的迂腐,通过他的语言表现出来: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但他对小孩子有爱心,把茴香豆分给他们吃,一看自己的不多了,便又蹦出一句名言来。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特别是结尾,小伙计说的话看似违背事理逻辑: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是不定,“的确”是肯定,搁在一起含意深刻。的确死了是无疑的,社会必定要吞噬他;“大约”是说不清他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他在这社会上太卑微了,谁记得他呢?这些都值得回味。
《七根火柴》中写那个无名战士牺牲之前的话,感人泣下,也是“语言亮点”。
(编辑:moyuzhai)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02
推理与非推理侦探小说
评论界有人认为:侦探小说就是推理小说.往日叫侦探,今日叫推理;西方叫侦探.东方叫推理;名称不同而已.
是的,推理小说是侦探小说,因为两...[详细]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03
一切阴谋诡计的克星
推理,对于某些不爱动脑筋的人来说,也许是枯燥无味的,然而,在推理侦探小说的热心者看来.它是小说的精华所在.是最能提神的兴奋剂.
其...[详细]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04
类比推理方法
所谓类比法,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点,作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存在相似点的结论。
有一次,福尔摩斯对华生...[详细]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05
制伏罪犯的杀手铜
任何一个罪犯,总以为自己干的坏事很隐秘,人不知,鬼不觉,不会遭到惩罚;尤其那些所谓有头脑的高级惯犯,作案前总要精心策划,深谋远虑,如何...[详细]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07
侦探的桂冠
人物是小说构成的第一要素。
侦探,是侦探小说着力描写的中心人物.历史上任何一篇杰出的侦探小说,其中必有一位智勇双全的侦探.尤其是...[详细]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06
间接证据
所谓间接证据,是指那些非直接的事实根据.间接证据是不能直接证明嫌疑对象有罪的,但通过一定的推理程序.它也可以起佐证的作用.
...[详细]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08
单一难点型
所谓单一难点,是指小说中只设置一个难点;这个难点一攻克,其余的疑难问题便迎刃而外
《波希米亚丑闻》是柯南道尔写的第三部小...[详细]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00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
作者 颜剑飞
趁着暑假争取把这本书ocr完,全书计144页,海峡文艺出版社版。先把后记帖上来,让大家对书有个了解。时间关系,校对比较粗糙,请量解,希望...[详细]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10
侦探的怜悯心
正义感与怜悯心.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感情上的表露,不过.这两者是相通的、一般地说;只有那些富于怜悯心的儿才具有正义感,而富于正义感...[详细]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09
正义感与怜悯心
一首成功的乐曲.总有一个优美动听的主旋律,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但是,如果只有主旋律而没有围绕主旋律的曲调引申和变奏,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