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恺然代表作《近代侠义英雄传》
平江不肖生
向恺然(一八九〇~一九五七年),湖南平江人。自幼文武兼修,具有强烈之民族意识;曾两度赴日留学,以谋救国之道。民国元年,其处女作《拳术讲义》发表于《长沙日报》,演叙“八拳”析理颇精。而从一九一六年起,即以卖文为生;《留东外史》系列作品均其留日经验谈,曲折影射真人真事;于焉声名大噪,不胫而走,上海世界书局慕名登门约写武侠小说。向氏以“”为笔名,一生共撰武侠十四种;其最早所写武侠钜着有二:一是《江湖奇侠传》(一九二三年连载于上海《红杂志》周刊),一是《近代侠义英雄传》(一九二三年连载于上海《侦探世界》半月刊);两者均于同年由世界书局出版,但其精神、命意、气象格局却迥乎不同。
·《江湖奇侠传》直承罗贯中《三遂平妖传》及清初《济公传》之剑侠、神怪传统;复再糅合清末若干乡野传奇,于焉乃杂凑成一个飞剑、法宝加侠客、术士的“江湖大拼盘”。此书是以湖南省平江、浏阳两县居民争地武斗为经,以昆仑、崆峒两派剑侠分头参与助拳为纬,而带出无数紧张热闹、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惟据本书第八回旁白所称,在清光绪初年“这种奇奇怪怪的事情、奇奇怪怪的人物”的确是有的,不是作者向壁虚构在“捣鬼”。书由赵苕狂作序、施济群评点;惟施评仅至三十九回即行中辍,原因不明。通行本共收一百五十回,约一百二十万言,而向恺然实撰一百一十回;余由赵苕狂及不良书贾续完,亦即坊间《火烧红莲寺》一书与上海明星影业公司连拍十八集电影之所本。其首开武林门户之争,影响极大。
·《近代侠义英雄传》开卷第一回凡三提《水浒》,自云:“这部书是为近二十年来的侠义英雄写照。”其命意、旨趣不喻而明。此书以大刀王五与谭嗣同“一生一死乃见交情”为引,而带出大侠霍元甲本传;再由霍家绝艺“迷踪拳”威镇江湖而带出清末各派英豪;最后则以倭人毒害霍元甲而总结全书。揆其内容,在在不离民族精神、侠烈气概;而笔法生动简洁,绘声状物俱极传神。若论史实,则所写人物皆斑斑可考;若论小说结构与技巧,则前后有照应,处处有伏笔;环扣相连,浑成一体!虽偶有小疵亦瑕不掩瑜。以“平话”来看,可谓民初以来最佳武侠钜构,不作第二人想!
概括言之,这部结合史实撰写的《近代侠义英雄传》有如清末游侠列传,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强调民族气节、表彰侠烈精神,而以“东亚病夫”为憾为耻。令人读来虎虎有生气,奋然思以强身、强种、强国。
二、缕述中国武术门派,历历如数家珍;殆为真人真事真功夫,非熟谙此道者莫办。
三、紧扣住时代脉动,而将当时若干新名词、外来语及社会习尚一一运用到小说中,读来亲切自然;与今人所撰武侠相率“托古言事”却又一无凭借的滥套,大异其趣!
四、清末之中国动乱频仍,新旧思想对立;而作者独能观察入微并反映出当时“排外”、“媚外”种种人心向背实况。这不仅是小说家言,而可视为社会史家之论了。
凡此成就,在《近代侠义英雄传》问世以前,武侠说部皆未达到同等水平;即或偶涉其一二,亦不全面。可惜此书竟不及以怪力乱神为能事的《江湖奇侠传》流传广远,良可浩叹。该书由沈禹钟作序,陆澹庵总评;共八十四回,都百余万言,允称一代钜制。而与向恺然齐名于世并有“南向北赵”之称者,厥为赵焕亭。
(编辑:moyuzhai)三弦《天之下》: 网络武侠小说创作的一种出路
简介《天之下》展开了一个主宰是武林的神州世界。武林就是天下,天下就是武林。在这个庞大的天下中,侠客持证上岗,仇敌照章相杀,曾经的江湖规矩,全都变为律法,然而侠肝义...[详细]
“武侠热”到底是武侠类型最后的挣扎,还是新的转机?
2022年的剧集播放过半,武侠题材似乎又有重放光芒的迹象。上半年《雪中悍刀行》《说英雄谁是英雄》《且试天下》等武侠题材影视剧的制作阵容堪称顶配。下半年代播...[详细]
金庸扭转了对武侠小说的误读
中国大陆对武侠通俗小说的误读很严重。上世纪30年代开始,新文学的不少学者就对传统武侠、志怪的通俗文学有猛烈的批评。而50年代起,对武侠小说更是持禁毁的态度,有些...[详细]
《天龙八部》中的“漏洞”
天龙八部从1963年开始连载,四年方成书。金老先生讲故事还真是高手,人物新奇繁多,情节跌宕起伏,虽有小虫但不影响大局,时过四五十年仍畅销如昔。瑕不掩瑜即是如此。...[详细]
《天龙八部》:执念与命运
我所看过的金庸小说,唯《天龙八部》一书最是神奇。小说通篇都笼罩在佛法的光芒下,所有的剧情都在阐述着四个字:求而不得。...[详细]
《天龙八部》中的人性
金庸比别的武侠小说作家高明的地方就是当他们都在追求情节的离奇的时候金庸已经悄悄地将武侠小说提升到了探讨人性的高度。《天龙八部》就是部披着武侠外衣的人...[详细]
《天龙八部》中的佛学意蕴
金庸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虽是武侠却超越武侠,仅凭一部《天龙八部》已使得所有武侠小说望尘莫及。小说以北宋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之...[详细]
《天龙八部》的灾难
金庸写武侠写得华人世界人人皆知。他后来悍然封笔,急流勇退。我看最早当是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看到了自己无法避免的下坡路。...[详细]
《金庸识小录》:真正能流传下去的武侠小说只有金庸
作者酷爱乱读书,尤好金庸小说,阅读中随手考掘故实,索隐发微,出入于文学、历史、风俗、博物、西学之间,虽以短小的札记体裁写出,但能免于陈言,而富于趣味性与知识性。论...[详细]
论《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武学
金庸以武功写逍遥,《天龙八部》直是一部好看可爱的武侠《庄子》。而大师从心所欲,同时将一部波诡云谲、神妙莫测的《庄子》演绎成庄重高远、意境悠深的《金刚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