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

发布时间:2010-07-14 来源于:网络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745次

  作者: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

  情节概述:

  《喧哗与骚动》的标题,选自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的一句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故事发生在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这个家族曾经显赫一时,家中原来拥有大量田地,黑奴成群。但如今家道已衰败破落,只剩下一幢破败的宅子,黑用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尔西和她的小外孙勒斯特了。家中充斥着没落、疯狂、令人窒息的氛围。康普生先生算是位律师,但整天喝得晕乎乎,发一些愤世嫉俗的空论,1912年病逝。康普生太太出身名门望族,老缅怀着自己南方大家闺秀的身份,18年来总说自己快死了,家里人从她那里得不到任何温暖,反而成为家里人的拖累。

  大女儿凯蒂注定要成为一个背叛此家庭道德规范的人。她不把贞操当回事。她与一个男子发生不正当的关系,有了两个月的身孕后,不得已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的青年。男方在婚后发现了隐情,在她生育后,把她逐出家门。她给女儿起名为昆丁,以纪念她哥哥,并把她留在了康普生家,自己则到大城市去闯荡。

  哥哥见丁是这个没落家族的最后一个道德维系者,生性孤僻、高傲、懦弱。他维护家族的荣誉,但这种荣誉,如今却决定于他妹妹那脆弱的、朝不保夕的贞操,并且把它与自己的生死问题联系在一起。他爱他的妹妹凯蒂,但是把她看作贞操的保管者,凯蒂的遭遇使他的精神世界失去了支柱,所以,他在凯蒂举行婚礼的两个月之后,1910年6月,他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投水自尽。对昆丁来说,“未来”是看不见的,“现在”则是模糊不清的一片混饨,只有“过去”才是真实清晰的。昆丁本也想与妹妹“一起进地狱”,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与蔑视、鄙视他们的世界隔绝开来。既然这办不到,他只得结束自己的生命。

  杰生是凯蒂的大弟弟,他为人势利,冷酷无情。仇恨和绝望有时又使他成为一个没有理性、不切实际的复仇狂和虐待狂。凯蒂使他失去了凯蒂丈夫应允给他的一家银行里的职位。为此,他恨凯蒂,连带着也恨凯蒂的私生女小昆丁,并把小昆丁的赡养费占为己有。虽然他仅仅是一个杂货店里的小伙计,但他顺应潮流,成为了一个实利主义者。后来,小昆丁把他藏在屋里的钱偷走,与人私奔了。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呂周聚《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太平洋两岸的跨文化

    “谈中国与西方文学的互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欧洲文学,但美国文学的影响一样源远流长。”这是王德威先生为呂周聚新著《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详细]

  • 人间“拟像”与意识流“景观”——《欢迎来到人间》的

    《欢迎来到人间》是作家毕飞宇新近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1)小说围绕着医生傅睿和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一场危机展开——“接连出现了六例死亡,全部...[详细]

  • [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

    。创作《达洛卫夫人》时,伍尔夫摈弃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采用意识流的叙事手法,进入人物隐秘的心灵世界,让读者领略到人物一系列的感觉、想法、回忆、联想和思考。在...[详细]

  • 美国 作家塞缪尔·德拉尼访谈--访谈

    Q你将科幻描述为一种处于边缘地位的副文学(paraliterature),它与主流文学的关系是什么?近十年来,科幻似乎越来越被主流文学所接受,你是否感觉到有此变化?答:我在过去的十...[详细]

  • [美国]米勒《北回归线》

    美国作家米勒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1934年,他以43岁的“高龄”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北回归线》,好像暗地里修炼多年的武林高手,一出江湖已是炉火纯青,因而震惊四座。但为...[详细]

  • [美国]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

     菲茨杰拉德作为“美国梦”破碎的亲历者,常常一边虚构着小说的世界,一边叙述描写着他本人真实的经历遭遇。这使得他的小说部分地成为自传,充当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叹...[详细]

  • [美国]福克纳《八月之光》

    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的作品,刻意求新,意蕴深厚,书名也大都有个来历,《押沙龙,押沙龙!》取自《圣经》故事,《喧哗与骚动》来自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和前两者相比,《八...[详细]

  • [美国]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

    福克纳以《圣经・旧约》中古代以色列国大卫王的儿子押沙龙为名,创作了他的第九部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他本人对这部小说相当满意,曾对一个朋友说这是“有史...[详细]

  • [美国]福克纳《熊》

    《熊》是福克纳第十三部长篇小说《去吧,摩西》中的一部分,福克纳曾经说过:“《去吧,摩西》――我原先是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集写的,可是在改写后它成了一个物体的七个刻面...[详细]

  •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1952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问世,立即得到评论家的广泛重视和好评。这位二战结束后几乎在公众面前销声匿迹的老作家,用这部作品雄辩地证明了自己并未老去的创造力。...[详细]

  • 精品推荐