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近代神魔小说试论

发布时间:2010-07-18 来源于:未知 作者: 墨余斋 点击数:

  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神魔”作为一独特类型,与历史演义、人情小说鼎足而三。明中叶《西游记》、《封神演义》的问世,使此类作品获得了读者的强烈认同,遂风行于世。以后的同类题材创作,不论说“史话类”(依附于一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佛道类”(讲述佛、道而教义及民间神祗出身、伏魔经理)、或者“寓意讽刺类”(借幻寓义,托幻刺世)都难以走出《西游记》等经典的阴影。尽管如此,创作者们还是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闪展腾挪,寻求变化。所以,探讨神魔小说的演进轨迹,明末清初是一变①,清中叶以后又是一变②。比及道光以后(清末民初),此类小说的创作者们面临着前辈们当年同样的难题:因循,还是创新?最后他们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作出了回答。

  ⑴  与前几期相比,清末民初的神魔小说数量上并不少(参见附表),但艺术质量上却要远远逊色。

  晚清“拟旧小说”风行,这一点同样表现在神魔小说的创作中。尽管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可此其作品不但没有摆脱《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早期经典的强大影响,受其影响之深比之前几期,更似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些作品摆明了以前者的读书自居,如《天女散花》,第1回便开宗明义:“这部小说从唐三藏到西天佛国取经之后,发出来的一段故事”。一些作品,如陈景韩德《新西游记》(5回);李小白的《新西游记》(6卷30回);陆士谔的《也是西游记》(2卷20回);天悔生的《续封神传》(4回)等,都是打着《西游》、《封神》招牌的旧瓶新酒。当然不仅《封神演义》、《西游记》是注目、模仿的对象,前期的其他一些作品,如《东游记》、《济公传》、《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绿野仙踪》《草木春秋》、《斩鬼传》、《评鬼传》、《雷锋塔奇传》等,或明或暗,或多或少,或有意或无意也都是模仿的对象。

  这些因袭、模仿的情形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类属亦步亦趋型。如张小山的《平金川全传》,不论是构思还是行文,基本上仿《封神演义》格局,以历史事件作为情节发展脉络,“以神演史”。讲述年羹尧与岳钟琪奉旨平定金川王罗卜藏丹为首的叛军。怪力乱神充斥全书,“天命攸归:观念贯穿始终。年羹尧的经理,有点像《封神演义》中的九尾狐妲己,本是天狗星历劫临凡,平金川之后却因为“忘却本来,杀戮过重”被打入畜牲道。

  书中的世外高人诸如万衲子、云谷子等,风味正邪双方。一方替天行道,帮助清廷剿灭叛乱;一方则助纣为虐,帮金川王煽风点火。其中回教的祖师爷穴上老祖俨然又一通天教主,“广有神通,深精法术,手下有十二个徒弟,六男六女,都是由擎山举岳的才能,倒海翻江的本领,且都炼有随身法宝……”(第7回)“除了十二个大徒众之外,尚有小徒弟数百人都是走兽等类”(第12回)。他最初与《封神演义》中的通天教主一样,深知天命难违,约束门下不得逆天行事。但随着门下子弟的卷入,终于经不起蛊惑,亲自下山摆阵,用水火雾阻挡清军,后来还是在罗马教皇的劝说下回山。

  纵观双方争斗方式,也和《封神》一样,主要是摆阵斗法:五行阵(第五回)、强水阵(第7回)、六合阵(第10回)、冰洁阵(第13回)层出不穷,但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就连云谷子暗算金川营中的安庆子,也是适用追魂符,用草人写上安庆子生辰八字,步罡念咒,制其死命。与《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制赵公明如出一辙。

  《续封神传》同样延续此路。另外象《绣云阁》走的是《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等“寓意讽刺”的路数,其中人物“三缄”、“虚无”、“意淫”、“酒、色、才、气”,各有所指。《精神降鬼传》则明显模仿《斩鬼传》、《平鬼传》。作者自谓“《斩鬼》、《平鬼传》上钟馗俱以吃吃杀道,我家主帅以生生为道。”

  第二类是杂糅型。

  其一是杂糅经典作品,即改编名著。如《四大妖精》中的《孙行者》、《猪八戒》、《红孩儿》,完全是摘录《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相关情节加以串联、发挥,所以有时笔法完全照搬前书(说抄袭更恰切,如(红孩儿》第47回,见玉面公主一段,与《西游记》第60回的某些文字完全相同,只是孙悟空换成了红孩儿)。《孙行者》、《猪八戒》完全可以作为《西游记》中“老孙”、“老猪”的别传欣赏。尤其是老猪,充满人情味,他与高翠兰两厢情愿、生死难舍的爱情,很是令人同情。

  至于《红孩儿》的情节则是糅合了《西游记》中的红孩儿相关情节以及(封神演义》中有关哪吒出身、闹海、学艺的故事,将二者合而为一。而《白娘娘》则基本是前期《雷峰塔奇传》的翻版,只是结局向着大快人心的方向发展:法海祭起金钵,白蛇与小青危在旦夕,白娘娘的师傅蕊芝仙子突然出现,“把手一指,那个金钵顿时变了一座宝塔,把法海和尚镇在西湖边上,永远不得超身。那塔就名雷峰塔,后来人弄错了,以为里边镇的是白娘娘,实在镇的是法海和尚。”(第41回)倾向性更明显。法海与淫贼勾结害人,实在是咎由自取。

  另一种则是杂糅不同的小说类型,即混类交叉。这类作品在清中叶曾出现多部,如《绿野仙踪》、《婆罗岸》侧重人情,《瑶华传》倾向侠义,《女仙外史》则更像历史演义……其实出现这种现象是一种小说类型濒临绝境的一种无奈选择,是创作者的一种补救措施,此期的《评演济公全传》(240回)最为典型。与传统的“济公系列”(《济颠语录》、《醉菩提》、《曲头陀传》)有根本不同,明显受到当时盛行的“侠义公案”类说书影响,按照人间侠士的模式塑造济公形象,济公已蜕变为不折不扣的人间独行侠,其“脸不洗,头不剃,醉眼乜斜睁又闭”,“警愚劝善度群迷,专管人间不平气”(第2回)的形象,分明是一“糊涂大醉侠”。所不同者,济公未卜先知,可以运用法术制敌。和黄天霸(《施公案》)、展昭《七侠五义》)等依附于某一清官大僚相似,这位知觉罗汉,竟然成了秦相(秦桧之子)的“替僧”,这一特殊身份为他以后的仗义行侠创造了不少便利条件。他和官府紧紧连在一起,他的神通法术必须经过官府这一中介才能发挥作用,这就使得他的形象与传统神道有了极大的不同。他收江湖侠士陈亮等为徒,追捕采花大盗华云龙、平定妖道邵华风聚众造反、为烈女贞娘正名,故事情节多有重复,侠义公案色彩鲜明。这里边的神魔斗法,已毫无新意可言。妖魔们的法宝无非“捆仙绳”、“混元石”、“罩仙钟”一类,一望便知未脱《封神》故伎。但与其说是神魔之争,倒不如说是江湖上高手之间的比拼更恰切。需要指出的是,《评演济公传》的续书多达四十续,在小说史上蔚为奇观,足见其题材的强大魅力。这也是神魔小说不断衰微,却又不绝如缕的主要原因之一。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近代历史小说代表《孽海花》

    《孽海花》作为历史小说,刻划人物性格吸取了我国古代“良史”的实录精神。同时,又借鉴了《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的讽刺手法,以写实笔法评说事件、权衡人物...[详细]

  • 近代文学观与科学传播(上)--科幻

    [摘要]章太炎的古文经学以传统“小学”为基础,建立“以文字为准”的文学思想,强化文字表意和致用的功能,通过调用中西学术博大的论证论据达到缜密说理的效果。任鸿隽...[详细]

  • 近代文学观与科学传播(下)--科幻

    2任鸿隽科学化文学观的实践2.1任鸿隽坚守“文载科学”的理念,确立文学是科学传播的媒介工具1912年任鸿隽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化学工业。一面求学,一面思考如何将自...[详细]

  • 近代小说家:蔡召华

    蔡召华,近代诗人兼小说家。字守白,别署冷道人。系广东东莞鸣珂巷人。为清末附贡生。生卒年不详,约咸丰至光绪间在世。“性磊呵不羁,……生平固穷,自守不求人知,惟以吟...[详细]

  •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与《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合称为四大奇书。《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类...[详细]

  • 借释道之说言儒《禅真逸史》

      《禅真逸史》,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八卷四十回。明末方汝浩编著。据该书刊行人夏履先书前所撰《凡例》,知道早在元代就存有一个"意晦词古,不入...[详细]

  • 近代“笔墨生涯”的荣乐与哀痛

    近代大众传媒的新兴造就了中国最早一批报人。近代早期的报人却对其身份和生活缺少认同。“笔墨生涯原是文人学士之本分,既不能立朝赓歌扬言,又不能在家著书立说。至...[详细]

  • 向恺然代表作《近代侠义英雄传》

    在《近代侠义英雄传》问世以前,武侠说部皆未达到同等水平;即或偶涉其一二,亦不全面。可惜此书竟不及以怪力乱神为能事的《江湖奇侠传》流传广远,良可浩叹。该书由沈禹...[详细]

  • 《巨流河》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

    《巨流河》,一部满载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一部大时代悲欣交集的抗战史,新旧交替时代的女性奋斗史;一部台湾文学、中华文化走入西方世界的启示录;一部用生命书写壮...[详细]

  • 《聊斋志异》鬼狐精怪,幽愤之语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