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透过玻璃》:那些生活在终点站里的人
近些年来,当代文坛非虚构文学创作成为被关注的文学现象,以作家的亲历、事实的描述、诚实的原则,在强调个人视角的创作中,记录和呈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在更为贴近现实的描述中,获得了许多读者的青睐。 2014...[详细]
-
《零》:零的n种讲述方式
我想,边凌涵这篇《零》,讲的是自我,激烈的试图确认自我的过程,而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叙事者提供了故事的n种可能。哦,不,小说里有好几个叙事者,他们各自真真假假、迷离变换、似矛盾又暗合的叙说,将读者面前...[详细]
-
从声音出发的写作——我读《金墟》
关键词:《金墟》 一 熊育群的长篇小说《金墟》(1)是这样开头的: 新的一天是从声音开始的。 司徒誉打开房门,司徒氏图书馆的大钟就敲响了,钟声跟约好似的。幼儿园开始播放儿歌,镇政府大院同事们的小车嗡嗡...[详细]
-
《神圣婚姻》:婚姻时代淬炼中的新境抵达
文学表达当下时代,无疑是有难度的选择,尤其是对于我们所置身的内质复杂的当下,以至于许多的时代性表达不是成为艺术含量匮乏的应声筒,就是沦落为悲情至死的哀号。徐坤的长篇小说《神圣婚姻》,以当下时...[详细]
-
为了告别的聚会——胡学文印象记
近几年来,学文的笑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爽朗。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几个人会约个时间,进行写作者的聚会,聊天、小酌、互相善意地调侃对方,好像这是生活中平常而平淡的事情。直到某一天,他突然南下,告别生活了...[详细]
-
刘大先:“三工”叙述与改革叙事的深化
在一篇关于某国企集团公司改制的调查报告中,学者汪晖言简意赅地概述了自1970年代末开始,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理念逐渐在许多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并通过里根—撒切尔主义的政治力量在...[详细]
-
《耳朵》:以情感为方法审视城市与乡村
《耳朵》是作家徐春林的一部具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长篇小说。徐春林生于江西修水的大山深处,具有深厚的乡村生活经验。他曾翻越延绵的群山,去工厂打过工、去学校当过老师、还当过乡村医生、做过小报...[详细]
-
《“三”生有幸》:大型国企的精彩“管理学”
《“三”生有幸》这样的题目,似乎更像是小说作品的命名,然而它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名字;如此命名的报告文学,望着题目很难猜想作品叙写的题材和所要表达的主题。由此细节我们可以想到写作者的某种用...[详细]
-
《万川归》:静水深流万川归
《万川归》发表于《钟山》2023年第一期。用“静水深流”形容朱辉的长篇小说《万川归》的时候,我的阅读篇幅大约刚刚超过四分之一。《万川归》的叙事愈来愈清晰地表明,尽管情节内部隐藏众多悬念与可...[详细]
-
《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
关键词:廊桥 周华诚的散文集《流水辞》(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是专门为廊桥而写的一本书。书的装帧非常讲究,几乎被大面积的青蓝色所包围,深沉的青蓝色俨然浓缩了时光岁月的沧桑感和乡村山水的静...[详细]
-
杨庆祥:细节是有生命的
关键词:文学细节 【探寻细节的魅力与张力】 经典的文学作品,从文本的层面来说,往往离不开富有表达力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动人的故事情节、精巧大气的结构。如果说这些因素构成了作为一个有机体的...[详细]
-
《十八梯》:为地域文化留影治印
关键词:地域文化 《十八梯》 地域文化的存在、发展乃至蓬勃旺盛,是全球文化丰富多彩、兴旺发达的基础和条件。不少作家已经意识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现实处境,文学本来就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地域文化...[详细]
-
《催眠师甄妮》:此岸与彼岸之间的摆渡之书
关键词:冉冉 《催眠师甄妮》 人生而苦,人生而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经历各种生活上、精神上的困境,甚至有些深渊般的黑暗,需要你独自承受。失眠症患者便是在苦海中挣扎的一群人。冉冉敏锐地发...[详细]
-
进城者形象——新城乡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关键词:城乡文明 进城者 引 言 中国是一个长期受农耕文明影响的国家,农民构成了社会主要群体。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详细]
-
王仁宝:“堂吉诃德精神”与“西绪福斯神话”
关键词:徐则臣 一 “堂吉诃德”通常被理解为小丑和疯子,“堂吉诃德性格”多成为了滑稽、荒唐的代名词。但屠格涅夫认为,堂吉诃德的性格中有着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堂吉诃德本身表现了对真理的信仰,浸透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