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季宇90年代以来的短篇小说
《复仇》和《暗语》堪称传奇。《复仇》是民国时期的故事,奇女子吴玉雯为杀五湖联防团团长马大鞭子,装成无家可归的孤女,使医生丁志琛动了恻隐之心收留,继而,她嫁给丁医生做三房。她知道,凭自己的力量,不说刺杀马,接近马也不可能。丁志琛医术高明,马大鞭子生病,少不了要来名医丁志琛的诊所。一切如她所料,马不断来找丁医生看病,她瞅准机会,支开了马的副官,用手枪把马的脑袋打了个稀巴烂。事后,有人报料,说吴玉雯是曾经的县长吕文毅的女儿,当年,吕文毅要办贪赃枉法的马大鞭子,却被马大鞭子灭门,玉雯那年八岁,不知什么原因逃过了劫难。
复仇令人想起民国奇女子施剑翘,她父亲为军阀孙传芳所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后,她在居士林枪击孙传芳,为父报仇,轰动全国。
《暗语》中的潘六本是孤儿,他的发迹听起来更像传奇。他棋艺不错,遇上了好棋的兵部杨大人,从杨大人口中得知兵部将在沿江设立要塞,驻扎部队。他悄悄探访,查到部队驻扎的人数,便大量囤积粮食。因为是丰年,粮食价格极其低廉,一进一出,他赚了个盆满钵满。做成这笔生意的钱财源自苏老板,潘六总想着报答苏老板。机会来了,军阀混战,苏老板决定离开五湖,米号里有几千斤大米没法带走,想要潘六照看,如果局势稳定,大米幸存,他要把一半大米作为酬金送给潘六,潘六不要酬金,答应管理这点粮食,只为报恩。
战争结束,米价飞涨,潘六适时地把粮食出手,所得六千多块光洋全部存入钱庄。可苏老板始终没有露面,到了抗战前夕,这笔款子已变成五万多元的巨款。从此不断有人以苏老板的名义来提款,潘六总是要对暗语,说是和苏老板约定好了的。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暗语出现了,无一例外,说出暗语的人都被潘六拒之门外。一天,一位年轻女子来到潘宅,领走了这笔钱财,她没有说出任何暗语,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暗语。
从志怪到唐传奇,中国古典笔记都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后来话本小说出现,传奇性仍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水浒传》、《三国演义》、三言二拍,都是这样。季宇写徽商的中长篇小说以及传记文学,《县长朱四与高田事件》、《当铺》、《盟友》这几个中篇,还有我们刚提到的《复仇》、《暗语》,都在传奇性上做足了文章。他抓住传奇这一因素,调动自己的艺术感觉,把精心构造的故事在传奇的框架下展开,这是对中国古典笔记和小说讲究传奇性的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值得肯定的。
①本文所论的季宇短篇小说均来自《猎头》,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和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2010年11月第一版
(编辑:moyuzhai)《头顶三尺》:赵宏兴的两重世界
《头顶三尺》集中的多部中短篇,脱胎于此前的长篇小说《父亲和他的兄弟》,它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撷取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现父亲与小叔的各种冲突,既能相互关联,又可单独成...[详细]
“魏永芳四题”:苦辣酸甜小夜曲
遥远的家乡走出来,到一个大城市生活,每天“凌晨五点钟,闹钟醒了”,魏永芳的作息和我几乎一样,尤其是这个冬天,北京突然就刮起来的寒风总让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一下子找不到...[详细]
周洁茹小说集《美丽阁》:浮城沙画记
作为一本有清晰空间标识度的小说集,《美丽阁》给我们呈现了庞大城市的无数地标——佐敦、美丽阁、盐田梓、布巴甘餐厅、布鲁克林动物园、51区、拉古纳、洛芙特等...[详细]
《无穷之夏》:“她只能自己成为理想中的人”
邹世奇是新晋小说作者,来自江苏南京。她的小说处女作《犹恐相逢是梦中》发表在《边疆文学》2018年第4期上,据说是她在博士论文完成之际写就。小说集《无穷之夏》收...[详细]
周恺:以少年视角,实验探索志怪传统
《少年、胭脂与灵怪》以“少年”视角,表达对“胭脂”与“灵怪”的好奇、敬畏,设下谜题也抛下解谜的信息。本书是作者对故乡土壤滋长的人生观的研究成果,也是其审美...[详细]
莫泊桑《漂亮朋友》
杜•洛瓦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巴尔扎克在《幻灭》中描写的青年野心家吕西安。吕西安是个失败者,因为他缺乏的正是杜•洛瓦的无耻和不择手段。同样被美色所迷醉,吕西安...[详细]
邵丽《天台上的父亲》
《天台上的父亲》收录了作家近年创作的10部中短篇小说。邵丽挖掘出被历史尘封已久的“父亲”“母亲”,并以此刻为坐标勾连起家庭往事,将他们的人生命运置于历史洪流...[详细]
《无法完成的画像》:为历史理性注入个体情感
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首发于《十月》杂志(双月刊)2021年第6期。这部小说“酣描战火中的青春,状写先驱者的丽影”,但与直面革命者传奇经历的书写不同,...[详细]
读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
公元4876年秋天的一场《红楼梦》余孽大搜捕,隐隐响应着明万历十四年春夜,神宗皇帝忧郁的启悟(《〈红楼梦〉弥撒》)。1966年波赫士在乌拉圭外南大西洋投下一枚钱币,启...[详细]
短篇小说的技、艺与“道”
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是一篇在故事和细节、风格与技艺等方面达到平衡的优秀作品。画像是纪念死者的一种方式,小说以此展开:1944年,15岁的“我”跟随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