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中国古典

孤愤之书:《聊斋志异》

发布时间:2010-11-20 来源于:未知 作者: 墨余斋 点击数: 308次

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则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士祯对《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婴宁》插图

  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书也有不合常理之处如:《医术》中载:“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根据现代医学,伤寒最忌腹泻。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和孤愤。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重回中国古典小说的讲故事传统

    在流行着各种魔幻故事、科幻想象与“设定系”的当代文学场域中,历史小说写作还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意?历史提供给写作者的,是更广阔的虚构空...[详细]

  • 网络文学对古典小说叙事的转化

    摘要:网络文学与古典小说之间有一条隐秘的叙事传承通道。网络文学将古典小说叙事思想构型为价值叙事、情感叙事和“造梦”叙事模式,在时间叙事传统中植入穿越、重生...[详细]

  • 南朝宋志怪小说《牛渚燃犀》

    南朝宋志怪小说。刘敬叔撰。原载《异苑》卷七。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选录。...[详细]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清乾隆十六年(1751)历城张希杰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序书影清乾隆十六年(1751)历城张希杰铸雪斋抄本《聊...[详细]

  • 英云梦传

    《英云梦传》又名《英云梦三生姻缘》,全书共十六回,题“震泽九容楼主人松云氏撰,”首有弁言,后署“扫花头陀剩斋氏拜题”。...[详细]

  • 古代小说《妖狐艳史》

    《妖狐艳史》十二回,国内有大陆天津图书馆藏本,海外有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本。扉页中题「妖狐艳史」,右偏上有「开卷一笑」四字,左偏下署「松竹轩编」,撰人不详。...[详细]

  • 朱锐泉评《红楼内外看稗田》︱古典小说的文学血脉与文化

    《红楼内外看稗田》,陈洪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版,88.00元《红楼梦》的阐释是不是已经题无剩义?古典文学研究如何推陈出新?南开大学陈洪先生的《红楼内外看稗田》一...[详细]

  • 古典小说《铁树记》

      二卷十五回。题“云锦竹溪散人邓氏编”,竹溪散人即邓志谟号。邓志谟字景南,号百拙生、竹溪散人,生平籍贯均不详。知其尝游闽,为建阳余氏塾师,故其书多为...[详细]

  • 《聊斋志异》好在哪儿

    《聊斋志异》写了将近500个故事,几乎篇篇都好。它的神奇在于,不仅朝廷显贵如王士祯者十分喜欢,一般平民读者也都喜欢。为什么?...[详细]

  • 《儒林外史》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巅峰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作者肯定了他所认为对的,批判了他认为丑恶的现象。在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作者开宗明义,把终身不愿为官、最后...[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