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菜刀,我们是菜:《菜刀温暖》
郑钧是国内最早的签约歌手之一。1994年发表第一张创作唱片集《赤裸裸》,一曲《回到拉萨》横扫国内百家排行榜,轰动国内乐坛,使之成为国内最具有商业价值的摇滚歌手。在此后的10年中,先后经历了与环球、百代等国际唱片公司的合作,发表了四张个人创作专辑和一张翻唱专辑,获奖无数,《赤裸裸》、《灰姑娘》、《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怒放》等多首曲目广为流传,更以其俊朗的外型和深刻的思想深入人心。他也是第一位登上美国专业音乐杂志BILLBOARD封面和第一位获得世界三大音乐奖项之一——美国MTV音乐录影带奖的中国歌手。
沉寂了两年之后,郑钧重新复出,准备自己的全国巡回演唱,在此期间,他一边创作新专辑,同时又以“非典”的速度创作了一部富有黑色幽默又不乏激情的原创小说,今天由江苏文艺出版社正式发行,不仅给摇滚乐坛开了明星创作小说的先河,而且给当今浮躁虚伪“专业”的当今文坛带来了摇滚精神和摇滚节奏的冲击,它像一股旋风,以特有的激情和幽默风格一扫当今文坛沉闷的风气。
这一本异常精美的图书书名叫“菜刀温暖”,名字非常奇怪,有横空而来的突兀之感。为什么要取这样的书名,郑钧本人有自己的解释,在本书自序中,郑钧说道:“生活有如一把菜刀,我们只是案板上的一棵菜花或者冬瓜,引颈待命。按说菜刀应该性属冰冷残酷,但当它从我的脖子切下时,我竟感到了一丝温暖。可能是由于刀上有我的热血飞溅吧。”这就是书名“菜刀温暖”的由来。
从书名的解释中,我们发现小说的黑色幽默成份,也能亲身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一种人生态度,正像郑钧自己所说:“我是用颓废来表达愤怒,用伤感来表达爱情。”同时,这里面还传导出一种近乎绝望的下沉的快感,大约这也隐喻了时代的某一些特征。
小说《菜刀温暖》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一位摇滚乐队主唱和一位制作人的爱情故事。郑钧说:“这故事不复杂……有意思是其中很多细节很多文字,……主人公温暖和他原来的女朋友菜刀,还有他新认识的女孩静,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牵扯到他的好朋友秦大,秦大也是一个音乐制作人,小说写的爱情和婚姻的状态,他们几人长达几年生活状态这么一个故事。静对温暖完全是不顾一切,非他不嫁,一辈子就跟他,按北京话说就是死磕……如果说简短点就是一个悲剧,其中每个人都是悲剧,由几个小悲剧构成一个大悲剧。”
小说故事取材于郑钧最熟悉的生活,甚至主人公温暖的血型、星座都和郑钧一样,但内容并非揭密式的八卦,也没有扮酷的姿态,而始终保持着一种诚恳朴实的柔软的旁观者的目光。小说以相当的故事性写出了主人公的惶惑与不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70年代生人的惶惑与不安。
郑钧称,现在的生活节奏已飞快,就像坐在一辆时速200公里的车里,看上去窗外的树都是倒着的,而不少作家写的东西还是停留在过去,跟时代脱节,“我要给小说带来激情,带来摇滚的节奏。”所以郑钧的小说节奏相当明快,它没有给阅读设置各种无意义的文学障碍,相反它以流畅的故事、生动的对话、内心独白的机智、不乏自嘲的黑色幽默的语言,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有一种岩浆喷涌的力度,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当今文坛最为缺乏的风格——摇滚乐式的风格。
(编辑:moyuzhai)重返外部:关于当代小说的一个观察
腊月十五,离除夕也就十来天。大约九点三十五分,卫达夫走到浙江大戏院门前,对面就是四马路菜场。(1)这是孙甘露的小说《千里江山图》的开头两段,随后1...[详细]
五棵竹子:论当代小说的创意过程
● 摘 要借用艺术理论中郑板桥关于竹子的创作过程论,当代小说的从创意到呈现,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多重现实的“江畔之竹”、视角观察的“眼中之竹”...[详细]
方志性写作与当代小说诗学
周保欣教授的学术新著《地方志与中国当代小说诗学建构》以地方志作为当代小说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系统观照地方志对当代小说的形态学塑造,探勘方志...[详细]
地方、地图、乡土:香港当代小说的空间建构
一直以来,香港地区更擅长将“空间”作为文学书写与学术研究的重心。这是由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意识造就,也是香港变动不居的文化特性、各种异质性...[详细]
现代性、社会分层与当代小说批评理论
如果把范围无限度扩大到“中国当代小说”,问题就太复杂了,根本不是这里妄想解决的问题。即使仅限于“中国当代小说的现代性”,恐怕也非这里能胜任...[详细]
陈仓《浮生》故事概览
《浮生》以媒体大变革为背景,以年轻人买房安家为主线,以充满诗意的故事和浓郁的都市生活气息,描写了一群底层年轻人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全书所描写的主题看上去并...[详细]
徐兆正《拒绝想象》:先锋与现实的共荣
《拒绝想象》为青年批评家徐兆正最新出版的评论集,上编部分重在分析当下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现象,下编则是关于鲁迅、格非、刘震云、阿乙等作家的论...[详细]
用“深描”的手法,探究中国当代小说理论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周新民 著 人民出版社周新民教授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一部由国家社科基金支...[详细]
真正的艺术从生活中来——读《钢的城》
让大题材落实到小细节,给大话题找到小切口,是现实主义文学最常用的技法。而让作品场景与生活场景无缝衔接,让故事和人物仿佛从繁茂丰饶的生活中长出来一般真实、典型...[详细]
津子围《十月的土地》
2021年,津子围出版了33万字的长篇力作《十月的土地》,小说通过讲述章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20世纪上半叶的东北历史画卷,其对近现代东北的独特观照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