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为什么很多作家放弃小说

发布时间:2011-06-30 来源于:中华读书报 作者: 舒晋瑜 点击数:

  读书报:《马桥词典》中我们看到了“野心勃勃地企图给马桥的每一件东西立传”的韩少功。从16岁去那年插队,一直待了6年,那段知青生活对您的影响是怎样的?

  韩少功:那几年插队,没让我成为工程师或外科医生,但给了我一个接触大自然和了解底层社会的重要机会,差不多就是特殊的“高等教育”。有那几年垫底,即便我后来进了城,进了文化圈,也多了一个参照角度。85年提出“寻根”,参与的作家大多有下乡知青或回乡知青的背景。为什么?因为这些人不论是厌恶乡村还是怀念乡村,都有一肚子翻肠倒胃和泥带水的本土记忆,需要一个喷发的载体。“寻根”就是这样的载体。从这里,你不难看出经历对写作的深刻影响。

  读书报:您在湖南师院上学的时候,同班还有哪些同学比较知名?有过那样一段艰苦的乡村经历,到了大学,是否特别珍惜?您在大学是怎样生活和学习的?

  韩少功:77届老家伙多,因为长期失学,所以狂热好学,宿舍熄灯后点上蜡烛再读的大有人在。我当时是走读生,有了孩子,还写小说,还折腾政治,比如邀一些人贴大字报,炮轰地方领导压制有关“真理标准”的讨论。不过我的功课成绩很好,只有英文稍差——这使我不甘心,毕业后又回母校的外文系旁听。几年前,有过一次同学大聚会。大多数同学都状态不错,在教学、研究、经商等岗位上各有所成。也有当官的,光我那个小组就有省部级、厅局级的五个,而且还没一个被“双规”的,也算是不容易了。

  读书报:你1988年去了海南,在《海南纪实》杂志任主编,创下的杂志量发行的惊人纪录。当年“摆事实不讲道理,雅事俗说和俗事雅说”的主张,今天还行得通吗?

  韩少功:那几句话,是我当时对新闻类稿件的要求,意思是一要防止主观臆断,不要强加于人;二要讲究品质和效果,不能太“八卦”,也不能太学究气。但当年在市场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在以后也能成功。《海南纪实》发行过百万,拒绝一切广告,是出现在特定的时期,相关的条件无法复制。比如当时同类期刊都被旧体制捆住了手脚,只有你放开了打,一套个体户的打法,当然是无往不胜。现在还有这样的条件吗?当时的读者大多是心里有国家大事,现在还有多少这样的读者?

  读书报:在90年代的思潮分化与冲突中,你处在争议漩涡中——无论是在“人文精神”讨论还是“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辩论。你现在如何看待当时的这些争议?

  韩少功:我从来主张有话直说,但最反对划派、站队、拉帮结伙。比如我不赞成王蒙先生的有些看法,但一直尊敬他,甚至崇拜他。他在回忆录中说我否定王朔,那是他记错了。我主持《天涯》杂志,还以头条位置发表过王朔的文章,一直欣赏他的才华,只是说他杀伤力很强,但建设性不够。90年代那一段,我明确反对过拜金主义,反对过市场崇拜和资本崇拜,包括医疗、教育的市场化和土地的私有化,至今也不觉得有改变观点的必要。有人说我“新左”,我不在乎。但我一直庆幸有多种声音,而且希望有更高质量的反对者,因为这是避免自己封闭和僵化的必要条件。我最近还准备写一本书,专门清理权力社会的问题,以便让文革这事,由不可思议变得容易理解,也就不难防范。我的针对点就是某些左派人士对公权力的理想化。这与反对资本神话是同样重要。

  读书报:从1996年担任海南省作协主席,到今年辞掉省文联主席和党组书记,听说不少同事掉了泪。你如何看待这十五年的领导经历?

  韩少功:生活是本大书,其中有几页是公共事务,可能也不错。欢送我下台的那天,海南文艺界的同事们动了感情,我心怀感激。其实,我不擅长行政。谋粮草、举人才、立规矩,是我上任时心里想的九个字,但做起来也都是些鸡毛蒜皮,乏善可陈。一旦该做和能做的几件事都做完了,再往下就只能是混官了,那还是让位为好。你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吧?

  读书报:作为一个过来人,你觉得文联、作协这样的体制是否需要改革?应如何改革?

  韩少功:文联、作协这事很难办。你说它是行政机关吧,它的规定动作不多,制度约束也粗,还不如某些经济管理部门,比如卖土地毕竟有了“招拍挂”等一套办法,有配额,有审计,但文化这一块几乎是空白,常常是摸脑袋、凭印象办事。你说它是公司或者社团吧,它又缺乏奖能惩庸的足够手段,大家端着铁饭碗,日子很好混。从大定位来看,这些团体到底是“第二文化部”,还是行业工会,或只是个交流沙龙?这一类机构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明确:一是要做民主的文章,克服“官气”;二是要完全公益化,克服“商气”,就像我对孙家正说过的:不能傍大款。当时他加了一句:“还不要傍大官”。但要把这两句话落实为制度,成为一套完整和严格的规定动作,并不容易。有一次,省财政厅长率三个副厅长请我吃饭,现场办公,支持文联。这种好事十分罕见,但我只要了两笔小钱。我不便明言的是,我实在不知道在现有这种体制下,更多的财政资源能否管好和用好,会不会形成机构“自肥”。不管我盯不盯着,风险都太大,所以我不能多要。

  读书报:你在担任领导期间是否有过一些改革尝试?

  韩少功:厉行各层级的定期民主考评,在文学评奖中推行评委实名制等等,这样一些小改革还是受欢迎的。不过大的医疗方案不明确,光是消消炎,打几针葡萄糖,不解决根本和长效的问题。

  读书报:大家都评价你很精明,表面上很随和宽厚,实际上有自己的主张,您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人?

  韩少功:我喜欢古人的两个说法。一是“外圆内方”,指待人随和,又秉持原则。二是“识圆行方”,指看事周全,又行事果决。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韩少功《人生忽然》:呈现时代记忆与命运思考

    韩少功先生的新著《人生忽然》,与他的长篇散文《山南水北》艺术地记录自然与民间的生态关怀不同,《人生忽然》更侧重于跨界之下的时代记忆与命运思考。...[详细]

  • 一次打破文学边界的尝试

    《小说评论》既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载体,也是透视当代文学批评构建的一个标本。开设“三栖专栏”,不失为一次打通文学边界的尝试,一种学术批评视野下对文学现象的观...[详细]

  • 韩少功《长岭记》:在文学与非文学之间

    关键词:《长岭记》 韩少功 杨厚均:韩少功的“新作”《长岭记》发表于2021年第2期的《芙蓉》杂志。文首,韩少功对其将这些50年前的日记整理发表的...[详细]

  • 刘仁前的时间魔方——读刘仁前的中篇小说集《香河四重

    刘仁前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健将之一,2019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香河纪事》,此前曾出版长篇小说“香河三部曲”(《香河》《浮城》《残月》),今年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集《香...[详细]

  • 韩少功:加工提炼文学的中国经验

    2017年07月05日09:2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宋庄如果把文坛比作武林,韩少功属于“高手”。这种高,不止是写作技巧的高,也不以作品数量取胜,而是思想和笔力...[详细]

  • 横沟正史

    横沟正史(1902-1981),日本推理文坛泰斗,与松本清张、江户川乱步并称为“日本推理文坛三大高峰”。1948年凭《本阵杀人事件》获得第1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一跃成为超...[详细]

  • 无罪:下一部书计划写现实类作品

    Q:您选择踏入网络文学创作行列的初心是什么?笔名背后有什么小故事可以分享吗?无罪:初心就是为了兴趣,最初喜欢看书,后来觉得自己应该也能写啊,就开始了创作。笔名最初想...[详细]

  • 推理小说评论谈



    相信有不少推理小说爱好者都会在看完某部作品后大为惊叹或者是大感愤怒,他们通常都会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看完书后所萌发的想法,然后经过细微的整理,将这些...[详细]

  • 楼星吟

    楼星吟,真名:谢雅娜。

      广东河源市连平县人,现是阅文集团云起书院大神作家。

      擅写古代言情小说,创作字数过千万。...[详细]

  • 丛林狼

      笔名丛林狼,现居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广东省网络作协副主席,深圳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八届网络作家班学院,阅文集团创世中文网大神约作家,获腾...[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